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1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包括吊带和长度调节器,吊带两端通过插扣连接;吊带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护颈带、护臂带,护颈带和护臂带均为网状侧开带;长度调节器用于对吊带长度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缺乏能有效防止造瘘部位压迫的护理用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是指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
技术介绍
肾内科透析患者,需要做手臂动静脉造瘘,以便以此部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造瘘手术后,造瘘部位要防止压迫,尤其手术后二周内,以免血流量骤减而导致内瘘闭塞。由于防止压迫时间较长,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单靠自身毅力显然难以做到,他们会在不自觉间压迫造瘘处,从而导致内瘘闭塞和造瘘失败。目前暂时没有规范、固定的某种用具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一般使用纱布条或者是自己的丝巾、围巾等等作为吊带将术肢托付抬高。对于纱布,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勒成一条线,容易导致闭瘘,不能有效的保护内瘘;对于丝巾和围巾,在长度上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患者的自身做一定的调节;纱布和丝巾在冬天没有保暖的作用,同时还会勒住脖子,让病人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解决了现有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缺乏能有效防止造瘘部位压迫的护理用具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包括吊带和长度调节器,吊带两端通过插扣连接;吊带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护颈带、护臂带,护颈带和护臂带均为网状侧开带;长度调节器用于对吊带长度进行调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吊带上还设有药物袋。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插扣包括母扣和公扣,母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母扣内腔两侧的扣锁结构;公扣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插头;插头可插入两扣锁结构之间与其配合锁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扣锁结构包括销轴,销轴上设有可转动的扣锁块,转动扣锁块可使其锁定部与插头所设卡槽扣合或脱离;锁定部一侧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母扣内腔侧壁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母扣的插口正下方还设有弹出结构,弹出结构包括压缩平板和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上端与压缩平板连接,其下端与母扣内腔底面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母扣两侧设有开口,扣锁块的按压部从开口处伸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长度调节器为日字扣。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吊带材质为复合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拥有良好的实用性和使用舒适性。保护带上所设护颈带和护臂带其网状结构在夏天使用时舒适凉爽,冬季使用则可通过其侧开结构向带内放置棉织品用于保暖。且长度调节器可调节吊带长度,从而使手臂保护带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调节保护带的长度,使其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扩大了其适用性。附图说明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扣扣合正视图。图3为插扣分离结构示意图。图4为插扣扣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长度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护颈带,2吊带,3药物袋,4护臂带,5插扣,51公扣,511第二连接部,512插头,513卡槽,52母扣,521扣锁块,522销轴,523复位弹簧,524第一连接部,525压缩弹簧,526压缩平板,527锁定部,528按压部,6长度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图1~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1~5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图1~5仅作为示例,并不对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形成限定。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包括吊带2和长度调节器6,吊带2两端通过插扣5连接;吊带2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护颈带1、护臂带4,护颈带1和护臂带4均为网状侧开带;长度调节器6用于对吊带2长度进行调整。其中,吊带2上所设护颈带1和护臂带4其网状结构在夏天使用时舒适凉爽,冬季使用则可通过其侧开结构向带内放置棉织品用于保暖,增强了保护带使用的舒适性。优选的,护颈带1和护臂带4其侧开处可设置拉链、魔术贴、钉扣等连接件用于侧开口的开闭,此外,由于保护带在作用时,其与患者的接触处便是在于护颈带1和护臂带4,为了使保护带不会在长时间使用后勒成一条线,对于护颈带1和护臂带4的尺寸。具体的,护颈带1长为30厘米、宽为6厘米;护臂到长为10厘米,宽为10厘米。以增大护颈带1、护臂带4与颈部和手臂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加其使用舒适性。且长度调节器6可调节吊带2长度,从而使手臂保护带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调节保护带的长度,使其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扩大了其适应性。具体的,参见图5,长度调节器6为日字扣。日字扣作为一种常见的配件,其使用方法简单,结构简单可靠。为了适配吊带2长度,吊带2上所设护颈带1和护臂带4其在吊带2上的位置为可调整的。对于护颈带1和护臂带4与吊带2的安装结构,具体的,护颈带1和护臂带4可设为环套结构,护颈带1和护臂带4穿设在吊带2之上,当吊带2长度调整后,拨动护颈带1和护臂带4便可调整其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吊带2上还设有药物袋3。通过在吊带2上设置药物袋3,其内可用于置放保护内瘘的药物,便于患者使用。优选的,药物袋3上可设置拉链、魔术贴、钉扣等连接件用于药物袋3的开闭参阅图2~4,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扣5包括母扣52和公扣51,母扣52包括第一连接部524和位于母扣52内腔两侧的扣锁结构;公扣51包括第二连接部511和插头512;插头512可插入两扣锁结构之间与其配合锁定。通过插扣5连接吊带2两端使其呈环状结构,插扣5可方便患者取下保护带,患者开启插扣5便可使保护带脱离取下,操作更加便捷。优选的,扣锁结构包括销轴522,销轴522上设有可转动的扣锁块521,转动扣锁块521可使其锁定部527与插头512所设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吊带(2),所述吊带(2)两端通过插扣(5)连接;所述吊带(2)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护颈带(1)、护臂带(4),所述护颈带(1)和护臂带(4)均为网状侧开带;/n长度调节器(6),用于对所述吊带(2)长度进行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带(2),所述吊带(2)两端通过插扣(5)连接;所述吊带(2)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护颈带(1)、护臂带(4),所述护颈带(1)和护臂带(4)均为网状侧开带;
长度调节器(6),用于对所述吊带(2)长度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带(2)上还设有药物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5)包括:
母扣(52),包括第一连接部(524)和位于所述母扣(52)内腔两侧的扣锁结构;
公扣(51),包括第二连接部(511)和插头(512);所述插头(512)可插入两扣锁结构之间与其配合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行走手臂保护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锁结构包括销轴(522),所述销轴(522)上设有可转动的扣锁块(521),转动扣锁块(521)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莎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