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36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等离子体电视或液晶投影仪的显示装置中,对显示装置中产生的极高的热量,为强制冷却而设置的冷却风扇和包括在冷却风扇前部在装置内壁设置通风孔部的后壳;从冷却风扇的各翼中央部位至通风孔部的间距设置为维持最小8±2mm。(*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和液晶LCD投影仪中使用的冷却风扇流动噪声进行最小化的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的一项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一般的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通过屏幕给用户提供具有鲜明而生动感的图像;为此,当驱动显示装置时在其内部产生许多热量。特别是对液晶LCD投影仪情况进行观察可见,它由下述结构构成大的光源产生的白色光,通过许多透镜和反射镜分离为红、绿、蓝R、G、B三色光,并将其入射到液晶显示板的照明系统;从上述照明系统入射的光通过红、绿、蓝R、G、B各自液晶显示板合成为一个,同时通过投射透镜向屏幕前面进行放大的光合成系统。形成如同上述构成的液晶LCD投影仪的光学引擎性能是由屏幕画面的亮度来左右的,因此,为了提高画面亮度必须提高灯光亮度。但是,随着灯光亮度的提高引起在光学引擎内部的温度上升,并由此产生的高热对机器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了液晶LCD沸腾、烧坏偏光板等的问题。由此,在装置内部一侧设置了冷却风扇,并且通常使用由冷却风扇将装置内部热量强制向外部排除方法。当驱动这种冷却风扇时,冷却风扇自然就成为产生各种噪声的原因,这种噪声直接影响着用户舒适地视听电视。并且,由驱动冷却风扇引起的可能产生的噪声从大的方面可分类为在驱动大的冷却风扇过程中产生的冷却风扇本身的噪声;将冷却风扇的振动传递到机器而产生的振动噪声;及因驱动冷却风扇引起的空气流动而产生的流动噪声等。对传统的等离子体电视PDP TV观察可见,为最小化冷却风扇自身噪声及振动噪声而实施了防振设计实现了噪声最小化,相反,对流动噪声还没有形成正确地对应设计,这就是当前的实际状况。图1为传统冷却风扇设置结构概略图。由图1可见,在后壳10中,为冷却流体进出而设置了通风孔部11;离通风孔部11内侧一定距离设置了冷却风扇20。此时,冷却风扇20和通风孔部11形成的与后壳10的距离(a)为考虑装置(set)厚度以最小的间隔来进行设计生产。但是,如同上述设计是对流动噪声完全没有考虑进去,由图1可见,如果冷却风扇20和后壳10的距离(a)设置为太近,则当冷却风扇20驱动时,存在因空气的流动而产生严重的流动噪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对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的装置内部显示装置产生的热量,为强制排出而巧妙的设计了冷却风扇和后壳,并能使随着空气流动而产生的流动噪声实现最小化的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是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等的显示装置中为强制冷却上述显示装置中产生的极高的热量而设置了冷却风扇;在冷却风扇前面在装置内壁设置通风孔部的后壳;从冷却风扇翼中央至通风孔部的间距设置为维持最小8±2mm。并且,为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例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是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等的显示装置中为强制冷却上述显示装置中产生的极高的热量而设置的冷却风扇;在冷却风扇前部在装置内壁向外设置凸出的通风孔部的后壳;从冷却风扇翼中央至凸出的通风孔部顶点的间距设置为维持最小8±2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妥当地设计了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装置内部显示装置中产生热量,进行强制排除的冷却风扇用后壳,所以,随着空气流动而变化的流动噪声能够实现最小化,从而具有给用户提供舒适地视听条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冷却风扇设置结构概略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图。图3为根据冷却风扇驱动的系统阻力曲线图。图4为根据冷却风扇和后壳之间间距的流动噪声关系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冷却风扇和后壳之间间距的流动噪声关系按各式样机进行比较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例后壳结构概略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例后壳结构概略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例后壳结构概略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其他实例后壳结构概略图。对图纸主要部分符号说明110后壳;111通风孔部;120冷却风扇;a间距。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根据本专利技术典型实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的概略图。由图2可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风扇用后壳结构是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等的显示装置中,为强制冷却在显示装置中产生的热量而设置的冷却风扇120。并且,从冷却风扇120移动到一定间隔(a)的地方设置的形成通风孔部111的后壳110。此时,将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的间距(a)选定为最大值,但最好维持在所希望程度的值8mm。如同上述,对被选定的间距背景进行观察可见如下。首先,计算在等离子体电视PDP TV或液晶LCD投影仪等的显示装置中产生的发热量,并选定适合于冷却风扇120的容量。选定之后,将冷却风扇120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后壳110前部。在后壳110中设置能通过冷却流体的通风孔部111。接着,如果驱动冷却风扇120,则在系统内部产生空气的流动。由于空气的流动就要产生流动阻力,并由评价此时的整个系统内部流动阻力来求出冷却风扇的合适地动作点。以下,如同上述,对评价在系统内的流动阻力的评价方法参照附图说明有关问题。图3为根据冷却风扇的驱动情况下的系统阻力曲线图。图3作为根据为冷却显示装置的冷却风扇的驱动情况的系统内部流动阻力表示图,如同图中所示,X轴表示流量单位(CFM),Y轴表示压力上升(SP)。由观察上述图可见,在图中表示了冷却风扇特性曲线(fancharacteristic),这是与冷却风扇的选定一起知道的基准值。但是,在同一个图中所示的系统阻力曲线(system characteristic),由于跟随许多变数,因此,通过下述关系式可以事先预测(难流的情况)。SP=KQ2式中SPStatic pressure rise(压力上升);KConstant(常数)QVolume flow rate(流量,单位CFM)通过上述关系式画出系统阻力曲线,并找出该曲线与冷却风扇特性交叉点,这个交叉点正是冷却风扇120动作点。通过上述曲线,知道了在流量(CFM)大的同时压力上升(SP)少的动作点的冷却风扇120驱动是实现流动噪声最小化的最有利点。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方案,但都是使系统阻力特性曲线倾斜做到最大限度的最小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关注的是跟随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之间间距(a)变化而变化的流动噪声关系。图4为跟随冷却风扇和后壳之间的间距的流动噪声关系图。在图4中,对跟随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之间间距的流动曲线,通过实验求出的数据以图的形式表示。在实验中采用的冷却风扇的样机是使用额定电压为12伏(V);最大转速1,500转/分(RPM);最大噪声25分贝(dB)的冷却风扇,并在转速为1,100转/分(RPM)的情况下驱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如同上述图所示,X轴表示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之间的间距(a);而Y轴表示全声压水准(Overall Sound Pressure Level)。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如果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之间的间距(a)为8mm以上,则可以知道不仅系统阻力减少,而且可以实现流动噪声的最小化。并且,本专利技术将冷却风扇120和后壳110的间距(a)设置为维持在最小8mm以上,因此,可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