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402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该模组可以包括:壳体;其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的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且能提高电芯的不同区域受力均匀性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软包动力电池模组一般包括电芯及围设在电芯外侧的框架。进一步地,现有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的框架都有圆弧角,在电芯循环膨胀后,电芯的上下边缘可能与圆弧角压紧,而其他区域与框架的平面接触,造成电芯的不同区域受力不均,从而对电芯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模组正负输出极一般垂直往下锁螺栓,固定在端板上,也占用空间模组的长度空间。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能提高电芯的不同区域受力均匀性,避免对电芯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且提高模组的集成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壳体;其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的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顶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厚壁部和壁厚小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和所述第二薄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厚壁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薄壁部的第一台阶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薄壁部的第二台阶面;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焊接;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焊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高度差不超过1.2mm;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6mm;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6mm。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厚壁部和壁厚小于所述第二厚壁部的第三薄壁部和第四薄壁部;所述第三薄壁部和所述第四薄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厚壁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三薄壁部和第四薄壁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厚壁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三薄壁部的第三台阶面和朝向所述第四薄壁部的第四台阶面;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三台阶面相焊接;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四台阶面相焊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所述壳体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汇流排支架;所述汇流排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三折弯部上,且所述汇流排支架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总正汇流排和总负汇流排的螺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还有液冷通道;所述电芯通过胶黏剂粘贴于所述底板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板内表面为平面。一种软包动力电池系统,其包括:箱体;壳体;其容置于所述箱体内;其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的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将所述箱体内分隔多个空腔;所述壳体收容于一个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横梁的上表面相抵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横梁相固定的固定部。本申请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及其系统设置壳体,该壳体包括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上侧边;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下侧边;如此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直角过渡连接;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直角过渡连接。当电芯循环膨胀后,电芯的膨胀力垂直作用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上边缘的平面上,如此电芯的不同区域受力均匀,进而避免对电芯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将汇流排支架水平固定于第三折弯部上,以去除壳体两端的端板如此减少模组占用系统的空间,结构更紧凑且提高集成效率。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能使电芯的不同区域受力均匀,避免对电芯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且提高模组的集成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2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汇流排支架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软包动力电池系统的安装图。附图标记说明:13、顶板;14、底板;15、第一侧板;17、第二侧板;19、电芯;21、容置空间;22、第一折弯部;23、第三折弯部;25、第二折弯部;27、第一厚壁部;31、第二厚壁部;32、第一薄壁部;33、第二薄壁部;35、第三薄壁部;37、第四薄壁部;43、第一台阶面;45、第二台阶面;47、第三台阶面;49、第四台阶面;51、汇流排支架;53、总正汇流排;54、总负汇流排;55、第一隔热件;57、第二隔热件;59、凸起部;61、固定部;63、盲孔;65、第一延伸段;67、第二延伸段;69、箱体;65、安装横梁;66、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种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壳体;其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n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的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其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顶板和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
若干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的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顶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边;所述第二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厚壁部和壁厚小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和所述第二薄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壁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薄壁部的第一台阶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薄壁部的第二台阶面;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焊接;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高度差不超过1.2mm;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6mm;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厚壁部和壁厚小于所述第二厚壁部的第三薄壁部和第四薄壁部;所述第三薄壁部和所述第四薄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厚壁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包覆所述第三薄壁部和第四薄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炳杰蔡毅程骞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