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74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包括反光金属辊、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于反光金属辊的一侧,并且与反光金属辊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有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上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从而通过胶带增加红外光的反射率,实现采用普通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对反光金属辊表面温度的准确测量,从而实现对反光金属辊的工作温度进行准确控制,无需采用专用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温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膜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复合或涂覆的工序,在复合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金属辊对膜材进行加热,而在复合或涂覆完成后又需要采用金属辊对膜材进行冷却,为了保证膜材的生产质量,对于金属辊的表面温度控制尤为重要。为了避免膜材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刮伤的情况,金属辊通常具有光滑的辊面,由于这类金属辊的表面会对红外光信号形成漫反射,导致反射率低,目前采用市面上通用的红外感温传感器检测反光金属辊的温度时,对于200℃以下的温度检测结果误差较大,难以达到准确控制金属辊的工作温度的目的,而采用接触式测温传感器进行在线测温时则会对金属辊的表面造成损伤,为了准确的获得反光金属辊表面的温度信息,需要采用专用的红外在线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价格高昂,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用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其能实现在采用普通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情况下准确测量反光金属辊的表面温度,进而实现对反光金属辊的工作温度进行精确控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膜材的生产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包括反光金属辊、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于反光金属辊的一侧,并且与反光金属辊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有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r>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反光金属辊之间的距离为10~15CM。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夹具固定于反光金属辊的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带环绕反光金属辊设置,并与反光金属辊的周向表面完全贴合。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带的厚度为50~100μm。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带的宽度为30~100mm。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带贴于反光金属辊的非工作区域。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金属辊内设有加热系统或冷却系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在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上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从而通过胶带增加红外光的反射率,实现采用普通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对反光金属辊表面温度的准确测量,从而实现对反光金属辊的工作温度进行准确控制,无需采用专用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反光金属辊;11、胶带;20、红外测温传感器;30、温控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包括反光金属辊10、红外测温传感器20和温控器30,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20与温控器30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20设于反光金属辊10的一侧,并且与反光金属辊10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反光金属辊10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20的检测区域贴有与红外测温传感器20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11,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20通过夹具固定于反光金属辊10的上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20与反光金属辊10之间的距离为10~15CM。本技术中,所述胶带11环绕反光金属辊10设置,并与反光金属辊10的周向表面完全贴合。所述胶带11的厚度为50~100μm,所述胶带11的宽度为30~100mm。为上避免胶带11对反光金属辊10的工作造成影响,所述胶带11贴于反光金属辊10的非工作区域。在实际工作中,所述反光金属辊10内设有加热系统或冷却系统。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上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从而通过胶带增加红外光的反射率,实现采用普通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对反光金属辊表面温度的准确测量,从而实现对反光金属辊的工作温度进行准确控制,无需采用专用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包括反光金属辊、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于反光金属辊的一侧,并且与反光金属辊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有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包括反光金属辊、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于反光金属辊的一侧,并且与反光金属辊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反光金属辊对应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贴有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反射率相匹配的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反光金属辊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金属表面温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夹具固定于反光金属辊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华唐先川王青旭罗育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卓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