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15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轴套、磁钢及定子线包;所述转轴内部设置有贯穿转轴的轴向两端的油道,所述第一端盖内设置有与油道的第一端相通的进油腔;所述轴套固定在油道的第二端,所述轴套靠近第一端盖的一侧面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所述转子铁芯在靠近磁钢的位置设置有转子油路,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通孔。该电机转子冷却结构,通过冷却油的流动,带走了转轴、转子铁芯及磁钢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磁钢的热量,防止磁钢退磁。该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可同时实现定子、转子的冷却,简化了冷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及运行效率高等特点。电机温度常常成为制约电机功率密度提高的瓶颈,因而电机冷却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现有的电机冷却方式基本采用定子冷却,但是,转子温度在特定工况下会高于定子,从而出现电机功率限制或者电机磁钢退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机冷却方式采用定子冷却,从而出现电机磁钢退磁的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及电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轴套、磁钢及定子线包,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径向外侧,所述磁钢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内,所述定子线包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转轴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的轴向两端的油道,所述第一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的第一端相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具有进油口;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油道的第二端,所述轴套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面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所述转子铁芯在靠近所述磁钢的位置设置有转子油路,所述转子油路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两端或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道与转子油路的入口,通过所述转子油路的出口流出的冷却油能够甩向所述定子线包的两端部。可选地,所述轴套的外圏与所述油道的第二端的内壁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电机转子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的第二端相通的出油腔,所述出油腔具有出油口。可选地,所述转子油路包括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包括轴向导油孔及径向导油孔,所述轴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所述径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所述径向导油孔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径向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导油孔连通,所述轴向导油孔靠近所述磁钢布置。可选地,所述转子油路包括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包括轴向导油孔、第一径向导油孔及第二径向导油孔,所述轴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导油孔及第二径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导油孔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径向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径向导油孔的一端与所述轴向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径向导油孔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并朝向所述定子线包的端部,所述轴向导油孔靠近所述磁钢布置。可选地,所述磁钢设置有多个,所述转子油路包括多个冷却支路,所述转子铁芯在靠近每一所述磁钢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支路,所述通孔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冷却支路的入口相通。可选地,每组所述通孔设置有并排的两个通孔。可选地,所述转轴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油道的横截面呈圆形。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为阶梯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端盖本体及第一端盖伸长端,所述第一端盖伸长端插接在所述油道的第一端内,所述第一端盖伸长端的外壁与所述油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本体内,所述第一端盖伸长端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油腔与所述油道的第一端。可选地,所述油道呈阶梯状,所述油道包括位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内的小径段油道及由所述小径段油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大径段油道,所述大径段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小径段油道的横截面面积。可选地,所述小径段油道及大径段油道呈圆柱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第一端盖的进油腔从油冷系统引入冷却油,冷却油经转轴内部的油道进入轴内部以冷却转轴,轴套固定在油道的第二端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通过转轴的中部设置的径向的通孔,冷却油进入转子铁芯内的转子油路,冷却油流经转子油路时与转子铁芯和磁钢换热,以冷却转子铁芯和磁钢,冷却油从转子铁芯流出后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定子线包的两端部,继续冷却定子线包的两端部。这样,通过冷却油的流动,带走了转轴、转子铁芯及磁钢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磁钢的热量,防止磁钢退磁。该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可同时实现定子、转子的冷却,简化了冷却结构,提高冷却效率。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壳体及上述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一端,所述转轴、转子铁芯及定子线包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电机;11、转轴;12、油道;121、小径段油道;122、大径段油道;13、转子铁芯;14、第一端盖;141、第一端盖本体;142、第一端盖伸长端;143、进油腔;144、进油口;15、轴套;16、磁钢;17、通孔;18、定子线包;19、冷却支路;191、轴向导油孔;192、径向导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左右方向为车宽方向,前后方向为车长方向,内侧表示指向车内的方向,外侧表示指向车外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及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轴11、转子铁芯13、第一端盖14、轴套15、磁钢16及定子线包18,所述转子铁芯13固定在所述转轴11的径向外侧,所述磁钢16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13内,所述定子线包18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13的径向外侧,所述转轴1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14上。所述第一端盖14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一端,所述转轴11、转子铁芯13及定子线包18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轴11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11的轴向两端的油道12,所述第一端盖14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12的第一端相通的进油腔143,所述进油腔143具有进油口144;所述轴套15固定在所述油道12的第二端,所述轴套15靠近所述第一端盖14的一侧面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进油口144连接车辆的油冷系统。所述转子铁芯13在靠近所述磁钢16的位置设置有转子油路,所述转子油路贯穿所述转子铁芯13的轴向两端或径向外侧,所述转轴11的中部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通孔17,所述通孔17连通所述油道12与转子油路的入口,通过所述转子油路的出口流出的冷却油能够甩向所述定子线包18的两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套15的外圏与所述油道12的第二端的内壁过盈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转子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二端盖(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1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轴套、磁钢及定子线包,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径向外侧,所述磁钢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内,所述定子线包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上;/n所述转轴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的轴向两端的油道,所述第一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的第一端相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具有进油口;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油道的第二端,所述轴套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面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n所述转子铁芯在靠近所述磁钢的位置设置有转子油路,所述转子油路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两端或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道与转子油路的入口,通过所述转子油路的出口流出的冷却油能够甩向所述定子线包的两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端盖、轴套、磁钢及定子线包,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径向外侧,所述磁钢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内,所述定子线包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上;
所述转轴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的轴向两端的油道,所述第一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的第一端相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具有进油口;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油道的第二端,所述轴套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面拦截冷却油以形成油液面;
所述转子铁芯在靠近所述磁钢的位置设置有转子油路,所述转子油路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两端或径向外侧,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沿其径向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道与转子油路的入口,通过所述转子油路的出口流出的冷却油能够甩向所述定子线包的两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端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油道的第二端相通的出油腔,所述出油腔具有出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油路包括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包括轴向导油孔及径向导油孔,所述轴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所述径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所述径向导油孔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径向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导油孔连通,所述轴向导油孔靠近所述磁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油路包括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包括轴向导油孔、第一径向导油孔及第二径向导油孔,所述轴向导油孔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导油孔及第二径向导油孔沿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智谋喻皓薛勇王配陈伟松翁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