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02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形器的组装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机构,至少三个对中机构围绕待组装的环形器设置,对中机构包括弹性件、压块和推杆,压块滑动设置于推杆靠近环形器的一端,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推杆,另一端抵接压块;压块靠近环形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卡槽的内轮廓形状和环形器的中心导体端子的外轮廓形状相同,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卡槽内,至少三个推杆能够分别推动至少三个压块以夹紧并对中环形器的铁氧体。所述环形器的组装装置能够在同一工位对中铁氧体和中心导体,进而能够堆叠并组装环形器的其它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弹性件使压块柔性接触并对中铁氧体,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形器的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环形器(如附图1所示)是将其进入任一端口的入射波,按照由静电偏磁场确定的方向顺序传入下一个端口的多端口器件。在组装环形器时,对于嵌入式环形器我们不仅需要保证铁氧体和中心导体的装配同心度,同时也要确保引脚的位置满足精度要求。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都需分先排片再组装两道工序来组装环形器,这样既浪费人力也增加生产工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组装装置也都是将组装工件和环形器的零件刚性接触,进而造成环形器组装的不良率升高。基于上述现状,亟待我们设计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能够在同一工位对中并组装环形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弹性件能够缓冲压块与环形器的接触,提高了可靠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机构,围绕待组装的环形器设置,所述对中机构包括弹性件、压块和推杆,所述压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推杆靠近所述环形器的一端,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推杆,另一端抵接所述压块;所述压块靠近所述环形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轮廓形状和所述环形器的中心导体端子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所述卡槽内,至少三个所述推杆能够分别推动至少三个压块以夹紧并对中所述环形器的铁氧体。具体地,一方面,卡槽的数量与中心导体端子的数量相同,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卡槽中,进而至少三个压块的卡槽能够限制中心导体在平面上的所有自由度,并且对中心导体对中,至少三个压块能够夹紧并对中铁氧体,保证了铁氧体和中心导体的装配同心度和端子的位置度,进而能够堆叠并组装环形器的其它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推杆通过弹性件推动压块夹紧铁氧体,弹性件起到了缓冲作用,使压块柔性接触并对中铁氧体,提高了可靠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块靠近所述环形器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外轮廓和所述环形器的铁氧体的外轮廓相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环形器的组装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压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轮廓形状和所述环形器的外壳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外壳能够嵌装在所述容纳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环形器的组装装置还包括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手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压机构还包括快接件,所述快接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快接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快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轴线方向和所述压块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推杆滑动贯穿所述第一导向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块滑动贯穿所述第二导向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块远离所述环形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能够抵接所述第二导向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滑动贯穿所述压块并连接到所述推杆上,所述锁紧螺钉的头部能够抵接所述压块的侧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锁紧螺钉上,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所述推杆的端部,另一端抵接所述压块的侧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对中机构,中心导体的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卡槽内来对中心导体对中,至少三个推杆能够分别推动至少三个压块夹紧铁氧体来对铁氧体对中,进而能够在同一工位堆叠并组装环形器的其它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弹性件使压块柔性接触并对中铁氧体,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环形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形器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中机构和推压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1至图4中:1、对中机构;11、弹性件;12、压块;121、卡槽;122、抵接部;123、限位台;13、推杆;14、第二导向件;15、锁紧螺钉;2、底座;21、容纳槽;3、推压机构;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快接件;331、第一导向件;4、环形器;41、铁氧体;42、中心导体;43、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包括三个对中机构1,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对中机构1还可以设置为四个、五个或者其它数量,对中机构1围绕待组装的环形器4设置,对中机构1包括弹性件11、压块12和推杆13,压块12滑动设置于推杆13靠近环形器4的一端,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推杆13,另一端抵接压块12;压块12靠近环形器4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21,卡槽121的内轮廓形状和环形器4的中心导体42端子的外轮廓形状相同,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卡槽121内,三个推杆13能够分别推动三个压块12以夹紧并对中环形器4的铁氧体41。由于中心导体42包括三个所呈90°夹角设置的端子,三个对中机构1呈90°夹角设置,即三个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压块12的卡槽121中。当组装环形器4时,先将外壳43放在底部,再将铁氧体41放置在外壳43中,弹性件11设置为弹簧,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三个对中机构(1),围绕待组装的环形器(4)设置,所述对中机构(1)包括弹性件(11)、压块(12)和推杆(13),所述压块(12)滑动设置于所述推杆(13)靠近所述环形器(4)的一端,所述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所述推杆(13),另一端抵接所述压块(12);所述压块(12)靠近所述环形器(4)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21),所述卡槽(121)的内轮廓形状和所述环形器(4)的中心导体(42)端子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所述卡槽(121)内,至少三个所述推杆(13)能够分别推动至少三个压块(12)以夹紧并对中所述环形器(4)的铁氧体(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个对中机构(1),围绕待组装的环形器(4)设置,所述对中机构(1)包括弹性件(11)、压块(12)和推杆(13),所述压块(12)滑动设置于所述推杆(13)靠近所述环形器(4)的一端,所述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所述推杆(13),另一端抵接所述压块(12);所述压块(12)靠近所述环形器(4)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21),所述卡槽(121)的内轮廓形状和所述环形器(4)的中心导体(42)端子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端子能够分别嵌装在所述卡槽(121)内,至少三个所述推杆(13)能够分别推动至少三个压块(12)以夹紧并对中所述环形器(4)的铁氧体(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12)靠近所述环形器(4)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122),所述抵接部(122)的外轮廓和所述环形器(4)的铁氧体(41)的外轮廓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所述压块(12)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座(2)的中间设置有容纳槽(21),所述容纳槽(21)的内轮廓形状和所述环形器(4)的外壳(43)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外壳(43)能够嵌装在所述容纳槽(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器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压机构(3),所述推压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底座(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聪王春明田学红王昆伦谢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飞钇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