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62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在可移动的机组框架内设置有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冷凝腔室内设置有送风机实现向机组的室外送风,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加湿框架和前侧的防尘除臭框架,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实现空气外排的加湿以及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简单新颖,其可实现灵活移动以及与外界插接和拆解,在安装使用时不需专业人员进行,仅通过开关以及送风管连接即可实现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周知,现有的空调机组多数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将室外机固定在外部,室内机设置在室内,两者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后实现制冷、制热,但是此种结构设置的空调机组内外机分置固定,安装工序复杂,不容易实现挪移,并且受临时作业或办公场所结构的限制无法有效正常的安装,能安装的临时场所经多次挪移后连接管路容易断裂而导致制冷剂散失而导致制冷失败。鉴于此种弊端,针对于室外设置的临时帐篷、临时指挥部或者临时工作点,多数是通过骨架架设后外覆盖帆布或其他非承重的保温材料实现简易房间成型,此种临时性搭建房室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现挪移,机动性强并且多数是设置在外部环境差的野外,主要用于临时指挥、临时休息或临时性救助医疗场所的空调调节之用。针对常规空调机组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可机动灵活使用的可移动式空调机组,能够在室外灵活的移动并且可实现各种工况下的制冷制热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将现有的室内机与室外机整合,其设计一个整体组合式框架的腔室将蒸发器与冷凝器、空调控制构配件、送风机等连接固定在整体组合式框架的腔室内,经制冷或者制热调节好的空气由送风机至送风接口,再通过柔性管道送入临时房屋进风端口并分散到室内,确保临时住所人员工作、生活的空气舒适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包括一个机组框架,机组框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可实现移动;机组框架分为至少两部分,分别为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所述的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蒸发腔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在蒸发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机和外部联通;所述的蒸发腔室内,其中部设置有冷凝器,在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机总成,冷凝器的另一侧设置有送风机,通过送风机将冷凝腔室内的凉气吹送至送风口内,所述的送风口设置在冷凝腔室的外侧壁上,其连接外部送风管后可实现与临时场所室内的通风连接。所述的蒸发腔室设置在冷凝腔室的顶部,蒸发腔室内部左右两侧靠近蒸发腔室边缘设置有两组蒸发器,在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空间,空间内放置有控制柜,所述的蒸发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机可将蒸发腔室内部的热气排至外侧。在设置送风机的一侧,所述的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加湿框架和前侧的防尘除臭框架,所述的加湿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供水槽和冷凝器底部的接水槽连接;所述的加湿框架上设置有吸水纸过滤模块,通过吸水纸过滤模块实现供水槽内自动上水;所述的防尘除臭框架内插装设置有除尘除臭模块。外部送风管与送风口插接一端内径处设置有挡环,通过挡环实现密封圈的固定,当外部送风管与送风口插接时,通过过盈配合实现两者密封组合。所述的外部送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接口可实现本装置对多个临时房屋供气模式。所述的送风口的端部外径上设置有定位孔,外部送风管上也设置有定位孔,通过送风口上设置的定位孔与外部送风管上的定位孔对接后通过定位杆插接实现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可移动的机组框架内设置有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冷凝腔室内设置有送风机实现向机组的室外送风,同时,本技术还在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加湿框架和前侧的防尘除臭框架,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可实现空气外排的加湿以及净化;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新颖,其可实现灵活移动以及与外界插接和拆解,在安装使用时不需专业人员进行,仅通过开关以及送风管连接即可实现使用。