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242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和终清区;所述厌氧区具有“S”形通路,且厌氧区设有第一微生物投放器;所述曝气区设有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和曝气装置,经厌氧区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与曝气区微生物混合,曝气装置对曝气区的污水充入足够氧气;所述沉淀区和终清区依次设于曝气区之后,污水经曝气区微生物处理后进入沉淀区沉淀,沉淀完成的上层清水进入终清区等待排放,污水经再次沉淀之后排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次通过厌氧区微生物的处理、曝气区微生物的处理,以及消毒灭菌的处理,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针对粪便类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主要是面向城市,人群分散聚居地,例如部分农村地区、旅游景区、度假村等,由于居住房屋分散,数量庞大,粪便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这些地区的生活污水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常用的自然三级化粪处理方式排放标准不达标的情况下直接排放至河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景区、农村养殖畜牧业的规模化,这些人群分散聚居地的生活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逐年加大,对此,我国相关政策已规定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农村居民区、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应就地处理达标排放。现有粪便等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中,都是通过先消毒后处理的方式进行,先消毒的方式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残留在生活污水中的消毒水成分会影响微生物的存活,排放水质不达标。化粪池是一种利用固液分离、沉淀、过滤、曝气和微生物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处理沉淀8~12h,可去除60%~7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再经过搭配投入微生物复合EM菌分解可将排放水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依次通过厌氧区微生物的处理、曝气区微生物的处理,以及消毒灭菌的处理,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水,且在系统中设置有氨氮监控装置,可以控制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对微生物的投放量。对于景区具有较大意义,当景区旺季的时候,监测到水质氨氮含量高时,可以加大微生物投入量;而当景区淡季的时候,可以减少投入量,自动补水节约微生物的消耗,节省成本,使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更加灵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和终清区,其中:所述厌氧区具有“S”形通路,且厌氧区设有第一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污水经入水口进入厌氧区后在“S”形通路中延长与厌氧区微生物的混合时间,使厌氧微区生物发生生物反应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所述曝气区设有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好氧菌或兼性好氧菌,经厌氧区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与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加入的微生物混合,曝气装置对曝气区的污水充入足够氧气(空气),曝气区微生物通过自身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把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并消耗污水中的C、N、P、S等元素;所述沉淀区和终清区依次设于曝气区之后,污水经曝气区微生物处理后进入沉淀区沉淀,沉淀完成的上层清水进入终清区等待排放,污水经再次沉淀之后排放;本技术中,所述曝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隔开,所述斜隔板朝曝气板方向倾斜,斜隔板使曝气区中被气体搅动的污水迅速静止下来,便于下一步的沉淀。作为优选地,对于沉淀区和终清区的污泥的处理,本技术中位于沉淀区底部和终清区底部分别设置有沉淀区循环管和终清区循环管,沉淀区循环管和终清区循环管都与厌氧区前端底部连通,此外,在所述厌氧区尾端底部同样设有厌氧区循环管与厌氧区前端底部连通,沉淀区循环管、终清区循环管以及厌氧区循环管在旋涡泵前汇合,旋涡泵作为污泥循环的动力,三条污泥循环管路共用一套动力系统。作为优选地,所述厌氧区的入水口还设置有污水初步过滤装置,其包括过滤桶,过滤桶上设有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口与厌氧区的入水口连通,在过滤桶上设有抽屉式过滤网,过滤掉难以分解的且体积较大的杂质或垃圾(如塑料制品,乳胶制品,以及意外跌入马桶的其他物品),抽屉式过滤网便于垃圾的及时清理。作为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供氧机、输气管和曝气板,曝气板上设有出气微孔,曝气板进入曝气区液面之下,曝气板通过输气管与供氧机连接,供氧机可直接往曝气区污水中送入空气。作为优选地,所述沉淀区还设有氨氮传感器,所述氨氮传感器连接有PLC控制器,而PLC控制器连接第二微生物投放器的电磁阀,通过氨氮传感器监测的水中氨氮含量是否达标来控制微生物的投放量。