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华丽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72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第二筛筒、第一筛筒和转轴,第一筛筒内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杂质的第一腔体,第一筛筒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流体污泥的第二腔体,第二筛筒的外圆周和外筒体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液体污水的第三腔体,外筒体的底端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部的出料环槽;第二腔体设有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出料环槽处设有第一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底部设有第一转动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筛筒和第二筛筒分离固定杂质、流体污泥和液体污水,并通过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对第一筛筒的外周面和第一筛筒的内周面的污泥进行刮除,解决了污泥与污水的分离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回收设备内壁上污泥附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的污水量逐年增加。为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和企业投入了大量财力,建立了很多污水处理厂来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有些类型污水类型中的污泥具有回收利用的优点,用这些污泥可作为肥料甚至可作为燃烧发电的原料。现有技术中,污泥和污水分离时,通常采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泥和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采用过滤网,以及投放适当的絮凝剂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而后卸下过滤网对过滤网上的污泥进行回收利用。如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污水和污泥一起进入使得有部分污泥会附着在污水处理装置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过滤网上的污泥量减少,最终导致污泥的回收量降低,且需要拆卸滤网再进行回收,工作效率低。专利CN202010254748.X公开了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设有呈上下布置的初级过滤网和次级过滤网,初级过滤网上还转动设置在两端的转动块,转动块转动时,转动块与初级过滤网的空隙形成供刮泥块通过的空间,转动块上还设有扭簧,次级过滤网上还设有用于导流污水冲刷至刮泥块的分水块,处理箱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抖动刮泥块的凸轮。采用刮泥块对处理箱侧壁的污泥进行刮除,并采用曲柄机构带动刮泥块上下往复运动,能够减少污泥附着在处理箱侧壁的可能性,增加污泥的回收量。但该装置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粘附在处理箱内壁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外筒体,第二筛筒,其与外筒体同轴,第二筛筒的直径小于外筒体的直径;第一筛筒,其与外筒体同轴,第一筛筒直径小于第二筛筒直径;转轴,其为外筒体的中轴;第一腔体,其为第一筛筒内形成的用于容纳固体杂质的腔体;第二腔体,其为第一筛筒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圆周面形成的用于容纳流体污泥的腔体;第三腔体,其为第二筛筒的外圆周面和外筒体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液体污水的腔体;连通第一腔体和外部的进料管,其设置于外筒体顶端,用于排入液体污水、流体污泥和固定杂质形成的混合物;连通第二腔体和外部的出料环槽,其设置于外筒体的底端,用于流体污泥的排出;连通第三腔体和外部的第一出料管,其设置在外筒体底端一侧,用于排出液体污水;还包括有: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其套于第一筛筒的外周并设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单向螺旋叶片上设有与其同轴向的多个支撑柱;第一驱动组件,其设在外筒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单向螺旋叶片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在第二腔体内以转轴为中心转动;第一固定圈,其设置在出料环槽处,且第一固定圈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一出料槽,所述第一出料槽与外筒体的外部连通;第一转动盘,其设置在第一固定圈底部,第一转动盘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二出料槽;第一转动盘相对第一固定圈发生同轴转动时,第二出料槽和第一出料槽间歇性沿竖直方向连通。通过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将第二腔体内壁上的流体污泥刮除和挤压至第二腔体底端,当第一固定圈上的第一出料槽不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二出料槽连通时,第二腔体底端处于密封状态,此时第一单向螺旋叶片进一步挤压第二腔体底端的液体污泥,使液体污泥中的液体污水通过第二筛目流进第三腔体内;当第一固定圈上的第一出料槽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二出料槽连通时,挤压后的含水量少的污泥通过第二出料槽排走。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其设置在外筒体顶部,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同步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第二齿轮和固定轴,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向并通过固定轴转动设置在外筒体顶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啮合;内齿圈,内齿圈与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同轴并与多个支撑柱固定连接,内齿圈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优选地,第一出料槽顶端沿第一固定圈径向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引导面。优选地,第一单向螺旋叶片的内边与外边设有与第一筛筒的外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周面设有过盈配合的橡胶条。优选地,第一筛筒底端内径向下逐渐减小并同轴贯穿外筒体。