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35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沿浊环水流动方向分成预处理区和斜板沉降区;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浊环水流动方向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依次分隔成混合区、缓冲区、初沉区和缓流区;所述混合区侧壁底部设置进水管,混合区内设置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若干可绕主轴转动的搅拌叶桨;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的切线方向;所述斜板沉降区内设置斜板组件,斜板沉降区底部设置若干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斜板组件上方为出水区,所述出水区侧壁设置出水口,本斜板沉淀池结构设计科学,节能,沉淀分离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浊环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
技术介绍
浊环水在轧制过程中与冷却对象直接接触,水中带有大量氧化铁皮颗粒,金属粉尘和润滑油脂,形成轧钢含油浊循环水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水-固(金属粉尘)-油三相复杂的混合体系,其特点是氧化铁皮的浓度高,颗粒粒径较大,含油多。因此浊环水在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入药剂混合,然后再进入斜板沉淀池沉淀,中国专利CN208361966U公开了一种斜板沉淀池,该专利包括絮凝池,絮凝池通过一组布水口和斜板沉淀池连通;所述絮凝池通过隔板分为搅拌池和过度池,搅拌池内设置搅拌叶轮,搅拌叶轮通过主轴和减速机连接,设置搅拌池主要就是为了将污水与药剂混合,便于后续的斜板沉淀分离,但是该专利中搅拌叶轮需要减速机驱动,能耗较高;此外传统的斜板沉淀池大多存在处理能力低、沉淀时间长且效果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节能,沉淀分离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沿浊环水流动方向分成预处理区和斜板沉降区;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浊环水流动方向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依次分隔成混合区、缓冲区、初沉区和缓流区;所述混合区侧壁底部设置进水管,混合区内设置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若干可绕主轴转动的搅拌叶桨;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的切线方向;所述混合区与缓冲区顶部连通,所述缓冲区与初沉区底部连通,所述初沉区与缓流区顶部连通,所述缓流区底部侧壁与斜板沉降区连通;所述斜板沉降区内设置斜板组件,斜板沉降区底部设置若干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斜板组件上方为出水区,所述出水区侧壁设置出水口。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混流球。作为优选,所述初沉区内设置螺旋翅片。作为优选,所述斜板组件下方均布多个人字形栅板。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进药管和进水泵。作为优选,所述初沉区底部设置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和排泥管均匀排泥总管连接,所述排泥总管上设置排泥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进水管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的切线方向,利用进水冲击搅拌叶桨旋转,使浊环水与药剂搅拌融合,无需使用减速机,节能;第二:浊环水与药剂进入缓冲区,在混流球的作用下一方面流速降低,使药剂和浊环水有时间融合,另一方面混流球的作用有助于药剂和浊环水进一步融合;第三:与药剂充分融合形成絮凝块的浊环水从底部进入初沉区,在螺旋翅片的作用下,初步分离,可以减轻后续斜板组件的负担,提高效率;第四:在斜板组件下方设置人字形栅板,能够减轻进水时形成的涡流,同时人字形栅板可以实现污泥的初步分离,降低了斜板组件的负荷,而人字形栅板的斜面可以使污泥向下滑落,提高分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0是池体、20是预处理区、21是第一隔板、22是第二隔板、23是第三隔板、24是混合区、24.1是进水管、24.2是主轴、24.3是搅拌叶桨、24.4是进药管、24.5是进水泵、25是缓冲区、25.1是混流球