作为优选地,所述沉淀区底部、终清区底部和厌氧区尾端底部在一定高度都设置有污泥高度红外传感器,且各区的污泥高度红外传感器和旋涡泵都与PLC控制器连接,当各区底部的污泥达到污泥传感器所设置的高度,即表明污泥含量超过设定值,PLC控制旋涡泵和对应污泥循环管路上的电磁阀启动,进行污泥泵送。作为优选地,所述终清区还设置有氯锭投放器,用于对终清区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同时,终清区的排水口出设置有水浊度检测仪,浊度检测仪以及氯锭投放器的电磁阀都与PLC控制器连接,当浊度检测仪检测到水的浊度不达标时,说明水中微生物含量高,通过控制氯锭投放器的电磁阀加大氯锭的投放量,最终使得终清区的排出水达到浊度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依次通过厌氧菌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处理、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好氧菌的处理,以及消毒灭菌的处理,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水,且在系统中设置有氨氮监控装置,可以控制曝气区微生物的投放量;通过设置浊度检测仪,调节氯锭的投入量;通过污泥高度红外传感器,控制污泥的沉积量,使得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灵活度高,可以更加精准控制投入成本,降低无故消耗,同时保障了排放水的水质,即本技术在保障排放水水质的前提下,通过PLC控制器及各区监控装置共同作用,去掉不必要的投入,降低投入和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厌氧区1、初步过滤装置10、过滤桶101、污水进入口102、污水排放口103、第一微生物投放器11、厌氧区循环管12、曝气区2、第二微生物投放器21、曝气装置22、供氧泵221、输气管222、曝气板223、沉淀区3、沉淀区循环管31、氨氮传感器32、终清区4、终清区循环管41、斜隔板5、旋涡泵6、氯锭投放器7、浊度检测仪8。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厌氧区1、曝气区2、沉淀区3和终清区4,其中:厌氧区1的入水口设有污水初步过滤装置10,其包括过滤桶101,过滤桶101上设有污水进入口102和污水排放口103,污水排放口103与厌氧区1的入水口连通,在过滤桶101上设有抽屉式过滤网,过滤掉难以分解的且体积较大的垃圾(如塑料制品,乳胶制品,以及意外跌入马桶的其他物品),抽屉式过滤网便于垃圾的及时清理;厌氧区具有“S”形通路,且厌氧区1设有第一微生物投放器11,用于投放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污水经入水口进入厌氧区1后在“S”形通路中延长与厌氧区微生物的混合时间8~12h,使微生物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曝气区2设有第二微生物投放器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依次包括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和终清区;/n所述厌氧区具有“S”形通路,且厌氧区设有第一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n所述曝气区设有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好氧菌或兼性好氧菌,经厌氧区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与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加入的微生物混合,曝气装置对曝气区的污水充入足够氧气;/n所述沉淀区和终清区依次设于曝气区之后,污水经曝气区微生物处理后进入沉淀区沉淀,沉淀完成的上层清水进入终清区等待排放,污水经再次沉淀之后排放;/n此外,在所述曝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隔离,所述斜隔板朝曝气装置方向倾斜,斜隔板使曝气区中被气体搅动的污水迅速静止下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依次包括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和终清区;
所述厌氧区具有“S”形通路,且厌氧区设有第一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所述曝气区设有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微生物投放器用于投放好氧菌或兼性好氧菌,经厌氧区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区与第二微生物投放器加入的微生物混合,曝气装置对曝气区的污水充入足够氧气;
所述沉淀区和终清区依次设于曝气区之后,污水经曝气区微生物处理后进入沉淀区沉淀,沉淀完成的上层清水进入终清区等待排放,污水经再次沉淀之后排放;
此外,在所述曝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隔离,所述斜隔板朝曝气装置方向倾斜,斜隔板使曝气区中被气体搅动的污水迅速静止下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沉淀区循环管,沉淀区循环管与厌氧区前端底部连通,沉淀区循环管上设有旋涡泵作为污泥循环的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终清区底部设置有终清区循环管,终清区循环管与厌氧区前端底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循环管、终清区循环管在旋涡泵前汇合,两条污泥循环管路共用一套动力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厌氧区尾端底部设有厌氧区循环管与厌氧区前端底部连通,所述沉淀区循环管、终清区循环管以及厌氧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全魏益群欧永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帝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