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65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层开采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包括清煤铲、液压缸Ⅰ、活动架、液压缸Ⅱ、固定架,液压缸III和液压缸IV,清煤铲、液压缸Ⅰ、活动架、固定架、液压缸Ⅱ配合实现清煤铲的旋转上行、下行和水平移动,活动架、固定架、液压缸III、液压缸IV配合实现清煤装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清理桥式转载机机道上的浮煤,保障了机道的清洁,并且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清理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层开采转运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
技术介绍
桥式转载机是输送煤炭的通道,随着技术的进步,转载机已经实现自动推进,但是转载机停滞不前、转载机顺槽弯曲、顺槽间联接件断裂等情况时有发生,追其原因发现煤壁片帮和滞留采煤三角区的浮煤和大块煤,很多都堆积在转载机机道范围内,尤其是转载机架桥槽下方的空间里,而且工作面底板起伏不平,煤泥混合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桥式转载机的推进效果。目前,一旦出现此类状况,只能依靠人工清理浮煤混合物以及更换损坏件,这不符合煤矿智能、安全、绿色开采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能够可靠的清理转载机机道上的浮煤,并将其转运到安全区域内,保证转载机推进顺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位于桥式转载机铰接槽下面,凹槽前端,包括清煤铲、液压缸Ⅰ、活动架、液压缸Ⅱ、固定架,还包括液压缸III和液压缸IV;清煤铲与活动架铰接,液压缸Ⅰ两端分别联接清煤铲和活动架,清煤铲、活动架、液压缸Ⅰ形成三连杆机构,液压缸Ⅱ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和固定架,液压缸III分别与固定架和凹槽联接,形成四连杆机构,液压缸IV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和铰接槽;所述的清煤铲、活动架、固定架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清煤铲为铲斗型;所述的液压缸Ⅰ、液压缸III数量均为二。进一步,固定架可以与凹槽配合联接。进一步,清煤铲在α范围内的旋转上行、β范围内的旋转下行均通过液压缸Ⅰ活塞杆的伸缩来控制。进一步,位于右端的液压缸III活塞杆向外伸出,左端的液压缸III保持不变,清煤装置朝A向旋转γ;位于右端的液压缸III保持不变,左端的液压缸III活塞杆向外伸出,清煤装置朝A相反方向旋转γ。进一步,二个液压缸Ⅰ伸缩同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清煤装置运用液压缸与机械配合来实现多种动作,操作性强,可以达到智能控制;清煤装置保证了转载机机道清洁,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清煤装置整体结构合理,工艺性良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清煤装置装配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清煤装置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清煤铲旋转上行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清煤铲旋转下行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清煤装置装配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清煤装置旋转示意图。图中:1清煤铲、2液压缸Ⅰ、3活动架、4液压缸Ⅱ、5固定架、6铰接槽、7凹槽、8液压Ⅲ、9液压缸IV、α清煤铲旋转上行角度、β清煤铲旋转下行角度、A清煤装置旋转方向、γ清煤装置旋转角度。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2、5可知,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位于桥式转载机铰接槽6下面,凹槽7前端,包括清煤铲1、液压缸Ⅰ2、活动架3、液压缸Ⅱ4、固定架5,还包括液压缸III8和液压缸IV9;清煤铲1、活动架3、固定架5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清煤铲1为铲斗型,液压缸Ⅰ2、液压缸III8数量均为二;清煤铲1与活动架3铰接(本实施例选用销轴铰接),液压缸Ⅰ2位于清煤铲1左、右两端,分别与清煤铲1和活动架3联接,液压缸Ⅱ4水平布置,一端联接活动架3,一端联接固定架5,带动清煤铲1进行水平移动,液压缸III8分别与固定架3和凹槽7联接,液压缸IV9位于活动架3上端,竖直布置,分别联接活动架3和铰接槽6,辅助清煤装置进行垂直升降;由图3、4可知,清煤铲1、活动架3、液压缸Ⅰ2形成一个三连杆机构,液压缸Ⅰ2活塞杆向外伸出,清煤铲1旋转上行α,液压缸Ⅰ2活塞杆向内收缩,清煤铲1旋转下行β,清煤铲1两端的液压缸Ⅰ2伸缩同步。由图6可知,液压缸III8、固定架3、凹槽7、形成四连杆机构,当右端的液压缸III8活塞杆向外伸出,左端的液压缸III8保持不变,清煤装置朝A向旋转γ,当右端的液压缸III8保持不变,左端的液压缸III8活塞杆向外伸出,清煤装置朝A相反方向旋转γ。另外,由图1可知,一种清煤装置,固定架5可以直接与凹槽7配合联接。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位于桥式转载机铰接槽(6)下面,凹槽(7)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煤铲(1)、液压缸Ⅰ(2)、活动架(3)、液压缸Ⅱ(4)、固定架(5),还包括液压缸III(8)和液压缸IV(9);/n清煤铲(1)与活动架(3)铰接,液压缸Ⅰ(2)两端分别联接清煤铲(1)和活动架(3),清煤铲(1)、活动架(3)、液压缸Ⅰ(2)形成三连杆机构,液压缸Ⅱ(4)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3)和固定架(5),液压缸III(8)分别与固定架(5)和凹槽(7)联接,形成四连杆机构,液压缸IV(9)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3)和铰接槽(6);/n所述的清煤铲(1)、活动架(3)、固定架(5)均为左、右对称结构;/n所述的清煤铲(1)为铲斗型;所述的液压缸Ⅰ(2)、液压缸III(8)数量均为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转载机机道清煤装置,位于桥式转载机铰接槽(6)下面,凹槽(7)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煤铲(1)、液压缸Ⅰ(2)、活动架(3)、液压缸Ⅱ(4)、固定架(5),还包括液压缸III(8)和液压缸IV(9);
清煤铲(1)与活动架(3)铰接,液压缸Ⅰ(2)两端分别联接清煤铲(1)和活动架(3),清煤铲(1)、活动架(3)、液压缸Ⅰ(2)形成三连杆机构,液压缸Ⅱ(4)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3)和固定架(5),液压缸III(8)分别与固定架(5)和凹槽(7)联接,形成四连杆机构,液压缸IV(9)两端分别联接活动架(3)和铰接槽(6);
所述的清煤铲(1)、活动架(3)、固定架(5)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所述的清煤铲(1)为铲斗型;所述的液压缸Ⅰ(2)、液压缸III(8)数量均为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鹭闫世元赵举张红丽崔卫秀于游王景梅王政乔智利闫智超牛嘉彬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