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16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包括漏斗、支撑结构、驱动结构、驱动杆、踏板和第一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支撑结构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踏板与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驱动杆的顶部与漏斗固定连接,踏板与驱动杆之间垂直,进而便于脚踩踏板,踏板与支撑结构之间发生滑动,带动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带动漏斗向下移动,踏板向下压缩第一复位弹簧,松开脚弹簧复位,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带动漏斗向上移动,反复操作可使漏斗上下抖动,有利于使碎屑从漏斗充分流出进入袋子中,大大提高了碎屑的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具体为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属于金属碎屑收料设备

技术介绍
数控铣床(CNCVerticalmillingmachine),主体部分主要由机床底座、立柱、鞍座、工作台、主轴箱等部件组成,其中主体的五大件均采用高强度优质铸件且树脂砂造型,组织稳定,确保整机有良好的刚性和精度的保持性。三轴导轨副均采用高频淬火及贴塑导轨组合,保证机床运行精度、降低磨擦阻力及损耗,三轴传动系统由精密滚珠丝杆及伺服系统电机构成,并配有自动润滑装置,数控铣床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屑。然而,传统的数控铣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一般落入集料斗内,然后工人进行定期清理,操作十分麻烦,一般通过操作人员使用铁锹将铁屑铲到收纳袋中,不便于一个操作人员将铁屑打包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使碎屑收集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碎屑的收集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包括漏斗,所述漏斗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杆、踏板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踏板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于所述踏板,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顶部与所述漏斗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驱动杆之间垂直。优选的,为便于固定所述漏斗,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环、支撑杆和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漏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底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驱动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底部呈三角形,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环,所述踏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优选的,为了便于固定收集碎屑的袋子,所述第一支撑环上套有橡皮筋,所述橡皮筋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底端呈圆台形。优选的,为了便于移动所述漏斗,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底端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收集碎屑中的水份,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内部设有蓄水结构,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盒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蓄水盒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盒抵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优选的,为了便于左右抖动所述蓄水盒,使铁屑的收纳更加方便,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一端抵触于所述蓄水盒,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部呈三角形,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抵触,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漏斗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踏板与驱动杆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于支撑结构,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于踏板,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踏板与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驱动杆的顶部与漏斗固定连接,踏板与驱动杆之间垂直,进而便于进而便于脚踩踏板,踏板与支撑结构之间发生滑动,踏板与驱动杆垂直方便用脚踩下踏板,踏板带动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带动漏斗向下移动,踏板向下压缩第一复位弹簧,松开脚弹簧复位,第一复位弹簧推动踏板,使踏板向上与第二支撑环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踏板带动驱动杆与支撑结构之间向上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带动漏斗向上移动,反复操作可使漏斗上下抖动,有利于使碎屑从漏斗充分流出进入袋子中,大大提高了碎屑的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漏斗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漏斗,2、支撑结构,21、第一支撑环,22、支撑杆,23、第二支撑环,3、驱动结构,31、驱动杆,32、踏板,33、第一复位弹簧,34、驱动块,4、万向轮,5、蓄水结构,51、第二复位弹簧,52、蓄水盒,6、橡皮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包括漏斗1,漏斗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3,驱动结构3包括驱动杆31、踏板32和第一复位弹簧33,踏板32与驱动杆31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弹簧33的底端固定于支撑结构2,第一复位弹簧33的顶端固定于踏板32,驱动杆31与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踏板32与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驱动杆31的顶部与漏斗1固定连接,踏板32与驱动杆31之间垂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环21、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环23,第一支撑环21与漏斗1之间滑动连接,第一支撑环21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与驱动杆31之间滑动连接,驱动杆31的底部呈三角形,支撑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环23,踏板32与支撑杆22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复位弹簧33的底端固定于第二支撑环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支撑环21上套有橡皮筋6,橡皮筋6设于第一支撑环21的底端,第一支撑环21的底端呈圆台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支撑环23的底端设有多个万向轮4,万向轮4的顶端与第二支撑环23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支撑环23的内部设有蓄水结构5,蓄水结构5包括蓄水盒52和第二复位弹簧51,蓄水盒52与第二支撑环23之间滑动连接,第二复位弹簧51的一端与蓄水盒52抵触,第二复位弹簧51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环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驱动结构3还包括驱动块34,驱动块34的一端抵触于蓄水盒52,驱动块34的另一端部呈三角形,驱动块34的另一端与驱动杆31抵触,驱动块34与第二支撑环23之间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用橡皮筋6将袋子固定在第一支撑环21的底端,橡皮筋6的设计,方便了袋子的固定,用脚踩下踏板32,踏板32与第二支撑环2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踏板32带动驱动杆31向下与支撑杆2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踏板32与驱动杆31垂直,有利于方便向下踩动踏板32,驱动杆31带动漏斗1向下移动,同使踏板32向下压缩第一复位弹簧33,松开脚,第一复位弹簧33推动踏板32向上与第二支撑环2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踏板32带动驱动杆31与支撑杆22之间向上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带动漏斗1抖动,利于废料从漏斗1中漏出,有效防止废屑在漏斗的内部粘接,在踩下踏板32的同时,驱动杆31与支撑杆22之间向下发生滑动,驱动杆31的底端抵触驱动块34,推动蓄水盒52朝向第二复位弹簧51方向与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包括漏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驱动杆(31)、踏板(32)和第一复位弹簧(33),所述踏板(32)与所述驱动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踏板(32),所述驱动杆(31)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踏板(32)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1)的顶部与所述漏斗(1)固定连接,所述踏板(32)与所述驱动杆(31)之间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包括漏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的内部设有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驱动杆(31)、踏板(32)和第一复位弹簧(33),所述踏板(32)与所述驱动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2),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踏板(32),所述驱动杆(31)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踏板(32)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1)的顶部与所述漏斗(1)固定连接,所述踏板(32)与所述驱动杆(31)之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铣床的金属碎屑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环(21)、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环(23),所述第一支撑环(21)与所述漏斗(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21)的底端固定有所述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驱动杆(3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1)的底部呈三角形,所述支撑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环(23),所述踏板(32)与所述支撑杆(2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3)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紫晴列沛昊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