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239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包括蓄水箱和药剂箱,所述药剂箱通过支撑柱固定在蓄水箱上方,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补料口和投料管,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投料管一端固定在药剂箱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蓄水箱的进料口内,所述投料管与药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投料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蓄水箱的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和污水出管,所述污水出管连通着混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于药剂投入量的远程控制,并且在流量控制阀对于污水流量的控制下,能够实现药剂投入量和污水流量的高度匹配,且无需专人看守在投料端,不但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保证了良好的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乡都产生了大量的地表水污染,琥珀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命群众的健康。为了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废水处理作为水污染防治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之一,对保护水环境和缓解水质型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处理工艺需要在污水中不断持续投入净水药剂,药剂的投入量需要与污水的处理量以及流量相匹配,现有的方法还是根据人工进行判断来调整药剂的添加量,这种方法不但需要专门看护,人工投入大,而且药剂的添加量与最佳量也存在较大的误差,药剂用少了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药剂用多了,一方面造成药剂浪费,另一方面反应中的沉淀物会增多,增加处理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其能够根据要求远程调节净水药剂的投入量以及污水流量,实现药剂投入量和污水流量的高度匹配,保证水处理效果。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包括蓄水箱和药剂箱,所述药剂箱通过支撑柱固定在蓄水箱上方,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补料口和投料管,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投料管一端固定在药剂箱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蓄水箱的进料口内,所述投料管与药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投料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蓄水箱的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和污水出管,所述污水出管连通着混料装置,所述污水出管上分别设置有出水泵和流量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投料管倾斜通入蓄水箱的进料口,有利于净水药剂更稳定的投入到蓄水箱。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侧部设置有支撑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支撑箱和蓄水箱上,保证药剂箱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保证投料管能够倾斜通入蓄水箱。进一步的,所述药剂箱的底部和侧部分别安装有重量感应器和用于显示重量感应器数据的报警显示器,重量感应器能够感应到药剂箱内药剂的实时存量,并且通过报警显示器实时显示,报警显示器上设置有报警临界值,一旦药剂的实时存量低于报警临界值,报警显示器会发出报警声,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料。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远程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实现了投料管内净水药剂向蓄水箱的投入量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于药剂投入量的远程控制,并且在流量控制阀对于污水流量的控制下,能够实现药剂投入量和污水流量的高度匹配,且无需专人看守在投料端,不但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保证了良好的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药剂投放装置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药剂箱和蓄水箱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3为药剂箱的底部示意图;图4为布水腔和布水管与反应筒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将药剂投放装置应用于藻基水处理工艺当中,药剂投放装置包括蓄水箱106、药剂箱100以及位于蓄水箱106侧部的支撑箱116,药剂箱100通过支撑柱103固定在蓄水箱106和支撑箱116上方,药剂箱1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补料口101和投料管104,蓄水箱106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4,投料管104一端固定在药剂箱100的底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伸入至蓄水箱106的进料口114内,投料管104呈30度倾斜设置,投料管104上位于与药剂箱100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115,电磁阀115通过远程系统操作实现开关,投料管104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05,流量调节阀105的开度大小也是通过远程系统控制,蓄水箱106的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108和污水出管109,污水出管109上分别设置有出水泵110和流量阀111,药剂箱100的底部和侧部分别安装有重量感应器112和用于显示重量感应器数据的报警显示器113;该水处理工艺需要应用到藻基水处理器,藻基水处理器包括反应壳体和混料装置,混料装置包括混料壳体2以及设置于混料壳体2上的搅拌器3,混料壳体2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反应壳体包括反应筒1和安装于反应筒1底部的泥斗10,反应筒1的顶端设置有排水管5,泥斗10的底端设置有排泥管11,反应筒1的底端外壁上围绕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布水腔4,布水腔4上对称设置有八个布水管41,八个布水管41均通入反应筒1内,出水管22连通着布水腔4,反应筒1内位于布水管41的上方处设置有纳米硅藻过滤层6,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厚度范围为300-500mm,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上端设置有斜管分离装置7,斜管分离装置7由若干斜管组成,反应筒1内位于斜管分离装置7的上方处设置有出水堰8,出水堰8和反应筒1形成集水槽12,反应筒1的排水管5通入集水槽12。藻基水处理工艺是通过纳米硅藻过滤层6来实现净水效果,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形成巧妙的解决了原先存在的污水和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接触面积小、接触不全面等问题,使得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净水效果发挥至极致,为了实现此效果,需要将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厚度范围控制在300-500mm,而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厚度的取决因素主要是药剂的投入量和污水流量,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药剂投放装置可以实现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厚度控制,具体如下:污水从污水进管108进入到蓄水箱106,此时电磁阀115处于开启状态,药剂箱100内的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102通过投料管104在流量调节阀105的作用下稳流量的从进料口114输入至蓄水箱106内与污水结合形成混合污水107,混合污水107在出水泵110的作用下,在流量控制阀111的流量控制下通过污水出管109进入到混料壳体2,之后的流程具体如下:S1:混合污水107通过进水管21进入到混料壳体2内,在搅拌器3的作用下,污水和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在混料壳体2内充分混合;S2:充分混合后的污水和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通过出水管22进入到布水腔4,利用八个布水管41分别将污水持续流入到反应筒1内,由于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絮凝和吸附性能以及斜管分离装置7的特殊结构分离效果,污水中的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在水流的撞击作用下会在斜管分离装置7的底部处自然形成纳米硅藻过滤层6,因为八个布水管41的布水,使得形成的纳米硅藻过滤层6中纳米硅藻颗粒的分布十分均匀,纳米硅藻过滤层6具有一致性较好的过滤效果;S3:污水经过纳米硅藻过滤层6的过滤吸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和药剂箱,所述药剂箱通过支撑柱固定在蓄水箱上方,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补料口和投料管,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投料管一端固定在药剂箱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蓄水箱的进料口内,所述投料管与药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投料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蓄水箱的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和污水出管,所述污水出管连通着混料装置,所述污水出管上分别设置有出水泵和流量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药剂智能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和药剂箱,所述药剂箱通过支撑柱固定在蓄水箱上方,所述药剂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补料口和投料管,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投料管一端固定在药剂箱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蓄水箱的进料口内,所述投料管与药剂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投料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蓄水箱的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和污水出管,所述污水出管连通着混料装置,所述污水出管上分别设置有出水泵和流量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良邵燕平陈溪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和协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