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口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7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咬口垫,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咬口垫包括护板,所述护板的一侧设有咬口结构,所述咬口结构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咬口结构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护板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扣带,所述弹性扣带至少一端与所述护板卡接;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弹性绑带的两端卡接。上述方案,所述咬口垫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用于插管穿过;通过设置弹性扣带实现了对插管的有效固定,且弹性扣带的端部与护板卡接,使得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反复拆装弹性扣带,从而去调整插管的插取长度;通过弹性绑带与咬口垫卡接,便于医护人员对咬口垫进行快速拆装,而且所述咬口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咬口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咬口垫。
技术介绍
目前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留置口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此外急诊抢救的患者很多也需要插口插管,并且一些需要洗胃的患者同样需要留置口插管。由于大部分的口插管患者因为药物或疾病本身的因素,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患者会咬插管,从而造成口插管被咬瘪影响通气或通流,甚至将口插管咬断影响治疗。目前临床会使用一种咬口垫将患者口部撑起。在现有技术中,当为患者进行洗胃的护理操作时,现有的咬口垫无法将胃管与咬口垫牢牢固定在一起,导致在洗胃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绳索或胶布将洗胃管固定到患者头面部或耳部等部位,可能造成非预期性的患者身体部位损伤,也增加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耽误了治疗时间。并且目前所使用的咬口垫采用松紧带套在患者头部进行固定,而且松紧带与咬口垫不可拆卸,当患者插有鼻插管或氧气管等其它管件时,此时咬口垫将难以取下,给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咬口垫,以解决现有咬口垫无法便捷地与插管进行固定和拆卸,以及现有的咬口垫松紧带无法进行快速绑紧和松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咬口垫,包括护板,所述护板的一侧设有咬口结构,所述咬口结构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咬口结构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护板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扣带,所述弹性扣带至少一端与所述护板卡接;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弹性绑带的两端卡接。其中,所述弹性绑带的两端设有第一卡头,所述护板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头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扣中。其中,所述弹性扣带的两端设有第二卡头,所述护板的侧面上设有二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头分别卡入所述第二卡扣中。其中,所述第二卡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两侧。其中,所述咬口结构为椭圆形筒状,所述咬口结构的底面设有压舌部。其中,所述护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二个,二个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其中,所述护板呈弧形面状,所述咬口结构设置在所述护板的内凹面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咬口垫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用于插管穿过;通过设置弹性扣带实现了对插管的有效固定,且弹性扣带的端部与护板卡接,使得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反复拆装弹性扣带,从而去调整插管的插取长度;通过弹性绑带与咬口垫卡接,便于医护人员对咬口垫进行快速拆装,使操作更加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咬口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咬口垫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咬口垫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咬口垫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弹性绑带;101、第一卡头;2、护板;201第一卡扣;202第二卡扣;3、弹性扣带;301第二卡头;4、插管;5、咬口结构;6、压舌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咬口垫,包括护板2,所述护板2的一侧设有咬口结构5,所述咬口结构5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咬口结构5相连通的第一通孔,便于插管4穿过;所述护板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插管4的弹性扣带3,所述弹性扣带3至少一端与所述护板2卡接;所述护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绑带1的两端卡接,所述弹性绑带1为扁宽型绑带,受力均匀,从而使患者感觉更为舒适,避免因用力集中而勒伤患者。如图2所示的,所述弹性绑带1的两端设有第一卡头101,所述护板2的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头101相适配的第一卡扣201,所述弹性绑带1两端的第一卡头101分别卡入所述护板2两端的第一卡扣201中,所述第一卡扣201设有用于横向卡固第一卡头101的敞口式卡槽,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固定和拆卸所述咬口垫。如图1所示的,所述弹性扣带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卡头301,所述护板2的外侧面上设有二个与所述第二卡头301相适配的第二卡扣20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2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两侧,所述弹性扣带3两端的第二卡头301分别卡入二个第二卡扣202中,所述第二卡扣202的侧面设有用于纵向卡固第二卡头301的敞口式卡槽,使得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反复拆装所述弹性扣带3,以调整插管4的插取长度。如图1和图2所示的,所述咬口结构5为椭圆形筒状,与口腔形状相适配。如图3所示的,所述咬口结构5的底面设有帽檐状的压舌部6,所述压舌部6上部为敞口形式,既能阻止舌头对插管4的干扰,又避免了所述咬口结构5对患者口腔内壁的损伤。如图1所示的,所述护板2上开设有二个第二通孔,如图2所示的,二个第二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便于医护人员在口腔空间不足等情况下从两侧进行下管操作。如图1和图4所示的,所述护板2呈弧形面状,便于与面部有效贴合,所述咬口结构5设置在所述护板2的内凹面上,符合人体工学。如图2和图3所示的,所述护板2的中间宽度大于两端宽度,可在节约材料的同时提高佩戴舒适性,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为与护板2边缘相适配的圆角梯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咬口结构5采用较硬的塑料材质,可以有效撑起患者口部牙齿,避免患者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咬瘪插管。本技术提供的咬口垫使用过程如下:采用所述弹性绑带1绑住头部从而将所述咬口结构5固定于患者口部,使用时既可以事先卡紧所述弹性绑带1,然后再整体套入患者头部,也可以先将所述咬口结构5固定后,然后将所述弹性绑带1一端的第一卡头101卡入其中一个第一卡扣201中,继而将所述弹性绑带1绕行患者头部后侧,再将另一端的第一卡头101卡入另一个第一卡扣201中,从而卡紧所述弹性绑带1。将插管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咬口结构5,下至适当深度后,将所述弹性扣带3一端的第二卡头301卡入其中一个第二卡扣202中,然后将所述弹性扣带3缠绕至插管4上,最后将其勒紧并将另外一端的第二卡头301卡入另一个第二卡扣202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咬口垫可以有效撑起患者口部牙齿,避免患者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咬瘪插管;通过在咬口结构的底面设置压舌部,可阻止舌头对插管干扰;通过设置弹性扣带,解决了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将插管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且弹性扣带的端部与护板卡接,使得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反复拆装弹性扣带,从而去调整插管的插取长度;通过弹性绑带与咬口垫卡接,便于医护人员对咬口垫进行快速拆装,使操作更加简便。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咬口垫,包括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的一侧设有咬口结构,所述咬口结构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咬口结构相连通的第一通孔;/n所述护板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扣带,所述弹性扣带至少一端与所述护板卡接;/n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弹性绑带的两端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口垫,包括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的一侧设有咬口结构,所述咬口结构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咬口结构相连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护板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扣带,所述弹性扣带至少一端与所述护板卡接;
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弹性绑带的两端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绑带的两端设有第一卡头,所述护板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头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扣带的两端设有第二卡头,所述护板的侧面上设有二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头分别卡入所述第二卡扣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