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254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输送带,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输送带相互配合的输送槽,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侧设有与输送带相互配合的U型保护槽,所述输送槽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气泵,所述安装槽内部的两侧设有放置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利用转杆A带动粘粘转棍呈环形转动与放置管和渗透层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渗透层渗透吸收的有机硅进行粘附,并经过旋转对输送的绒棉进行旋转压合,使绒棉在输送过程中得到了与有机硅的亲密接触,以便于后续的混合工作和加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绒棉加工
,具体为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棉绒是从轧棉后的棉籽表皮上剥下的短纤维,是提取纤维素的重要原料,棉绒是棉籽胚珠表皮细胞突起延伸加厚充实而成的单细胞纤维,可分为细绒棉、粗绒棉和长绒棉,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棉种,在绒棉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光滑度,需要在材料中混入有机硅;在绒棉输送期间混入有机硅时,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比如:1、在绒棉输送期间,由于呈移动状态,不易使其与有机硅相互接触混合,若是强行对绒棉和有机硅相互接触,反而影响产品的光滑度和质量,影响后续产品的使用精度;2、绒棉的材质松软轻巧,很容易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散乱、膨胀的现象,这样不仅随着输送移动逐渐扩大绒棉的杂乱度,影响绒棉的整洁性,同时对后续的加工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装置的输送成效;3、在有机硅与绒棉接触后,有机硅不易完全的渗透绒棉的表面进行混合,导致有机硅与绒棉的混合程度不均匀,影响材质的正常使用,减少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输送带,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输送带相互配合的输送槽,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侧设有与输送带相互配合的U型保护槽,所述输送槽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气泵,所述安装槽内部的两侧设有放置管,两组所述放置管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渗透层,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设有与放置管相互连通的分叉导管,所述安装槽的背面一端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B的输出端设有转杆A,所述转杆A外侧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转杆A外侧的另一端设有四组与输送带和渗透层相互配合的粘粘转棍,所述安装槽一侧的顶部设有风冷混合组件,所述导向板正面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杆B,两组所述转杆B的一端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外侧设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内齿圈,一组所述转杆B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辊A,另一组所述转杆B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棍B,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伺服电机A、气泵和伺服电机B呈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风冷混合组件包括扇叶、伺服电机A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安装槽一侧的顶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A,所述伺服电机A的输出端设有延伸至U型保护槽内部的扇叶。优选的,所述输送槽与安装槽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安装槽顶部的两侧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分叉导管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与内齿圈呈导向连接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压合转辊A、粘粘转棍和压合转棍B与输送带相互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通过一体化的旋转结构,可同时带动压合转辊A、粘粘转棍和压合转棍B转动进行不同的辊压工作,使绒棉与有机硅混合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增强装置的实用性;1、利用转杆A带动粘粘转棍呈环形转动与放置管和渗透层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渗透层渗透吸收的有机硅进行粘附,并经过旋转对输送的绒棉进行旋转压合,使绒棉在输送过程中得到了与有机硅的亲密接触,以便于后续的混合工作和加工操作,同时在气泵、分叉导管和放置管的相互连通配合下,对输送至输送槽内的绒棉注入有机硅气体,达到有机硅和绒棉的充分混合效果,增加装置的功能性和有机硅的混合精度;2、通过转杆B的转动带动压合转辊A和压合转棍B进行不同作用的旋转压合,利用压合转棍B对混合有机硅前的绒棉进行辊压,使表面的整洁性得到了提高,利用压合转辊A对混合后有机硅的绒棉进行辊压,使有机硅与绒棉的渗透效果更好,加强装置的输送成效;3、利用风冷混合组件的相互配合,对有机硅混合后的绒棉进行风冷干燥,加快有机硅与绒棉的混合效率,并在U型保护槽的阻挡下,以防扇叶形成的风流对绒棉的棉絮吹散,增加对绒棉输送的防护性性和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向板俯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齿圈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U型保护槽俯视图。