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50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固定带;口罩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热风棉层以及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热风棉层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以及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与热风棉层之间和/或热风棉层与第二无纺布层之间;固定带连接于口罩主体,固定带用于将口罩主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上述口罩在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石墨烯具有独有的二维结构,赋予口罩较高的过滤效率,同时具有抗菌能力,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可达到99.3%,透气性好,能够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感,设置热风棉层,能够加强过滤效果,同时具有防湿作用,提高口罩过滤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本技术涉及卫生防护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通过佩戴口罩可以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入佩戴者口鼻的作用,特别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者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佩戴口罩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传统的口罩通常由单层或多层的纱布或棉布等布料构成,吸附灰尘性能较差,也难以对病菌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口罩,以提高灰尘和病菌的过滤效果。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固定带;所述口罩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热风棉层以及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热风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以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热风棉层之间和/或所述热风棉层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口罩主体,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口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口罩在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石墨烯具有独有的二维结构,赋予口罩较高的过滤效率,同时具有抗菌能力,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可达到99.3%,透气性好,能够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感,设置热风棉层,能够加强过滤效果,同时具有防湿作用,提高口罩过滤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罩主体包括罩杯部以及胶垫圈,所述罩杯部具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以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罩杯部具有呼吸腔,所述罩杯部的一端为罩口端,所述呼吸腔开口于所述罩口端以形成呼吸口,所述胶垫圈设置在所述罩口端并环绕所述呼吸口。上述实施例的口罩中口罩主体包括罩杯部以及胶垫圈,罩杯部为罩杯形状,罩口端用于环绕鼻部和口部周围,在较小的拉力作用下胶垫圈即能够贴紧鼻部和口部周围,减少气体未经过滤而经过口罩边缘空隙被直接吸入,提高口罩的密闭性。胶垫圈可通过胶贴等方式连接于罩杯部的罩口端。胶垫圈优选柔软的硅胶垫片,在轻微拉力下胶垫圈可以紧贴鼻部和口部周围,避免气体未经口罩过滤直接吸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垫圈对应鼻部的位置设有鼻梁卡槽。上述实施例的口罩中胶垫圈设置鼻梁卡槽,鼻梁卡槽可以起到固定口罩作用,可以避免说话时口罩上下滑动摩擦鼻梁造成损伤,同时防止说话时口罩下移,提高口罩的密闭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垫圈的宽度为10mm~2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带包括头套带,所述头套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罩杯部,所述头套带用于套至使用者的后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套带的长度为15cm~25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罩还包括呼吸阀,所述呼吸阀设置在所述罩杯部上。上述实施例的口罩通过在在罩杯部上设置呼吸阀,能够减轻过滤层密度较高造成的呼吸困难,尤其适用于有呼吸障碍的人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阀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以及装设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滤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或魔术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口罩还包括收容袋,所述收容袋为折叠状态并设置在所述口罩主体上。上述实施例的口罩在口罩主体上设置有折叠状态的收容袋,在丢弃口罩时,将收容袋上的胶条揭开,即可打开收容袋,将口罩主体装入收容袋中,扎紧收容袋的袋口,从而使口罩主体不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避免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口罩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口罩中的罩杯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罩100包括口罩主体以及固定带140。口罩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21、第二无纺布层122、热风棉层123以及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热风棉层123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121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22之间,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设置在第一无纺布层121与热风棉层123之间和/或热风棉层123与第二无纺布层122之间。固定带140连接于口罩主体,固定带140用于将口罩主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上述口罩在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石墨烯具有独有的二维结构,赋予口罩较高的过滤效率,同时具有抗菌能力,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可达到99.3%,透气性好,能够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感,设置热风棉层123,能够加强过滤效果,同时具有防湿作用,提高口罩过滤寿。在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口罩主体从外到内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21、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124、热风棉层123、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124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22。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124可采用石墨烯分散于聚丙烯所得物制成,或者在聚丙烯熔融过程中喷涂石墨烯粉料或浆料所得物制成。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口罩主体包括罩杯部120以及胶垫圈130。罩杯部120为罩杯形状,罩杯部120具有呼吸腔,罩杯部120的一端为罩口端,呼吸腔开口于罩口端以形成呼吸口125。胶垫圈130设置在罩口端并环绕呼吸口125。上述口罩100中口罩主体包括罩杯部120以及胶垫圈130,罩杯部120为罩杯形状,罩口端用于环绕鼻部和口部周围,在拉力作用下胶垫圈130能够贴紧鼻部和口部周围,减少气体未经过滤而经过口罩100边缘空隙被直接吸入,提高口罩100的密闭性。胶垫圈130可通过胶贴等方式连接于罩杯部120的罩口端。胶垫圈130优选柔软的硅胶垫片,在轻微拉力下胶垫圈130可以紧贴鼻部和口部周围,避免气体未经口罩100过滤直接吸入。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胶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主体以及固定带;所述口罩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热风棉层以及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热风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以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热风棉层之间和/或所述热风棉层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口罩主体,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主体以及固定带;所述口罩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热风棉层以及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热风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以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热风棉层之间和/或所述热风棉层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固定带连接于所述口罩主体,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还包括收容袋,所述收容袋为折叠状态并设置在所述口罩主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包括罩杯部以及胶垫圈,所述罩杯部具有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石墨烯改性聚丙烯熔喷布层以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罩杯部具有呼吸腔,所述罩杯部的一端为罩口端,所述呼吸腔开口于所述罩口端以形成呼吸口,所述胶垫圈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登张浩轩张云宝谢子奇邓佳李洁婷欧阳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石墨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