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4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涉及墙体加固的领域,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碳纤维布、压紧条、角钢压条、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互垂直呈T形状,多层碳纤维布环向粘结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表面,压紧条成对夹设在第一墙体的正反面且通过多组第一紧固件固定;两个角钢压条设置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夹角处,两个角钢压条相对的一边通过多组第二紧固件的一部分固定于第一墙体,两个角钢压条的另一边通过多组第二紧固件的另一部分固定于第二墙体,压紧条和角钢压条压紧碳纤维布,碳纤维布不容易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脱离,结构牢固,不浪费建筑材料,环保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
本申请涉及墙体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纤维布加固是砌体结构采用纤维增强材料粘贴加固,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加固方法,作用是纤维材料在加固结构中承担拉应力,改善墙体构件的受力状态,限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一篇申请号为CN20132000152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碳纤维布加固的墙体,包括墙体,在墙体的正反两面都粘贴有碳纤维布构成的加固层,矩形固定框压住加固层的四边,锚栓穿过固定框和加固层插入墙体内,形成二次加固结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碳纤维布粘贴在墙体的正反面后,只是通过矩形固定框将碳纤维布的四边压住,时间一长,碳纤维布的中间部分也容易与墙体脱离,结构不够牢固,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碳纤维布容易与墙体脱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碳纤维布、压紧条、角钢压条、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相互垂直呈T形状,多层所述碳纤维布环向粘结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表面,所述压紧条成对夹设在所述第一墙体的正反面且通过多组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两个所述角钢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夹角处,两个所述角钢压条相对的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两个所述角钢压条的另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层碳纤维布环形绕包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外表面后,再通过第一紧固件将两两成对布设的压紧条牢固地将碳纤维布夹在第一墙体的正反面,通过第二紧固件将两个角钢压条牢固地将位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两个夹角处的碳纤维布压紧,碳纤维布不容易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互脱离,结构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贯穿两个相对的所述压紧条和所述第一墙体,且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凸出于两个所述压紧条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螺纹装配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两个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杆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第一墙体的结构强度,而且第一螺杆贯穿两个压紧条后,能将两块压紧条地夹设在第一墙体的正反面,再通过两个第一螺母固定,碳纤维布不容易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脱离,结构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杆、第二螺母和套筒;所述第二螺杆贯穿两个所述角钢压条的相对的两边和所述第一墙体,且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凸出于两个所述角钢压条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分别螺纹装配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两个端部,所述套筒垂直贯穿所述角钢压条的另一边,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第二墙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杆和套筒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墙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结构强度,而且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相互配合,能将角钢压条的一边固定在第一墙体的正反面,从而将粘结在第一墙体上的碳纤维布压紧,而套筒能将角钢压条的另一边固定在第二墙体上,并将粘结于第二墙体上的碳纤维布压紧,有效防止碳纤维布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脱离,结构更加牢固。优选的,该加固结构还包括两个加固框,两个所述加固框分别位于第一墙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加固框呈U形状,所述加固框将所述第一墙体的三面包裹住,且所述加固框的相对的两内侧壁与所述压紧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框对第一墙体具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也能通过加固框将第一墙体正反两面的多个压紧条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强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加固框的两端垂直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和所述角钢压条靠近套筒的一边相贴合,所述外翻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套筒相对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套筒内螺纹穿设有第三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翻边和套筒之间螺纹装配第三螺杆后,不仅能将加固框和角钢压条连接在一起,也能让整个加固框与第二墙体之间也形成一个连接关系,使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的整体性更强,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优选的,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加固框一体成型固定,且由不锈钢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翻边与加固框的结构更加牢固,使外翻边不容易从加固框上断裂,而且制作方便,施工成本低。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布设置有三层,每一层所述碳纤维布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且最内层的所述碳纤维布也通过粘接层固定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层碳纤维布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三层碳纤维布叠加粘结后,结构强度成倍增加,对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具有更好的加固作用。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布的首端和尾端的搭接长度大于2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布预留出200mm以上的多余的部分,能有效保证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外表面完全被碳纤维布包裹,也能防止碳纤维布的首尾两端相互脱离,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紧固件将多个成对的压紧条夹在第一墙体的两面,第二紧固件将角钢压条压紧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夹角处,有效防止碳纤维布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脱离,结构牢固,能有效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更加环保;2.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能将角钢压条的一边固定在第一墙体上,而套筒能将角钢压条的另一边固定在第二墙体上,能将碳纤维布更加牢固地压紧;3.加固框能将多个压紧条连接成一个整体,外翻边通过套筒和第三螺杆与第二墙体固定,使整个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的整体性更好,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碳纤维布;4、压紧条;41、第一沉槽;5、角钢压条;51、第二沉槽;6、第一紧固件;61、第一螺杆;62、第一螺母;7、第二紧固件;71、第二螺杆;72、第二螺母;73、套筒;8、加固框;81、外翻边;9、第三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参照图1,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碳纤维布3、压紧条4、角钢压条5、第一紧固件6和第二紧固件7;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相互垂直呈T形状,三层碳纤维布3环向粘结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表面,每一层碳纤维布3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且最内层的碳纤维布3也通过粘接层固定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表面,粘结层由在每一层碳纤维布3的表面和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的表面涂刷一层树脂粘接剂而形成,每一层碳纤维布3的首尾两端需要多预留出大于200mm的部分搭接,而且每一层碳纤维布3的搭接位置相互错开,粘结力度更好。压紧条4由长条状的不锈钢条制成,压紧条4的长度与第一墙体1的高度一致,压紧条4成对夹设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碳纤维布(3)、压紧条(4)、角钢压条(5)、第一紧固件(6)和第二紧固件(7);/n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相互垂直呈T形状,多层所述碳纤维布(3)环向粘结于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的表面,所述压紧条(4)成对夹设在所述第一墙体(1)的正反面且通过多组所述第一紧固件(6)固定;/n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的夹角处,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相对的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7)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1),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的另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7)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墙体(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碳纤维布(3)、压紧条(4)、角钢压条(5)、第一紧固件(6)和第二紧固件(7);
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相互垂直呈T形状,多层所述碳纤维布(3)环向粘结于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的表面,所述压紧条(4)成对夹设在所述第一墙体(1)的正反面且通过多组所述第一紧固件(6)固定;
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和所述第二墙体(2)的夹角处,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相对的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7)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墙体(1),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的另一边通过多组所述第二紧固件(7)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墙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6)包括第一螺杆(61)和第一螺母(62);
所述第一螺杆(61)贯穿两个相对的所述压紧条(4)和所述第一墙体(1),且所述第一螺杆(61)的两端凸出于两个所述压紧条(4)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螺母(62)分别螺纹装配于所述第一螺杆(61)的两个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粘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7)包括第二螺杆(71)、第二螺母(72)和套筒(73);
所述第二螺杆(71)贯穿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的相对的两边和所述第一墙体(1),且所述第二螺杆(71)的两端凸出于两个所述角钢压条(5)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周从文罗军柳威郑勤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博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