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86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镜本体、连接于所述放大镜本体并朝向所述放大镜本体的末端照射灯光的灯组,以及设于所述放大镜本体的末端、用以调整所述放大镜本体的进光量和/或进光色的调光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能够改变放大镜本体的进光,避免长时间在单一光照下进行观察,从而延缓眼睛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
本技术涉及光学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
技术介绍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所谓明视距离就是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睛最方便、最习惯的工作距离。最适合正常人眼观察近处较小物体的距离,约25厘米。这时人眼的调节功能不太紧张,可以长时间观察而不易疲劳。通过放大镜可以显著增大明视距离,因为环境的原因,有时候需要在放大镜上安装电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考虑到成本和便携因素,灯光多为单色白光且进光量恒定,长时间观察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如何延缓使用带灯光放大镜时眼睛的疲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能够改变放大镜本体的进光,避免了长时间相同进光条件下观察,从而延缓眼睛疲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镜本体、连接于所述放大镜本体并朝向所述放大镜本体的末端照射灯光的灯组,以及设于所述放大镜本体的末端、用以调整所述放大镜本体的进光量和/或进光色的调光组件。可选地,所述放大镜本体包括镜筒和设于所述镜筒的镜片;所述调光组件包括连接所述镜筒的外筒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二者与所述灯组相邻的一侧均开设进光口。可选地,所述内筒的外壁开设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外筒的内周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朝向所述外筒的内周凸起的圆弧状的内沿。可选地,所述外筒为透明件,所述内筒为暖色光透光件。可选地,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的外壁均开设防滑纹。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用以卡止所述内沿的挡块。可选地,所述内筒沿周向设为多个色光不同的透光区。可选地,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还设有相对所述外筒转动的中筒。可选地,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镜筒且与所述镜筒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灯组与所述镜筒铰接。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灯光可调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镜本体、灯组和设置在放大镜本体末端的调光组件,借助调光组件改变灯组照射向放大镜本体内的进光量或进光颜色,避免长时间在相同光照下观察,能够有效延缓眼睛疲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的示意图;图2为调光组件与放大镜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内筒的结构图;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外筒的结构图;图6为外筒与内筒装配到位的示意图。其中:1-放大镜本体、11-镜筒、2-灯组、21-灯珠、3-内筒、31-环形凹槽、32-挡块、4-外筒、41-内沿、5-防滑纹、6-进光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的示意图,图2为调光组件与放大镜本体1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内筒的结构图,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外筒的结构图,图6为外筒4与内筒装配到位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包括放大镜本体1以及朝向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照射灯光的灯组2,此外,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还设置调光组件,调光组件用来调节灯组2的灯珠21照射进入放大镜本体1的光照,如调节进光量或调节进光颜色,调整进光量可通过调整透光孔的大小实现,调整进光颜色可通过调整调光组件供灯光穿过部位的颜色实现,避免眼睛在相同光照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观察,从而实现延缓眼睛的疲劳。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在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放大镜本体1包括镜筒11和设置在嵌装在镜筒11的凸透镜,灯组2包括灯珠21和灯组壳体和设置在灯组壳体内的电池及开关组件,灯组壳体和镜筒11并排设置,灯珠21照向镜筒11的末端。调光组件具体采用相互套装且能够相对转动的内筒3和外筒4,外筒4套设在放大镜本体1的镜筒11上,并和镜筒11过盈配合以实现调光组件的固定。内筒3和外筒4二者与灯珠21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进光口6,灯珠21朝向进光口6设置,通过相对转动内筒3和外筒4,改变进光口6的大小,实现调整镜筒11的进光量,在不同环境下调整不同亮度的视野,有助于延缓眼睛疲劳。内筒3和外筒4的设置具体可参考图3至图6,其中内筒3的外壁开设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31,对应地,外筒4的内壁则设置朝向外筒4轴心凸起的圆弧状的内沿41,内沿41装嵌在环形凹槽31内,通过环形凹槽31对内沿41的限位,实现内筒3相对外筒4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内筒3的可以设置为非透光件,通过转动内筒3,使得内筒3和外筒4的进光口6错位,进而改变进透光孔的大小,调整进光量。通过旋转内筒3和外筒4,调整镜筒11的进光量,避免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长时间观察。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放大镜本体1和灯组2的设置与第一种实施例大体相同,调光组件同样采用能够相对转动内筒3和外筒4套装,有所不同的是,外筒4采用透明件,内筒3采用暖色光透光件,内筒3和外筒4同时开设进光口6,在非调光状态下,灯珠21发出的光从进光口6进入镜筒11,外界环境的光也能穿过外筒4和内筒3进入镜筒11。在需要进行调光时,通过转动内筒3,使得内筒3的进光口6与外筒4的进光口6错开,灯珠21发出的光需要穿过外筒4的进光口6以及内筒3的筒壁,经过内筒3筒壁的滤光作用后进入镜筒11,实现对进入镜筒11的进光颜色的调节。作为优选地,内筒3的筒壁沿圆周向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的颜色不同,如依次设置为红色透光区、黄色透光区和橙色透光区等,在转动内筒3时,内筒3的不同的透光区对应外筒4的进光口6和灯珠21,通过不同透光区的滤光作用,改变进入镜筒11的光色,实现对进光的调节。进一步地,内筒3的环形凹槽31的预设位置还设有挡块32,当内筒3相对外筒4转动预设角度后,也即内沿41沿环形凹槽31转动至挡块32位置后,挡块32对内沿41进行卡止,从而对内筒3和外筒4之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为了方便转动内筒3以及将外筒4套装在镜筒11上,内筒3和外筒4的外壁还均开设有防滑纹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镜本体(1)、连接于所述放大镜本体(1)并朝向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照射灯光的灯组(2),以及设于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用以调整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进光量和/或进光色的调光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镜本体(1)、连接于所述放大镜本体(1)并朝向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照射灯光的灯组(2),以及设于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末端、用以调整所述放大镜本体(1)的进光量和/或进光色的调光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本体(1)包括镜筒(11)和设于所述镜筒(11)的镜片;
所述调光组件包括连接所述镜筒(11)的外筒(4)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筒(4)内部的内筒(3),所述内筒(3)和所述外筒(4)二者与所述灯组(2)相邻的一侧均开设进光口(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的外壁开设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31),所述外筒(4)的内周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31)配合、朝向所述外筒(4)的内周凸起的圆弧状的内沿(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光可调节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