综上,本技术结构设置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及在室外临时板房,帐篷内大批量推广,是一种理想的移动式空调机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Ⅰ;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Ⅱ;图3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Ⅲ;图4是本技术立体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组框架,11、蒸发腔室,12、冷凝腔室,13、推拉扶手,14、移动轮,15、控制柜,2、散热风机,3、蒸发器,4、压缩机总成,5、冷凝器,51、水槽,52、溢流口,6、防尘除臭框架,61、除尘除臭模块,7、加湿框架,71、吸水纸过滤模块,72、连接管,73、供水槽,8、送风机,80、进风口,81、送风口,82、定位孔,9、外部送风管,91、风管连接端,92、密封圈,93、挡环,94、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附图所示,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包括一个长方体结构设计的机组框架1,机组框架1上设置有移动轮14以及推拉扶手13可实现外力驱动时的移动;机组框架1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冷凝腔室12和蒸发腔室11,所述的冷凝腔室12和蒸发腔室11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蒸发腔室11设置在冷凝腔室12的顶部,蒸发腔室11内部左右两侧靠近蒸发腔室边缘设置有两组蒸发器3,在蒸发器3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间,预留空间内放置有控制柜15,所述的蒸发腔室1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机2可将蒸发腔室11内部的热气排至外侧。所述的冷凝腔室12内,其中部设置有冷凝器5,在冷凝器5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机总成4,冷凝器5的另一侧设置有送风机8,通过送风机8将冷凝腔室12内的凉气吹送至送风口81内,所述的送风口81设置在冷凝腔室12的外侧壁上,其连接外部送风管9后可实现与临时场所室内进风口连接,所述的冷凝器5的底部设置有水槽51,在水槽51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52实现液体的外排。本技术具有进一步功能的延伸,在设置送风机8的一侧,所述的送风机8的进风口80处设置有加湿框架7和前侧的防尘除臭框架6,所述的加湿框架7的底部设置有供水槽73和冷凝器5底部的接水槽51通过连接管72连接;所述的加湿框架7上设置有吸水纸过滤模块71,通过吸水纸过滤模块71实现供水槽51内自动上水;所述的防尘除臭框架6内插装设置有除尘除臭模块61,通过此种设计,可实现向室内送风时对送风质量进行有效的调整。进一步的,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外部送风管9与送风口81插接一端内径处设置有挡环93,通过挡环93实现密封圈92的固定,当外部送风管9与送风口81插接时,通过过盈配合实现两者密封组合。为防止两者插接后松脱,所述的送风口81的端部外径上设置有定位孔82,外部送风管9上也设置有定位孔82,通过送风口81上设置的定位孔82与外部送风管上的定位孔对接后通过定位杆插接实现限位固定。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外部送风管9上设置有多个接口94可实现本装置的多个临时房屋的供气模式。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可移动的机组框架内设置有冷凝腔室12和蒸发腔室11,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冷凝腔室12内设置有送风机8实现向机组室外送风,同时,本技术还在送风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包括一个机组框架,机组框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可实现移动;其特征在于:机组框架分为至少两部分,分别为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所述的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蒸发腔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在蒸发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机和外部联通;所述的蒸发腔室内,其中部设置有冷凝器,在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机总成,冷凝器的另一侧设置有送风机,通过送风机将冷凝腔室内的凉气吹送至送风口内,所述的送风口设置在冷凝腔室的外侧壁上,其连接外部送风管后可实现与临时场所室内的通风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包括一个机组框架,机组框架上设置有移动轮可实现移动;其特征在于:机组框架分为至少两部分,分别为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所述的冷凝腔室和蒸发腔室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蒸发腔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在蒸发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机和外部联通;所述的蒸发腔室内,其中部设置有冷凝器,在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机总成,冷凝器的另一侧设置有送风机,通过送风机将冷凝腔室内的凉气吹送至送风口内,所述的送风口设置在冷凝腔室的外侧壁上,其连接外部送风管后可实现与临时场所室内的通风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腔室设置在冷凝腔室的顶部,蒸发腔室内部左右两侧靠近蒸发腔室边缘设置有两组蒸发器,在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空间,空间内放置有控制柜,所述的蒸发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机可将蒸发腔室内部的热气排至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机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宏李丙前吴宝贞张金乾马鑫李鹏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科瑞特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