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38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涉及引流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的顶部形成有注水口并通过注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铰接有延长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当延长杆转动到与支杆相平行时将延长杆与支杆固定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以注水的空心底座当做整个装置的基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而且空心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不与病床接触,因此病床上产生的震动或晃动不会对空心底座造成影响,同时空心底座使用后可以将其内部的水倾倒出在进行搬运移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
本技术涉及引流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手术后常安置有不同的引流管,因导管末端位置不同而名称各有不同,包括脑室引流、硬膜下引流、创强引流、脓腔引流。其中脑室引流用于治疗脑出血和脑积水患者,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引流出脑室内多余的脑脊液、血液。引流装置的高度在引流过程中尤为重要,人在仰卧时耳孔到引流装置的垂直距离应保持在10~15cm的垂直高度范围内。现有神经外科护理用的引流架使用不便,大多数都是夹紧在病床的床沿、床腿或扶手把上,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滑脱或松动现象,因此需要定期夹紧保持装置的稳定性,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引流架的高度调节结构复杂,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因此提出一种稳定性高、方便使用操作的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包括空心底座,所述空心底座的顶部形成有注水口并通过注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铰接有延长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当延长杆转动到与支杆相平行时将延长杆与支杆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支杆上且沿着支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支杆上且沿着支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条形孔相连通并呈直线阵列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放置有卡位块且卡位块的一端固定有挂钩。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和支杆上均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在支杆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活动穿插有可贯穿穿孔的插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驱动插杆进行直线移动的动力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动杆上的外筒,所述插杆的一端活动穿插至外筒的内壁并固定有弹簧和拉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贯穿至外筒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底座的注水口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杆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与空心底座的注水口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采用可以注水的空心底座当做整个装置的基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而且空心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不与病床接触,因此病床上产生的震动或晃动不会对空心底座造成影响,同时空心底座使用后可以将其内部的水倾倒出在进行搬运移动,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2、本技术通过将延长杆围绕与支杆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并通过固定组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保持稳定,然后再通过条形孔和限位槽的配合对卡位块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变挂钩的高度,因此可以改变引流袋的高度,整个高度调节操作简单有效,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3、本技术在搬运时可以将空心底座与支杆分离,同时可以将支杆与延长杆折叠,因此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和储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C处结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图6中D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空心底座;2、支杆;3、延长杆;4、固定组件;401、转动杆;402、插杆;5、条形孔;6、限位槽;7、卡位块;8、挂钩;9、穿孔;10、动力组件;1001、外筒;1002、弹簧;1003、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包括空心底座1,空心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注水口并通过注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2,支杆2的顶端铰接有延长杆3,支杆2上设置有当延长杆3转动到与支杆2相平行时将延长杆3与支杆2固定的固定组件4,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5,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条形孔5相连通并呈直线阵列分布的限位槽6,限位槽6内放置有卡位块7且卡位块7的一端固定有挂钩8。本实施方案中,空心底座1放置在病床附近后通过注水口往空心底座1内注水,注水后的空心底座1起到了配重作用,保证了整个的稳定性,由于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间长,因此空心底座1放置后可长时间保持不挪动;当空心底座1的位置确定好后,将支杆2固定在空心底座1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1、图2所示,延长杆3绕着支杆2转动过程中,当延长杆3与支杆2平行时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延长杆3与支杆2叠合,此时完成了延长杆3的收纳可以通过固定组件4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另一种是延长杆3展开后与支杆2平行,既如图1所示情况,此时同样可以通过固定组件4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当延长杆3的位置调整好并得到固定后,此时需要对卡位块7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7所示,详细的展示出条形孔5和限位槽6的结构构造,其中卡位块7有圆柱和安装在圆柱两端的限位块组成,且两个限位块均与延长杆3的外表面接触,因此保证了卡位块7的稳定性,因此调节卡位块7的位置时直接将限位槽6内的卡位块7移动到条形孔5内,然后卡位块7沿着条形孔5进行移动,将卡位块7的位置确定后,将卡位块7放入到相应的限位槽6内部即可,完成了对挂钩8位置的确定,最后将引流袋挂在挂钩8上即可;因此本装置具有操作使用方便,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强,方便完成高度调节等优势。具体的,延长杆3和支杆2上均开设有穿孔9,固定组件4包括铰接在支杆2上的转动杆401,转动杆401上活动穿插有可贯穿穿孔9的插杆402,转动杆401上设置有驱动插杆402进行直线移动的动力组件10。本实施例中,通过插杆402和穿孔9的配合,当延长杆3转动后与支杆2叠合或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底座(1),所述空心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注水口并通过注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2),所述支杆(2)的顶端铰接有延长杆(3),所述支杆(2)上设置有当延长杆(3)转动到与支杆(2)相平行时将延长杆(3)与支杆(2)固定的固定组件(4),所述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5),所述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条形孔(5)相连通并呈直线阵列分布的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内放置有卡位块(7)且卡位块(7)的一端固定有挂钩(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底座(1),所述空心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注水口并通过注水口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2),所述支杆(2)的顶端铰接有延长杆(3),所述支杆(2)上设置有当延长杆(3)转动到与支杆(2)相平行时将延长杆(3)与支杆(2)固定的固定组件(4),所述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5),所述支杆(2)上且沿着支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条形孔(5)相连通并呈直线阵列分布的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内放置有卡位块(7)且卡位块(7)的一端固定有挂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3)和支杆(2)上均开设有穿孔(9),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铰接在支杆(2)上的转动杆(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塔娜张永春孙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