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39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管体具有内腔,内腔至少分隔为三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流通腔,三个流通腔相互独立,三个流通腔分别为静脉腔、动脉腔与冲洗腔,所述冲洗腔的侧面开有冲洗侧口,冲洗侧口设于管体的中段;管套,其套设于管体的外表面,管套设于冲洗侧口的右侧并靠近冲洗侧口设置,或管套覆盖冲洗侧口;静脉外延管,其一端与静脉腔连通;动脉外延管,其一端与动脉腔连通;冲洗外延管,其一端与冲洗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管体上套设管套,将管体设置成具有冲洗腔的多腔结构,冲洗液可经冲洗腔流至管套处,对管套进行清洗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透析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透析导管。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导管是一种用于透析治疗的血管内导管,一般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透析治疗时与体外循环血液回路、血液透析机和血液透析器连接,透析器利用分子弥散作用过滤血液内的杂质,并调节离子平衡,最后经过血液回路静脉管路进入透析导管静脉端,回到人体内形成循环。常规的血液透析导管属于短期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此外,目前还有一种长期留置的血液透析导管,管体部分分为两段,前端插入到静脉血管内,中段位于皮下层,并且中段管体上有一段纤维涤纶包覆着导管,管体长期留置在人体血管的过程,涤纶包覆段可起到隔绝细菌侵入、防止血管和穿刺口感染的作用。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增加,该纤维涤纶段可能会被外部细菌逐渐污染,从而导致失去隔绝细菌的效果,也无法实现持续的长期留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管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至少分隔为三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流通腔,三个所述流通腔相互独立,三个所述流通腔分别为静脉腔、动脉腔与冲洗腔,所述冲洗腔的侧面开有冲洗侧口,所述冲洗侧口设于所述管体的中段;管套,其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所述管套设于所述冲洗侧口的右侧并靠近所述冲洗侧口设置,或所述管套覆盖所述冲洗侧口;静脉外延管,其设于所述管体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静脉腔连通;动脉外延管,其设于所述管体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动脉腔连通;冲洗外延管,其设于所述管体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冲洗腔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血液透析导管,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管体上套设管套,在血液透析导管插入人体血管内时,该管套可与皮下组织紧密结合以隔绝细菌侵入感染,并将管体设置成至少具有静脉腔、动脉腔与冲洗腔三个独立流通腔的结构,静脉腔与动脉腔用于连通外部透析器,以达到血液透析治疗,冲洗腔用于连通外部冲洗设备,冲洗设备可将冲洗液经冲洗腔的冲洗侧口引导至管套处,冲洗液与管套接触可对管套进行清洗消毒,使管套能够持续提供隔绝细菌的功效,可增加血液透析导管在人体血管内的留置时间,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套为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其与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与人体的皮下组织紧密结合以隔绝细菌侵入血管,避免感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脉外延管上设有静脉管夹,所述动脉外延管上设有动脉管夹,所述冲洗外延管上设有冲洗管夹,静脉管夹、动脉管夹与冲洗管夹分别用于控制静脉外延管、动脉外延管与冲洗外延管的开启和封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脉外延管的另一端设有静脉接头,所述动脉外延管的另一端设有动脉接头,所述冲洗外延管的另一端设有冲洗接头,静脉接头与动脉接头分别可用于连接外部的血液透析机,冲洗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清洗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体的右端部向右凸出设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的末端开设有所述静脉腔的静脉端口,所述管体的右端部的侧面开设有所述动脉腔的动脉端口,将静脉腔与动脉腔的右端口错开设置,可避免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再循环,尖端部便于穿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体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为分叉结构,所述静脉外延管、所述动脉外延管、所述冲洗外延管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管体连接,所述静脉外延管、所述动脉外延管、所述冲洗外延管、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管一体成型,易加工,产品尺寸精度高,密封性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脉外延管、所述动脉外延管、所述冲洗外延管、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管体的材质分别为硅胶或聚氨酯的其中之一,可保证导管在体外有一定硬度,并在皮下组织内比较柔软,生物相容性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脉管夹、所述动脉管夹与所述冲洗管夹的材质均为聚丙烯,轻质,且化学稳定性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血液透析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管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述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述的血液透析套管放置于人体皮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管体、110-静脉腔、120-动脉腔、130-冲洗腔、140-尖端部、200-管套、300-静脉外延管、310-静脉管夹、320-静脉接头、400-动脉外延管、410-动脉管夹、420-动脉接头、500-冲洗外延管、510-冲洗管夹、520-冲洗接头、600-连接座、700-皮下组织、800-血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照图1~图4,本技术的血液透析导管作出如下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100,该管体100沿左右方向延伸,管体100具有内腔,管体100的内腔至少分隔为三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流通腔,该三个流通腔相互独立,该三个流通腔分别为静脉腔110、动脉腔120与冲洗腔130,冲洗腔130的侧面开有冲洗侧口,冲洗侧口设置在管体100的中段,在管体100的左侧分别设有静脉外延管300、动脉外延管400与冲洗外延管500,静脉外延管300的一端与静脉腔110的连通,动脉外延管400的一端与动脉腔120的连通,冲洗外延管500的一端与冲洗腔130的连通,静脉外延管300与动脉外延管4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透气器,以达到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100),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管体(10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至少分隔为三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流通腔,三个所述流通腔相互独立,三个所述流通腔分别为静脉腔(110)、动脉腔(120)与冲洗腔(130),所述冲洗腔(130)的侧面开有冲洗侧口,所述冲洗侧口设于所述管体(100)的中段;/n管套(200),其套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外表面,所述管套(200)设于所述冲洗侧口的右侧并靠近所述冲洗侧口设置,或所述管套(200)覆盖所述冲洗侧口;/n静脉外延管(3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静脉腔(110)连通;/n动脉外延管(4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动脉腔(120)连通;/n冲洗外延管(5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冲洗腔(13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00),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管体(10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至少分隔为三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流通腔,三个所述流通腔相互独立,三个所述流通腔分别为静脉腔(110)、动脉腔(120)与冲洗腔(130),所述冲洗腔(130)的侧面开有冲洗侧口,所述冲洗侧口设于所述管体(100)的中段;
管套(200),其套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外表面,所述管套(200)设于所述冲洗侧口的右侧并靠近所述冲洗侧口设置,或所述管套(200)覆盖所述冲洗侧口;
静脉外延管(3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静脉腔(110)连通;
动脉外延管(4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动脉腔(120)连通;
冲洗外延管(500),其设于所述管体(100)的左侧,其一端与所述冲洗腔(1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200)为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外延管(300)上设有静脉管夹(310),所述动脉外延管(400)上设有动脉管夹(410),所述冲洗外延管(500)上设有冲洗管夹(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外延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潮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