图中:1、安装座;2、控制面板;3、输送槽;4、输送带;5、U型保护槽;6、扇叶;7、压合转辊A;8、伺服电机A;9、安装板;10、导向板;11、内齿圈;12、安装槽;13、分叉导管;14、气泵;15、转杆A;16、渗透层;17、放置管;18、粘粘转棍;19、从动齿轮;20、转杆B;21、压合转棍B;22、主动齿轮;23、伺服电机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顶部设有输送带4,安装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输送槽3,安装座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2,安装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U型保护槽5,增加装置的防护性,输送槽3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气泵14,安装槽12内部的两侧设有放置管17,两组放置管1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渗透层16,气泵14的输出端设有与放置管17相互连通的分叉导管13,安装槽12的背面一端设有导向板10,导向板10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B23,伺服电机B23的输出端设有转杆A15,转杆A15外侧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22,转杆A15外侧的另一端设有四组与输送带4和渗透层16相互配合的粘粘转棍18,安装槽12一侧的顶部设有风冷混合组件,增加有机硅的混合精度,导向板10正面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杆B20,两组转杆B20的一端套设有从动齿轮19,从动齿轮19和主动齿轮22的外侧设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内齿圈11,一组转杆B20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辊A7,另一组转杆B20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棍B21,控制面板2通过导线分别与伺服电机A8、气泵14和伺服电机B23呈电连接。进一步的,风冷混合组件包括扇叶6、伺服电机A8和安装板9,安装板9位于安装槽12一侧的顶部,安装板9顶部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A8,伺服电机A8的输出端设有延伸至U型保护槽5内部的扇叶6。进一步的,输送槽3与安装槽12相互连通。进一步的,安装槽12顶部的两侧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分叉导管13相互配合。进一步的,导向板10与内齿圈11呈导向连接相互配合。进一步的,压合转辊A7、粘粘转棍18和压合转棍B21与输送带4相互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设有输送带(4),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输送槽(3),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U型保护槽(5),所述输送槽(3)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气泵(14),所述安装槽(12)内部的两侧设有放置管(17),两组所述放置管(1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渗透层(16),所述气泵(14)的输出端设有与放置管(17)相互连通的分叉导管(13),所述安装槽(12)的背面一端设有导向板(10),所述导向板(10)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B(23),所述伺服电机B(23)的输出端设有转杆A(15),所述转杆A(15)外侧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22),所述转杆A(15)外侧的另一端设有四组与输送带(4)和渗透层(16)相互配合的粘粘转棍(18),所述安装槽(12)一侧的顶部设有风冷混合组件,所述导向板(10)正面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杆B(20),两组所述转杆B(20)的一端套设有从动齿轮(19),所述从动齿轮(19)和主动齿轮(22)的外侧设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内齿圈(11),一组所述转杆B(20)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辊A(7),另一组所述转杆B(20)的正面一端设有三组压合转棍B(21),所述控制面板(2)通过导线分别与伺服电机A(8)、气泵(14)和伺服电机B(23)呈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棉加工用的输送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设有输送带(4),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输送槽(3),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一侧设有与输送带(4)相互配合的U型保护槽(5),所述输送槽(3)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气泵(14),所述安装槽(12)内部的两侧设有放置管(17),两组所述放置管(1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渗透层(16),所述气泵(14)的输出端设有与放置管(17)相互连通的分叉导管(13),所述安装槽(12)的背面一端设有导向板(10),所述导向板(10)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伺服电机B(23),所述伺服电机B(23)的输出端设有转杆A(15),所述转杆A(15)外侧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22),所述转杆A(15)外侧的另一端设有四组与输送带(4)和渗透层(16)相互配合的粘粘转棍(18),所述安装槽(12)一侧的顶部设有风冷混合组件,所述导向板(10)正面一端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转杆B(20),两组所述转杆B(20)的一端套设有从动齿轮(19),所述从动齿轮(19)和主动齿轮(22)的外侧设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内齿圈(11),一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桥羽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