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秋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77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排污管道不易清理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右侧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安装筒之间接通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二水泵与安装筒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安装筒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液箱,所述盛液箱内部均匀装有净化球,所述盛液箱与第二水泵之间接通有第四导管,所述盛液箱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盛液箱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液端接通有通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盛液箱内净化球对污水的净化,利用净化后的水对排污管道内进行冲刷,实现对排污管道的高效清洁,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废水的排放管道内壁容易残留杂质,在进行排污的时候,会将排污管道内残留的杂质一并带出,在进行排水的时候会对水源造成污染,而这部分的杂质往往容易忽略,很少对排污管道内壁进行清理,经过长时间的堆积,使排污管道内壁堆积较厚的杂质,这样后序再进行排水的时候,就会将这些杂质冲出,污染水源,无法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来解决污水零排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右侧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安装筒之间接通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二水泵与安装筒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安装筒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液箱,所述盛液箱内部均匀装有净化球,所述盛液箱与第二水泵之间接通有第四导管,所述盛液箱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盛液箱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液端接通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所述安装筒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握杆,所述安装筒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安装筒表面左侧对称套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气泵之间接通有第一导管,所述安装筒前后面对称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内部套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安装筒之间对称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旋转杆外端安装有防滑块,所述安装筒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安装筒下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与安装筒之间接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端接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表面与第三水泵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块为橡胶材料制成,旋转杆与卡块之间铰接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为环形结构且与第一导管相通。作为优选,所述净化球为网状结构且内部装有活性炭。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导管分别与盛液箱和第二水泵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气泵对气囊的控制,可以将安装筒稳定套装在排污管道内,实现对装置的快速安装,通过净化球的设置,可以将抽入的水进行净化,并且净化球内的活性炭可以更换成化学药剂,对抽取的污水进行加强净化,利用净化后的水对排污管道内进行冲刷,从而提高清洁效果,通过第二水泵的设置,对排污管道内进行反复冲水,就便于对内壁残留的杂质冲刷掉,再利用第三水泵的驱动,将污水排出,这样就可以有效实现对排污管道的清洁,通过对排污管道清洁,再使用排污管道进行排水的时候就避免对水源的污染,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本专利技术通过盛液箱内净化球对污水的净化,利用净化后的水对排污管道内进行冲刷,实现对排污管道的高效清洁,实现污水的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盛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管道配合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防滑块,2、气囊,3、螺旋弹簧,4、第一导管,5、气泵,6、握杆,7、盛液箱,8、第二导管,9、第一水泵,10、安装架,11、通水管,12、第三导管,13、第四导管,14、第二水泵,15、连接架,16、第五导管,17、出水管,18、固定架,19、第三水泵,20、进水管,21、安装筒,22、卡块,23、旋转杆,24、手柄,25、净化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21,所述安装筒21右侧设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之间接通有第五导管16,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5,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液箱7,所述盛液箱7内部均匀装有净化球25,所述盛液箱7与第二水泵14之间接通有第四导管13,所述盛液箱7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与盛液箱7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水泵9的进液端接通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12,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握杆6,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5,所述安装筒21表面左侧对称套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与气泵5之间接通有第一导管4,所述安装筒21前后面对称安装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内部套有旋转杆23,所述旋转杆23与安装筒21之间对称连接有螺旋弹簧3,所述旋转杆23外端安装有防滑块1,所述安装筒21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手柄24,所述安装筒21下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水泵19,所述第三水泵19与安装筒21之间接通有进水管20,所述第三水泵19的出水端接通有出水管17,所述出水管17表面与第三水泵19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8。所述防滑块1为橡胶材料制成,旋转杆23与卡块22之间铰接连接。所述气囊2为环形结构且与第一导管4相通。所述净化球25为网状结构且内部装有活性炭。所述第四导管13分别与盛液箱7和第二水泵14相通。操作步骤:首先向外对旋转杆23转动,将排污管道套在安装筒21外,然后停止对旋转杆23的拉动,就会利用螺旋弹簧3的弹力对旋转杆23提供拉力,然后再将气泵5的开关打开,就会对气囊2充气膨胀,内外配合的方式将该装置稳定装夹在排污管道上,此时,操作人员将第三导管12插入河流内,将第一水泵9的开关打开,就会将水抽入盛液箱7内,利用净化球25对盛液箱7内的污水进行净化,然后再将第二水泵14的开关打开,就会通过第二水泵14将净化后的水抽入安装筒21内,通过安装筒21对排污管道内壁的杂质进行冲刷,从而实现对排污管道内壁杂质的清理,经过反复冲洗,对排污管道内壁进行清理残留,再进行排水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更加环保。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21)右侧设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之间接通有第五导管(16),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5),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液箱(7),所述盛液箱(7)内部均匀装有净化球(25),所述盛液箱(7)与第二水泵(14)之间接通有第四导管(13),所述盛液箱(7)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与盛液箱(7)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水泵(9)的进液端接通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12),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握杆(6),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5),所述安装筒(21)表面左侧对称套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与气泵(5)之间接通有第一导管(4),所述安装筒(21)前后面对称安装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内部套有旋转杆(23),所述旋转杆(23)与安装筒(21)之间对称连接有螺旋弹簧(3),所述旋转杆(23)外端安装有防滑块(1),所述安装筒(21)下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手柄(24),所述安装筒(21)下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水泵(19),所述第三水泵(19)与安装筒(21)之间接通有进水管(20),所述第三水泵(19)的出水端接通有出水管(17),所述出水管(17)表面与第三水泵(19)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利化工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21)右侧设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之间接通有第五导管(16),所述第二水泵(14)与安装筒(21)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5),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液箱(7),所述盛液箱(7)内部均匀装有净化球(25),所述盛液箱(7)与第二水泵(14)之间接通有第四导管(13),所述盛液箱(7)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与盛液箱(7)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水泵(9)的进液端接通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12),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握杆(6),所述安装筒(21)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5),所述安装筒(21)表面左侧对称套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与气泵(5)之间接通有第一导管(4),所述安装筒(21)前后面对称安装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内部套有旋转杆(23),所述旋转杆(23)与安装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王亚辉孔会娜付海玉王雪阳荣荣卢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杨秋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