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组件、进液管及出液管,两个过滤组件均包括壳体、滤筒、密封圈、滤袋及压紧装置,过滤腔内固定有安装环,滤筒开口向下设置且位于过滤腔内,密封圈位于凸出部和安装环之间,滤袋套设于滤筒上且包覆于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滤袋套设在滤筒上,从而增强了滤袋的承重能力,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滤筒的开口边沿设置凸出部,使滤袋完全包覆凸出部,再将套设有滤袋的滤筒扣合在安装环上,在凸出部与安装环之间设置密封圈,并通过压紧装置压紧滤筒,以实现凸出部与滤袋之间、滤袋与密封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安装环之间的紧密贴合,提高了滤袋连接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联过滤器。
技术介绍
双联过滤器可以单机切换工作,也可以双机同时工作扩大过滤流量,清洗过滤器时不必停车,保证其连续工作,是不停车生产线过滤装置首选。现有的双联过滤器存在以下缺陷:1)滤袋承重能力较弱,当过滤液的压力过大时,滤袋容易破裂,造成滤袋使用寿命较短;2)滤袋与过滤器外壳的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容易造成滤液泄露,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袋承重能力强、滤袋使用寿命较长、滤袋连接处密封性好的双联过滤器。一种双联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组件、进液管及出液管,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壳体、滤筒、至少一密封圈、滤袋及压紧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密闭的过滤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过滤腔内固定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之间,所述滤筒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滤筒开口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筒扣合于所述安装环,所述滤筒的开口的边沿形成有一呈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安装环之间,所述滤袋套设于所述滤筒上且包覆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下挤压所述滤筒,以使所述滤筒与所述安装环贴合;所述进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液口均连通;所述出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液口均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滤袋套设在滤筒上,从而增强了滤袋的承重能力,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滤筒的开口边沿设置凸出部,使滤袋完全包覆凸出部,再将套设有滤袋的滤筒扣合在安装环上,在凸出部与安装环之间设置密封圈,并通过压紧装置压紧滤筒,以实现凸出部与滤袋之间、滤袋与密封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安装环之间的紧密贴合,提高了滤袋连接处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双联过滤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过滤组件、2-进液管、3-出液管、11-壳体、111-进液口、112-出液口、113-进液阀、114-出液阀、12-滤筒、121-凸出部、1211-上限位槽、122-限位孔、13-密封圈、14-滤袋、15-压紧装置、151-螺杆、152-压块、16-安装环、161-下限位槽、17-顶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联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组件1、进液管2及出液管3。请参照图1-图3,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均包括壳体11、滤筒12、至少一密封圈13、滤袋14及压紧装置15,所述壳体11具有一密闭的过滤腔,所述壳体11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液口111及出液口112,所述过滤腔内固定有安装环16,所述安装环16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安装环16位于所述进液口111及所述出液口112之间。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1开设于壳体11的上端,出液口112开设于壳体11的下端。请参照图1-图3,所述滤筒1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未示出),所述滤筒12开口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筒12扣合于所述安装环16,所述滤筒12的开口的边沿形成有一呈环形的凸出部121,所述密封圈13位于所述凸出部121和所述安装环16之间,所述滤袋14套设于所述滤筒12上且包覆于所述凸出部121,所述压紧装置15用于向下挤压所述滤筒12,以使所述滤筒12与所述安装环16紧密贴合。请参照图1,所述进液管2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的进液口111均连通。所述出液管3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的出液口112均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双联过滤器的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在滤筒12上套设滤袋14,滤袋14应将滤筒12及滤筒12的凸出部121完全包覆,再在壳体11内的安装环16上铺设密封圈13,再将包覆有滤袋14的滤筒12开口向下地放入壳体11内,并使滤筒12的凸出部121与密封圈13紧密贴合,接着通过压紧装置15向下挤压滤筒12,从而使凸出部121与滤袋14之间、滤袋14与密封圈13之间以及密封圈13与安装环16之间均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滤袋14的连接处不会发生漏液的现象。在使用时,过滤液从进液管2分别流入两个进液口111内,从而进入过滤腔的上部,过滤液依次经过滤袋14及滤筒12上的通孔后到达过滤腔的下部,并继续从出液口112流出到出液管3内,从而实现了对过滤液进行过滤的目的。具体地,请参照1和图2,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均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1相配合的顶盖17,所述顶盖17上开设有螺孔,本实施例中,顶盖17的一侧与壳体11转动连接,顶盖17的另一侧与壳体11通过卡扣进行活动连接(此为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所述压紧装置15包括螺杆151及压块152,所述螺杆151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压块152的一端与所述螺杆151固定连接,所述压块152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筒12抵接。在使用时,先将顶盖17盖合在壳体11上,并通过卡扣使顶盖17与壳体11固定,再旋动螺杆151使压块152下降并抵紧滤筒12,以保证滤筒12的凸出部121与密封圈13紧密贴合。优选地,请参照1和图2,所述滤筒12的外壁上与所述压块15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压块152相配合的限位孔122,所述压块152部分内置于所述限位孔122内。优选地,请参照1和图3,所述凸出部121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13相配合的上限位槽1211,所述安装环16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13相配合的下限位槽161。通过上限位槽1211及下限位槽161对密封圈13进行限位,以防止其失位。优选地,请参照1和图3,密封圈13的个数为两个,从而增强密封效果。优选地,请参照1,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的进液口111均设置有进液阀113,两个所述过滤组件1的出液口112均设置有出液阀114。通过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各个进液阀113及出液阀114,以实现双联过滤器的单双机切换工作,从而清洗过滤器或更换滤袋14时不必停车,保证过滤器连续工作。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图1-图3来对本技术提供的双联过滤器的安装及使用方法进行介绍。(1)安装方法:首先在滤筒12上套设滤袋14,滤袋14应将滤筒12及滤筒12的凸出部121完全包覆,再在壳体11内的安装环16上沿下限位槽161铺设密封圈13,再将包覆有滤袋14的滤筒12开口向下地放入壳体11内,并使滤筒12的凸出部121上的上限位槽1211与密封圈13紧密贴合,接着将顶盖17盖合在壳体11上,并通过卡扣使顶盖17与壳体11固定,再旋动螺杆151使压块152下降并抵紧滤筒12,以保证滤筒12的凸出部121与密封圈13紧密贴合,从而使凸出部121与滤袋1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过滤组件、进液管及出液管,/n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壳体、滤筒、至少一密封圈、滤袋及压紧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密闭的过滤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过滤腔内固定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之间,所述滤筒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滤筒开口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筒扣合于所述安装环,所述滤筒的开口的边沿形成有一呈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安装环之间,所述滤袋套设于所述滤筒上且包覆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下挤压所述滤筒,以使所述滤筒与所述安装环贴合;/n所述进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液口均连通;/n所述出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液口均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过滤组件、进液管及出液管,
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壳体、滤筒、至少一密封圈、滤袋及压紧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密闭的过滤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过滤腔内固定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之间,所述滤筒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滤筒开口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筒扣合于所述安装环,所述滤筒的开口的边沿形成有一呈环形的凸出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安装环之间,所述滤袋套设于所述滤筒上且包覆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下挤压所述滤筒,以使所述滤筒与所述安装环贴合;
所述进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液口均连通;
所述出液管与两个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液口均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先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威仕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