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3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受力长板,受力长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框梁受力板,第一框梁受力板包括底板,底板两端固定连接侧板,侧板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角钢,第一角钢通过设置的栓钉组与受力长板固定连接,栓钉组包括第一栓钉和第二栓钉,第一栓钉与受力长板固定连接,第二栓钉与第一角钢固定连接,第一栓钉与第二栓钉套入配合,受力长板两端垂直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框梁受力板。通过设置了第一框梁受力板、受力长板和第二框梁受力板三者的固定连接,大大地增加了楼层横梁的受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在网吧、酒吧、KTV等场所中,通常楼层需要承受更大的力,这时需要对室内横梁进行加固,使其受力能力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长板,所述受力长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框梁受力板,所述第一框梁受力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固定连接侧板,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角钢,所述第一角钢通过设置的栓钉组与所述受力长板固定连接,所述栓钉组包括第一栓钉和第二栓钉,所述第一栓钉与所述受力长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栓钉与所述第一角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栓钉与所述第二栓钉套入配合,所述受力长板两端垂直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框梁受力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长板上固定连接多个条板,所述第一栓钉穿过所述条板及所述受力长板与所述第二栓钉套入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通过设置的第二角钢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梁受力板的内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长板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三角钢,所述第三角钢通过设置的第三栓钉固定在立梁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框梁受力板呈U型,所述第二框梁受力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均通过设置的第四栓钉固定在立梁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梁受力板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抵接配合。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通过设置了第一框梁受力板、受力长板和第二框梁受力板三者的固定连接,大大地增加了楼层横梁的受力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框梁受力板与受力长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框梁受力板与受力长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受力长板;2、第一框梁受力板;201、底板;202、侧板;203、第一角钢;204、第二角钢;3、栓钉组;301、第一栓钉;302、第二栓钉;4、连接板;5、条板;6、第二框梁受力板;601、第一固定板;602、第二固定板;603、第三固定板;7、第三角钢;8、第三栓钉;9、第四栓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下参考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受力长板1,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框梁受力板2,受力长板1设置在上一个楼层的地板上,第一框梁受力板2设置在下一个楼层的横梁上,第一框梁受力板2连成一排框在横梁上。其中第一框梁受力板2的尺寸随室内横梁的尺寸改变而改变。第一框梁受力板2包括底板201,底板201两端固定连接侧板202,侧板20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角钢203,第一角钢203通过设置的栓钉组3与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底板201通过设置的第二角钢204与侧板202固定连接,第一角钢203和第二角钢204均设置在第一框梁受力板2的内侧。栓钉组3包括第一栓钉301和第二栓钉302,第一栓钉301与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第二栓钉302与第一角钢203固定连接,第一栓钉301与第二栓钉302套入配合,第一栓钉301和第二栓钉302穿过楼层混凝土,第二栓钉302套入第一栓钉301后,第一栓钉301绽开。进一步地,在受力长板1上固定连接多个条板5,第一栓钉301穿过条板5及受力长板1与第二栓钉302套入配合。受力长板1两端垂直设置连接板4,连接板4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框梁受力板6。具体地,第二框梁受力板6框在室内立柱上,第二框梁受力板6呈U型,第二框梁受力板6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板601、第二固定板602和第三固定板603,第一固定板601、第二固定板602和第三固定板603均通过设置的第四栓钉9固定在立梁上;连接板4设置在第二框梁受力板6内,连接板4与第二固定板602抵接配合。进一步地,受力长板1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三角钢7,第三角钢7通过设置的第三栓钉8固定在立梁上。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长板(1),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框梁受力板(2),所述第一框梁受力板(2)包括底板(201),所述底板(201)两端固定连接侧板(202),所述侧板(20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角钢(203),所述第一角钢(203)通过设置的栓钉组(3)与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所述栓钉组(3)包括第一栓钉(301)和第二栓钉(302),所述第一栓钉(301)与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栓钉(302)与所述第一角钢(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栓钉(301)与所述第二栓钉(302)套入配合,所述受力长板(1)两端垂直设置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框梁受力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长板(1),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框梁受力板(2),所述第一框梁受力板(2)包括底板(201),所述底板(201)两端固定连接侧板(202),所述侧板(20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角钢(203),所述第一角钢(203)通过设置的栓钉组(3)与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所述栓钉组(3)包括第一栓钉(301)和第二栓钉(302),所述第一栓钉(301)与所述受力长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栓钉(302)与所述第一角钢(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栓钉(301)与所述第二栓钉(302)套入配合,所述受力长板(1)两端垂直设置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框梁受力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中正弯矩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长板(1)上固定连接多个条板(5),所述第一栓钉(301)穿过所述条板(5)及所述受力长板(1)与所述第二栓钉(302)套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