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08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光源、鼓风管、反光片和导光板,其中:背光板上具有安装槽,光源安装在安装槽的侧壁,反光片和导光板均安装在安装槽的底面,且反光片与安装槽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反光片与导光板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鼓风管均与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连通,鼓风管用于对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中形成流动的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抗刮伤背光模组,当发生振动时,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中形成流动的气流对反光片和导光板一定的压力避免反光板与导光板相互接触摩擦,且避免反光片与容纳槽抵触摩擦,进而达到背光模组的抗刮伤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或LED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现有的反射片紧贴背板,且导光板紧贴反射片,当发生振动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反射片与背板、导光板发生摩擦导致其损坏,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光源、鼓风管、反光片和导光板,其中:背光板上具有安装槽,光源安装在安装槽的侧壁,反光片和导光板均安装在安装槽的底面,且反光片与安装槽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反光片与导光板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鼓风管均与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连通,鼓风管用于对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中形成流动的气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框和第二弹性支撑框,第一弹性支撑框和第二弹性支撑框均固定在安装槽内,且第一弹性支撑框套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外,反光片安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上,导光板安装在第一弹性支撑框上,第一弹性支撑框的内侧面、反光片和导光板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第二弹性支撑框、反光片和安装槽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弹性支撑框和第二弹性支撑框的外侧壁分别开有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导流腔连通,第二透气孔与第二导流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弹性支撑框和第二弹性支撑框为透明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背光板上具有冷却腔,冷却腔与光源相对,鼓风管与冷却腔连通,冷却腔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冷却腔内设有干燥剂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冷却腔与连接管连通处设有除杂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光学膜片,且光学膜片固定在导光板与反光片相对的表面。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抗刮伤背光模组,通过鼓风管均对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中形成流动的气流,当发生振动时,气流内的气体对反光片和导光板一定的压力避免反光板与导光板相互接触摩擦,且避免反光片与容纳槽抵触摩擦,进而达到背光模组的抗刮伤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区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2所示的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1、光源2、鼓风管3、反光片4和导光板5,其中:背光板1上具有安装槽10,光源2安装在安装槽10的侧壁,反光片4和导光板5均安装在安装槽10的底面,且反光片4与安装槽10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6,反光片4与导光板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7,鼓风管3均与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连通,鼓风管3用于对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中形成流动的气流,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为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均固定在安装槽10内,且第一弹性支撑框9套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8外,反光片4安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8上,导光板5安装在第一弹性支撑框9上,第一弹性支撑框9的内侧面、反光片4和导光板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7,第二弹性支撑框8、反光片4和安装槽10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6,进而便于反光片4和导光板5的安装,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的外侧壁分别开有第一透气孔90和第二透气孔80,第一透气孔90与第一导流腔6连通,第二透气孔80与第二导流腔7连通;背光板1上具有冷却腔11,冷却腔11与光源2相对,鼓风管3与冷却腔11连通,冷却腔11通过连接管15与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连通,进而对光源2进行降温,使该背光模组的温度降低,进而增大其使用寿命,冷却腔11内设有干燥剂12包。冷却腔11与连接管15连通处设有除杂网13;还包括光学膜片14,且光学膜片14固定在导光板5与反光片4相对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板(1)、光源(2)、鼓风管(3)、反光片(4)和导光板(5),其中:/n背光板(1)上具有安装槽(10),光源(2)安装在安装槽(10)的侧壁,反光片(4)和导光板(5)均安装在安装槽(10)的底面,且反光片(4)与安装槽(10)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6),反光片(4)与导光板(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7),鼓风管(3)均与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连通,鼓风管(3)用于对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中形成流动的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刮伤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板(1)、光源(2)、鼓风管(3)、反光片(4)和导光板(5),其中:
背光板(1)上具有安装槽(10),光源(2)安装在安装槽(10)的侧壁,反光片(4)和导光板(5)均安装在安装槽(10)的底面,且反光片(4)与安装槽(10)之间形成第一导流腔(6),反光片(4)与导光板(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7),鼓风管(3)均与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连通,鼓风管(3)用于对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内鼓气使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中形成流动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刮伤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腔(6)和第二导流腔(7)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刮伤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第一弹性支撑框(9)和第二弹性支撑框(8)均固定在安装槽(10)内,且第一弹性支撑框(9)套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8)外,反光片(4)安装在第二弹性支撑框(8)上,导光板(5)安装在第一弹性支撑框(9)上,第一弹性支撑框(9)的内侧面、反光片(4)和导光板(5)之间形成第二导流腔(7),第二弹性支撑框(8)、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李明黄小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赛迈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