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包括端盖,端盖上设置有接线点,端盖内还设置有碳刷;连接体的上端面与端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连接体内贯穿设置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摩擦盘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摩擦盘组件与连接体的开口相对应设置,使得摩擦盘组件与所述碳刷相接;转换器的一端与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车轴固定相接;且转换器与摩擦盘组件固定相接。在车轴转动时,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组件转动,端盖和连接体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且通过摩擦盘组件和转换器使得碳刷能够将电流传递至车轴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地装置无法应用到无轴箱轨道车辆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轴端接地装置是铁路车辆安全运行所需的重要电气部件,按功能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主要作用是将车体电流或车体电气设备故障漏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车轴,保障人员安全并减轻车体主轴承因电流产生的电蚀损耗。由于车体电流需要通过接地线传导至接地装置,因此须保持接地装置的接线点与车体相对固定。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上一般设有轴箱,接地装置整体安装于轴箱盖,且主体部分为固定结构,仅摩擦盘随车轴旋转。对于无轴箱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只能整体安装于轴端,同时需要保证接线位置相对车体静止,因此接地装置内部部件之间须实现相对旋转。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接地装置无法应用无轴箱的轨道车辆中,从而导致无法解决无轴箱轨道车辆的动态接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装置无法应用到无轴箱轨道车辆中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接线点,所述端盖内还设置有碳刷;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端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内贯穿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摩擦盘组件,所述摩擦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连接体的开口相对应设置,使得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碳刷相接;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车轴固定相接;且所述转换器与所述摩擦盘组件固定相接;其中,在车轴转动时,所述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组件转动,所述端盖和连接体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且通过所述摩擦盘组件和转换器使得碳刷能够将电流传递至车轴上。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辅助件,所述旋转辅助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转换器上且与所述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体的容纳腔内且与摩擦盘组件相接。优选的,所述摩擦盘组件包括,摩擦盘本体,所述摩擦盘本体与所述碳刷相接;摩擦盘底座,所述摩擦盘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所述摩擦盘本体,且所述摩擦盘底座与所述旋转辅助件相接;其中,在车轴转动时,所述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底座和摩擦盘本体同时转动。优选的,所述摩擦盘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摩擦盘本体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辅助件相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摩擦盘本体固定相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旋转辅助件固定连接;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摩擦盘底座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辅助件相接。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所述摩擦盘底座的第一空腔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摩擦盘底座的第一空腔外部;导套,所述导套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弹簧内,其另一端延伸出弹簧且与所述旋转辅助件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导套使得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优选的,所述旋转辅助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换器固定相接;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接,其另一端朝延伸至连接体的容纳腔内且与摩擦盘底座相接;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由所述固定部延伸至所述导向部,使得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向部相贯通;且所述摩擦盘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有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相接,所述轴承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向部的外壁相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孔使得所述连接体与车体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碳刷与所述端盖的相接面上涂有银粉导电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旋转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端盖和连接体,旋转机构包括摩擦盘组件和转换器。通过在端盖上设置接线点,端盖内设置有碳刷,车体电流经碳刷到摩擦盘组件,经过转换器引入车轮至钢轨。同时,连接体的上端面与端盖固定连接,且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机构与车体固定连接,即在车轴转动时,端盖与连接体均能够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进一步,连接体内还设置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摩擦盘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摩擦盘组件通过连接体的开口处与碳刷相接,使得摩擦盘组件与碳刷之间形成摩擦副。进一步,转换器与连接体转动相接,摩擦盘组件与转换器固定相接,同时转换器与车轴固定相接。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车轴转动时,转换器跟随车轴同步转动,同时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组件转动;由于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此时端盖和连接体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且摩擦盘组件与碳刷之间形成动态旋转摩擦,由此实现了车体与车轴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而实现了能够将无轴箱车体内的电流传递至车轴上,使得电流最终通过车轴及轮对流向铁轨。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地装置无法应用到无轴箱轨道车辆中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摩擦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摩擦盘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辅助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端盖;11、碳刷;12、挡圈;2、连接体;21、连接本体;22、连接臂;23、容纳腔;24、橡胶套;3、转换器;31、安装槽;4、摩擦盘组件;41、摩擦盘本体;411、第一端部;412、第二端部;413、安装孔;42、摩擦盘底座;421、第一空腔;422、第一卡槽;43、连接件;431、第一连接部;432、第二连接部;433、导线;5、弹性组件;51、弹簧;52、导套;6、旋转辅助件;61、固定部;62、导向部;63、第二空腔;64、第二卡槽;7、轴承;8、密封套;9、V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第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n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接线点,所述端盖内还设置有碳刷;/n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端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内贯穿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n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n摩擦盘组件,所述摩擦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连接体的开口相对应设置,使得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碳刷相接;/n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车轴固定相接;且所述转换器与所述摩擦盘组件固定相接;/n其中,在车轴转动时,所述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组件转动,所述端盖和连接体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且通过所述摩擦盘组件和转换器使得碳刷能够将电流传递至车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接线点,所述端盖内还设置有碳刷;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端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内贯穿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摩擦盘组件,所述摩擦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连接体的开口相对应设置,使得所述摩擦盘组件与所述碳刷相接;
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车轴固定相接;且所述转换器与所述摩擦盘组件固定相接;
其中,在车轴转动时,所述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组件转动,所述端盖和连接体与车体保持相对静止;且通过所述摩擦盘组件和转换器使得碳刷能够将电流传递至车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辅助件,所述旋转辅助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转换器上且与所述连接体转动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体的容纳腔内且与摩擦盘组件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组件包括,
摩擦盘本体,所述摩擦盘本体与所述碳刷相接;
摩擦盘底座,所述摩擦盘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所述摩擦盘本体,且所述摩擦盘底座与所述旋转辅助件相接;
其中,在车轴转动时,所述转换器能够带动摩擦盘底座和摩擦盘本体同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摩擦盘本体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辅助件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莹,林祥礼,杨东军,耿昊,宋彬,潘月贞,张俊,侯照展,赵相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