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疾病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52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静脉疾病治疗。一种技术允许热磨蚀加热导管与利用串行通信的能量递送控制台之间进行电连接。据此,串行通信允许沿将电力递送到加热元件的相同导线输送例如所测量温度、开始/停止状态、预期治疗区域、装置标识、装置校准参数及/或使用历史等数据。举例来说,可沿两导线连接来输送且以被滤除的频率来提供数据,使得所述数据不被递送到加热特征。在此实例中,一个导线将电力提供到所述加热元件,一个导线提供来自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通信,且第三导线提供所述加热导管用于与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通信的共同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疾病治疗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本案是分案申请。该分案的母案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26日、申请号为201580027460.6、专利技术名称为“静脉疾病治疗”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
技术介绍
血管及其它生理结构可无法执行其适当功能。一实例是:在其中静脉内的对置瓣叶不彼此触及的情形中,静脉内的血流量并非被主要约束到朝向心脏的一个方向。此状况称作静脉回流,且其导致静脉内的经升高局部血压。经升高局部血压随后被转移到周围组织及皮肤。此外,静脉中的瓣膜的失效导致瓣膜沿静脉的连续瓣膜失效的级联反应。CEAP分级通常用于描述患者症状的水平,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蜘蛛状静脉增长到静脉曲张、增长到肿胀(水肿)、增长到皮肤改变(蓝染色、脂性硬皮病)、增长到先前愈合的溃疡、最后增长到认为是最严重的活动性溃疡。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通常用于描述慢性外周静脉疾病的较严重症状的术语。人类下肢静脉由三个系统组成:浅静脉系统、深静脉系统以及连接浅深系统与深系统的穿静脉系统。浅系统包含大隐静脉(GSV)及小隐静脉(SSV),以及其它。深静脉系统包含胫前静脉及胫后静脉,胫前静脉与胫后静脉合并成腘静脉,所述腘静脉在由小隐静脉结合时又变成股静脉。用于治疗静脉回流的早期技术是静脉的外科手术剥脱。此通过使柔性棒或缆线通过静脉且接着运用橡子形状的头部进行回拉以帮助切断血管侧支或者将静脉拉出静脉的管腔(内翻剥脱术)而进行。所述剥脱方法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且通常因严重创伤、疼痛及压痛而需要延长的愈合周期。硬化疗法是将苛性碱溶液(例如,聚乙二醇单十二醚、十四烷硫酸钠、鱼肝油酸纳、等渗盐水)注射到静脉中从而致使对静脉壁的刺激达到损伤静脉壁且使静脉管腔充满血栓(血块)的程度的治疗。硬化疗法可是有效的,但其通常需要进行反复治疗且其被报告将导致较高的附近深静脉血栓形成速率以及附近皮肤的染色/无光泽。较大静脉通常运用组织硬化剂与空气或二氧化碳的泡沫状混合物进行治疗。硬化疗法通常不需要任何麻醉,但在注射所述溶液后可存在某种可忍受的疼痛。静脉内热消融是在静脉内应用热量来致使静脉壁永久地收缩到静脉管腔闭塞(通常由血栓的残余核心所致)的点的最新技术。首先被报道的是射频消融、接着为激光消融且接着为蒸汽消融。静脉内消融在门诊或医师办公室中通常运用局部麻醉而进行。附图说明图1描绘用于提供静脉内热消融的能量递送系统的实例的图式。图2描绘用于提供静脉内热消融的加热导管的加热元件的实例的图式。图3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横截面图的图式。图4A及4B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加热元件的图式。图5A及5B描绘针对加热导管的两个实例性加热元件的实例性图式。图6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框图。图7描绘用于加热导管的实例性中央处理单元的图式。图8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及实例性电力路由器引擎的图式。图9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热电偶放大器及实例性温度参考引擎的图式。图10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通信引擎的图式。图11A到11C描绘用于加热导管的实例性通信连接的图式。图12描绘实例性尖端、环圈与套筒缆线连接及可用于将加热导管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导线。图13描绘将加热导管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通信导线的图式。图14A到14C描绘加热导管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之间的实例性通信图。图15描绘实例性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图式。图16描绘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框图。图17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中央处理单元的图式。图18描绘从CPU提供到电源驱动器的实例性脉冲周期长度。图19描绘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的实例性框图。图20描绘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的实例性低通滤波器、鉴别器及施密特(Schmitt)缓冲器的图式。图21描绘用于对经由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接地而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滤波的实例性步骤。图22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电源驱动器及短路保护引擎。图23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电力开关引擎。图24描绘可由能量递送控制台使用的实例性多电压电力供应器。图25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SD卡。