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280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包括患者端、医生端、问诊终端,所述患者端通过移动设备与问诊终端连接,所述问诊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初审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匹配模块、互动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端用户输入的问诊消息并存储,所述问诊消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病情陈述信息及生理数据;所述初审模块对问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初审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和文字处理单元。智能的对患者进行问答,高效的定位病情,辅助医生进行看诊;远程的非接触问诊终端,缩短了看诊时间,可以将城市中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医疗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利于科普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问诊系统
,特别涉及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
技术介绍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如用其他诊法发现异常体征,通过问诊还可有目的地加以查询,以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扩充诊断资料,供全面综合分析。从而为医生正确分析病情,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进行合理治疗等提供可靠依据。而现有的问诊,需要病人先了解自己的病情,然后到医院内挂号,通过多种仪器设备测量,再由医生进行问诊,做出大致判断,获得检查结果。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较为不便。许多患者因为嫌麻烦,觉得小病也无所谓,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包括患者端、医生端、问诊终端,所述患者端通过移动设备与问诊终端连接,所述问诊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初审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匹配模块、互动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端用户输入的问诊消息并存储,所述问诊消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病情陈述信息及生理数据;所述初审模块对问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初审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和文字处理单元,根据对患处图像的识别以及症状描述相关的关键字提取,搜索数据库内相似案例,通过知识询问,做出初步诊断建议,匹配相应的就诊科室,生成病例档案,发送至医生端,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患者端用户的地理信息及相关科室信息,进行匹配医生;所述医生端,对病例档案进行访问和查看,对病情作出诊断或诊断建议,并上传至问诊终端,存储在病例数据库内;所述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连接。进一步,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或者ipad设备。进一步,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内设有引导单元,对患者进行引导询问,并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同案例。进一步,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报告打印模块,导出用户的健康报告数据。进一步,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挂号模块,医生端对病情把握不准,预约线下医院进行挂号。进一步,所述患者端还包括意见反馈模块,对医生进行感谢和提取意见。进一步,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对医生端的医生信息的定期审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医院的临床病历以及网上经常搜索的问题,医生对此的回答、询问和建议,建立数据库;患者端描述的病情信息通过初审单元和引导单元,智能的对患者进行问答,高效的定位病情,辅助医生进行看诊,也方便对患者普及相关的病历知识,根据地域和科室进行匹配医生,方便患者线上线下同步,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联系,可以实现更详细的交流,远程看诊,而不是盲从的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诊断,对于一些不会打字的老年人,交流更顺畅;远程的非接触问诊终端,缩短了看诊时间,可以将城市中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医疗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利于科普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附图所示,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包括患者端、医生端、问诊终端,所述患者端通过移动设备与问诊终端连接,所述问诊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初审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匹配模块、互动模块,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端用户输入的问诊消息并存储,所述问诊消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病情陈述信息及生理数据;所述初审模块对问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初审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和文字处理单元,根据对患处图像的识别以及症状描述相关的关键字提取,搜索数据库内相似案例,通过知识询问,做出初步诊断建议,匹配相应的就诊科室,生成病例档案,发送至医生端,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患者端用户的地理信息及相关科室信息,进行匹配医生;所述医生端,对病例档案进行访问和查看,对病情作出诊断或诊断建议,并上传至问诊终端,存储在病例数据库内;所述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连接。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或者ipad设备。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内设有引导单元,对患者进行引导询问,并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同案例。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报告打印模块,导出用户的健康报告数据。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挂号模块,医生端对病情把握不准,预约线下医院进行挂号。所述患者端还包括意见反馈模块,对医生进行感谢和提取意见。所述问诊终端还包括对医生端的医生信息的定期审核。通过医院的临床病历以及网上经常搜索的问题,医生对此的回答、询问和建议,建立数据库;患者端描述的病情信息通过初审单元和引导单元,智能的对患者进行问答,高效的定位病情,辅助医生进行看诊,也方便对患者普及相关的病历知识,根据地域和科室进行匹配医生进行问诊,方便患者线上线下同步,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联系,获取摄像头与麦克风的权限,可以实现更详细的交流,远程看诊,而不是盲从的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诊断,对于一些不会打字的老年人,交流更顺畅;远程的非接触问诊终端,缩短了看诊时间,可以将城市中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医疗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利于科普推广;定期对医生信息进行审核,保证医生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病患服务,避免出现庸医的现象,提高我们对医务人员治病能力的信心。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凡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患者端、医生端、问诊终端,/n所述患者端通过移动设备与问诊终端连接,/n所述问诊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初审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匹配模块、互动模块,/n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端用户输入的问诊消息并存储,所述问诊消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病情陈述信息及生理数据;/n所述初审模块对问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初审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和文字处理单元,根据对患处图像的识别以及症状描述相关的关键字提取,搜索数据库内相似案例,通过知识询问,做出初步诊断建议,匹配相应的就诊科室,生成病例档案,发送至医生端,/n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患者端用户的地理信息及相关科室信息,进行匹配医生;/n所述医生端,对病例档案进行访问和查看,对病情作出诊断或诊断建议,并上传至问诊终端,存储在病例数据库内;/n所述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接触智能问诊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患者端、医生端、问诊终端,
所述患者端通过移动设备与问诊终端连接,
所述问诊终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初审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匹配模块、互动模块,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端用户输入的问诊消息并存储,所述问诊消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病情陈述信息及生理数据;
所述初审模块对问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初审模块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和文字处理单元,根据对患处图像的识别以及症状描述相关的关键字提取,搜索数据库内相似案例,通过知识询问,做出初步诊断建议,匹配相应的就诊科室,生成病例档案,发送至医生端,
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患者端用户的地理信息及相关科室信息,进行匹配医生;
所述医生端,对病例档案进行访问和查看,对病情作出诊断或诊断建议,并上传至问诊终端,存储在病例数据库内;
所述医生端通过互动模块与患者端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好欣晴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