、26是初沉区、26.1是螺旋翅片、26.2是排污管、27是缓流区、30是斜板沉降区、31是斜板组件、32是污泥斗、33是排泥管、34是出水区、35是出水口、36是人字形栅板、37是排泥总管、38是排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沿浊环水流动方向分成预处理区20和斜板沉降区30;所述预处理区20内沿浊环水流动方向由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和第三隔板23依次分隔成混合区24、缓冲区25、初沉区26和缓流区27;所述混合区24侧壁底部设置进水管24.1,混合区24内设置主轴24.2,所述主轴24.2上设置若干可绕主轴24.2转动的搅拌叶桨24.3;所述进水管24.1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24.3的切线方向;所述混合区24与缓冲区25顶部连通,所述缓冲区25与初沉区26底部连通,所述初沉区26与缓流区27顶部连通,所述缓流区27底部侧壁与斜板沉降区30连通;所述斜板沉降区30内设置斜板组件31,斜板沉降区30底部设置若干污泥斗32,所述污泥斗32底部设置排泥管33,所述斜板组件31上方为出水区34,所述出水区34侧壁设置出水口35。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区25内设置混流球25.1,所述混流球25.1可以填充在金属框内,混流球25.1在金属框内的填充率为50%~80%。作为优选,所述初沉区26内设置螺旋翅片26.1。作为优选,所述斜板组件31下方均布多个人字形栅板36。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24.1上还设置进药管24.4和进水泵24.5。作为优选,所述初沉区26底部设置排污管26.2,所述排污管26.2和排泥管33均匀排泥总管37连接,所述排泥总管37上设置排泥泵38。本除油器工作原理:浊环水进入进水管24.1,同时从进药管24.4加入药剂,浊环水与药剂进入混合区24,冲击搅拌叶桨24.3旋转,将浊环水与药剂混合,浊环水与药剂进入混流区25,流速减慢,药剂与浊环水充分反应,同时混流球25.1促使药剂与浊环水进一步混合,而后进入初沉区26,在螺旋翅片26.1的作用下,初步沉淀分离,而后通过缓流区27进入斜板沉降区30,人字形栅板36能够减轻进水时形成的涡流,可以防止翻泥,同时可以实现污泥的初步分离,降低了斜板组件31的负荷,并且人字形栅板36的斜面可以使污泥向下滑落,提高分离效果;最后完成分离后从出水口35排出。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沿浊环水流动方向分成预处理区(20)和斜板沉降区(30);所述预处理区(20)内沿浊环水流动方向由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和第三隔板(23)依次分隔成混合区(24)、缓冲区(25)、初沉区(26)和缓流区(27);所述混合区(24)侧壁底部设置进水管(24.1),混合区(24)内设置主轴(24.2),所述主轴(24.2)上设置若干可绕主轴(24.2)转动的搅拌叶桨(24.3);所述进水管(24.1)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24.3)的切线方向;所述混合区(24)与缓冲区(25)顶部连通,所述缓冲区(25)与初沉区(26)底部连通,所述初沉区(26)与缓流区(27)顶部连通,所述缓流区(27)底部侧壁与斜板沉降区(30)连通;所述斜板沉降区(30)内设置斜板组件(31),斜板沉降区(30)底部设置若干污泥斗(32),所述污泥斗(32)底部设置排泥管(33),所述斜板组件(31)上方为出水区(34),所述出水区(34)侧壁设置出水口(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浊环水净化回用的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沿浊环水流动方向分成预处理区(20)和斜板沉降区(30);所述预处理区(20)内沿浊环水流动方向由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和第三隔板(23)依次分隔成混合区(24)、缓冲区(25)、初沉区(26)和缓流区(27);所述混合区(24)侧壁底部设置进水管(24.1),混合区(24)内设置主轴(24.2),所述主轴(24.2)上设置若干可绕主轴(24.2)转动的搅拌叶桨(24.3);所述进水管(24.1)的进水方向为搅拌叶桨(24.3)的切线方向;所述混合区(24)与缓冲区(25)顶部连通,所述缓冲区(25)与初沉区(26)底部连通,所述初沉区(26)与缓流区(27)顶部连通,所述缓流区(27)底部侧壁与斜板沉降区(30)连通;所述斜板沉降区(30)内设置斜板组件(31),斜板沉降区(30)底部设置若干污泥斗(32),所述污泥斗(32)底部设置排泥管(33),所述斜板组件(31)上方为出水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田兵张佳伟赵卫松
申请(专利权)人:奥朗博佳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