图26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声音处理器及音频输出。图27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触摸屏显示器。图28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实时时钟。图29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快闪存储器。图30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EMI滤波器。图31描绘放置在静脉管腔内的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图式。图32描绘针对给加热导管供电的实例性功率-时间曲线。图33A到33C描绘可用于促进静脉管腔内的均匀加热的实例性技术。图34A及34B描绘经设计以促进静脉管腔内的均匀加热的实例性加热导管。图35A及35B描绘经设计以经由超声波促进加热导管的可见性的实例性加热导管管子。具体实施方式图1描绘用于执行热消融的实例性能量递送系统100。在此实例中,能量递送系统100包含加热导管102及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所述加热导管是可插入到窄解剖管腔(例如静脉)的长而薄的柔性或刚性装置。加热导管102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以提供致使加热导管102的可放置在待治疗的静脉的管腔内的远端处加热的能量。图2描绘具有通过电流而加热的加热元件106的加热导管102。加热元件106中所产生的电流通过传导作用(导热)将热能转移到静脉壁。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106的作用加热长度可是可由用户选择的。举例来说,作用加热长度可是可从1cm到10cm进行选择的。在此实例中,用户(例如,医生、外科医生等)可(举例来说)通过选择加热导管102或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上的开关而选择从小到d(例如,1cm)到高达长度D(例如,10cm)的加热长度。此处,标记(108、110)可提供于沿加热导管102的不同长度处以通过以约等于最短加热长度d的长度间隔开的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圆点110)及以约等于较长加热长度D的长度间隔开的另一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线108)来引导用户。此可经进行以指示较短加热长度的位置或促进较短加热长度在血管内的节段性定位及加热。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标记(108、110)可为几何线或形状、字母数字字符、颜色编码特征或其组合。在另一变化形式中,标记(108、110)可以约等于加热元件106的长度的间隔(例如,在加热元件为10cm长时,相距10cm)或稍微短于加热元件106的间隔(例如,在加热元件为10cm长时,相距10.1cm)放置以防止治疗的意外重叠。防止加热节段的重叠具有两个主要优点:第一,当治疗将运用每一治疗来消融最长可能血管长度时,避免重叠有助于手术的速度;及第二,治疗的重叠在重叠区域处产生额外加热且此可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标记(108、110)可包含对准标记以促进加热元件及/或套管接合的定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缆线组合件(1200),其包括:/n电力递送导线(1202);/n通信导线(1206);/n共享接地导线(1204),其为所述电力递送导线(1202)及所述通信导线(1206)提供到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返回路径;/n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所述尖端(1302)对应于所述电力递送导线(1202),所述环圈(1304)对应于所述通信导线(1206),且所述套筒(1306)对应于所述共享接地导线(1204),其中所述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在所述加热导管(102)的近端上;以及/n加热元件(106),所述加热元件(106)在所述加热导管(102)的远端上,所述加热导管(102)的手柄在所述加热元件(106)与所述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之间;/n其中接地外部屏蔽体(1208)与所述共享接地导线(1204)的所述套筒(1306)一样,其中所述套筒(1306)在所述加热导管(102)处不附接到地。/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6 US 61/970,4981.一种连接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缆线组合件(1200),其包括:
电力递送导线(1202);
通信导线(1206);
共享接地导线(1204),其为所述电力递送导线(1202)及所述通信导线(1206)提供到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返回路径;
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所述尖端(1302)对应于所述电力递送导线(1202),所述环圈(1304)对应于所述通信导线(1206),且所述套筒(1306)对应于所述共享接地导线(1204),其中所述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在所述加热导管(102)的近端上;以及
加热元件(106),所述加热元件(106)在所述加热导管(102)的远端上,所述加热导管(102)的手柄在所述加热元件(106)与所述尖端、环圈与套筒TRS连接器(1300)之间;
其中接地外部屏蔽体(1208)与所述共享接地导线(1204)的所述套筒(1306)一样,其中所述套筒(1306)在所述加热导管(102)处不附接到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组合件,其中所测量温度数据、开始/停止按钮状态数据、预期治疗区域数据、加热导管识别数据、加热导管校准数据或加热导管使用历史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经由所述共享接地导线被传递到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拉迪·埃施达留斯·A·普日戈达罗里·托马斯·克里斯蒂安科迪·詹姆斯·申德勒
申请(专利权)人:文科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