优选地,所述环保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单向螺旋叶片,其设置在转轴上;第二固定圈,其固定设置在第一筛筒底端,第二固定圈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三出料槽,第三出料槽底端沿第二固定圈径向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引导面;第二转动盘,其设置在第二固定圈底端,且第二转动盘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四出料槽。优选地,所述环保装置还包括有收料筒,收料筒同轴设置在外筒体底部,收料筒顶端与出料环槽连通,收料筒内底端设置有倾斜朝向一侧的斜面,斜面低端设置有沿收料筒径向贯穿的第三出料管。优选地,外筒体底端同轴设置有连通第一筛筒底端和外筒体外部的第二出料管,且第二出料管同轴贯穿收料筒。优选地,第一转动盘的外周面上均布有齿。优选地,所述环保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其输出轴与第一转动盘同轴向固定设置在外筒体上;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一转动盘的外周面上的齿相啮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筛筒和第二筛筒分离固定杂质、流体污泥和液体污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彻底对第一筛筒的外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周面的污泥进行完全刮除,盘解决了污泥与污水的分离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回收设备内壁上污泥附着问题并提高了污泥回收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第二单向螺旋叶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固定圈,能够将堆积在第一筛筒内的固体杂质向外挤压并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固体杂质堵塞在第一筛筒筛面上影响污泥的分离效果。3.本专利技术通过收料筒和第二收料管能够有效地将排出流体污泥进行收集,同时防止固体杂质与流体污泥又重新混合在一起,提高了回收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D-D截面处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图2的D-D截面处的剖视图;图5为第一单向螺旋叶片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F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的G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4的H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一转动盘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固定圈的立体图。图中标号为:A-外筒体;A1-进料管;A2-出料环槽;A3-第一出料管;A4-第二出料管;B-第二筛筒;C-第一筛筒;1-第一单向螺旋叶片;1a-橡胶条;1b-支撑柱;2-第一固定圈;2a-第一出料槽;2b-第一引导面;3-第一转动盘;3a-第二出料槽;3b-齿;4-转轴;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第二筛筒、第一筛筒和转轴,第一筛筒内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杂质的第一腔体,第一筛筒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流体污泥的第二腔体,第二筛筒的外圆周和外筒体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液体污水的第三腔体;/n外筒体顶端有连通第一腔体和外部的进料管,外筒体的底端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部的出料环槽,外筒体底端一侧有连通第三腔体和外部的第一出料管;/n在第二腔体内设有套于第一筛筒外周的第一单向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单向螺旋叶片上设有与其同轴向的多个支撑柱;/n在外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组件;/n第一单向螺旋叶片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可在第二腔体内以转轴为中心转动;/n在出料环槽处设有第一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一出料槽,第一出料槽与外筒体的外部连通;/n在第一固定圈的底部设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二出料槽;/n第一转动盘相对第一固定圈同轴转动时,第二出料槽和第一出料槽在竖直方向上间歇性地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第二筛筒、第一筛筒和转轴,第一筛筒内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杂质的第一腔体,第一筛筒的外圆周面和第二筛筒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流体污泥的第二腔体,第二筛筒的外圆周和外筒体的内圆周面形成容纳液体污水的第三腔体;
外筒体顶端有连通第一腔体和外部的进料管,外筒体的底端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部的出料环槽,外筒体底端一侧有连通第三腔体和外部的第一出料管;
在第二腔体内设有套于第一筛筒外周的第一单向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单向螺旋叶片上设有与其同轴向的多个支撑柱;
在外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组件;
第一单向螺旋叶片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可在第二腔体内以转轴为中心转动;
在出料环槽处设有第一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一出料槽,第一出料槽与外筒体的外部连通;
在第一固定圈的底部设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均布有沿其径向的第二出料槽;
第一转动盘相对第一固定圈同轴转动时,第二出料槽和第一出料槽在竖直方向上间歇性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伺服电机,其设置在外筒体顶部,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单向螺旋叶片同步传动连接;
第一齿轮,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上;
第二齿轮和固定轴,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向并通过固定轴转动设置在外筒体顶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啮合;
内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华丽
申请(专利权)人:焦华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