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中央进气的风扇,包括: 一扇框,具设有孔道供流体流动的轮毂座,及一设于孔道内的枢接部; 一扇轮,容设于扇框内,具设有透孔的轮毂,且该透孔与轮毂座的孔道形成中央流道供流体流动,及复数自该轮毂外环面向外辐射伸出的叶片,该复数叶片并向内延伸至轮毂端面中心与受接部连接,而该受接部枢接于扇框的枢接部上; 一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扇框及扇轮以驱使扇轮转动; 藉由扇轮的受接部枢接于扇框的枢接部上,以使扇轮容设于扇框内,同时使轮毂的透孔与轮毂座的孔道形成中央流道,藉以当驱动装置驱使扇轮转动时供流体流动,并使风扇所组设的待散热物的中央热能排出提升散热效率,排除驱动装置及枢接部所产生的热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兼具中央进气的风扇,特别是在一般电子产品中散热的风扇扇框及扇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现今计算机为了达到高执行速度的需求,致驱使中央处理以高时钟运作,其中央处理器以超高速度处理资料,但随着中央处理器的运作速度提升相伴随而来的是产生更多的热能。为了能够将热能排出移转到其它地方,即需要使用散热装置,如没有使用极佳的散热装置将中央处理器的热能散出,则中央处理器便会过热而无法运作,甚至导致当机毁损。而目前最常使用的散热装置莫过于散热风扇,其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因此也被大部分厂商所接受,并致力于研究发展的主要项目。但因计算机主机内的空间有限,使得安装风扇的位置也相对的局限于主机内的空间,因此如何在适当尺寸的风扇提升其散热效果也就相对的重要。如图1至图4所示的习知的风扇,包含扇框11及扇轮12,其中该扇框11设有轮毂座111,并于轮毂座111中央处设有枢接部112,而该枢接部112由轴承1121及枢轴1122组成,且该扇框11具设进口113、出口114供流体流动,再于轮毂座111上套设马达定子13;该扇轮12包含轮毂121及叶片122,其中该轮毂121设有一受接部1213,并于轮毂121的内环面1211设有马达转子14,而该叶片122自轮毂121的外环面1212辐射向外长出,再将轮毂121的受接部1213枢接于轮毂座111的枢接部112上,以使马达转子14对准马达定子13,同时使扇轮12接设于扇框11内。当马达定子13通电,以使马达转子14激磁同时带动扇轮12以枢接部112为中心转动,并藉由叶片122牵引流体由进口113进入经由出口114流出。请再参阅图4、图5所示,其将扇框11及扇轮12组接于散热器16上方,当扇轮12转动带动流体由进口113流入,吹向出口114的散热器16再经由散热器16的气隙161向外散出,但这一种习知的风扇其实施上有其问题所在,当流体由出口114流出时往扇框11四周散出,因流体没有往轮毂座111后方流动,造成风扇的轮毂座111后方产生滞流区15,使得散热器16中央的热能无法排出,进而降低整体的散热能力。此外,因风扇马达定子13与马达转子14的作用及枢接部112的轴承1121的转动皆是产生热能的来源,进而影响散热效率及使用寿命,而习知的风扇显然不具备将其产生的热源排出的方式,使得散热效果不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中央进气的风扇,在风扇中央开设一流道供流体流动,以减少风扇所产生的滞流区,进而排除待散热物中央所产生的热能,提升散热效能。本专利技术在风扇中央开设一流道供流体流动,以排除枢接部及驱动装置所产生的热源,进而提升风扇运转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兼具中央进气的风扇,包括一扇框,具设有孔道供流体流动的轮毂座,及一设于孔道内的枢接部;一扇轮,容设于扇框内,具设有透孔的轮毂,且该透孔与轮毂座的孔道形成中央流道供流体流动,及复数自该轮毂外环面向外辐射伸出的叶片,该复数叶片并向内延伸至轮毂端面中心与受接部连接,而该受接部枢接于扇框的枢接部上;一驱动装置,分别设于扇框及扇轮以驱使扇轮转动;藉由扇轮的受接部枢接于扇框的枢接部上,以使扇轮容设于扇框内,同时使轮毂的透孔与轮毂座的孔道形成中央流道,藉以当驱动装置驱使扇轮转动时供流体流动,并使风扇所组设的待散热物的中央热能排出提升散热效率,排除驱动装置及枢接部所产生的热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附图以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习知风扇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习知风扇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习知风扇的剖视作动示意图;图5是习知风扇与散热器组接的剖视作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作动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与散热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二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三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的俯视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与散热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作动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与散热器组合剖视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二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三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的俯视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与散热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作动示意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与散热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二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轮毂座的孔道第三种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的俯视示意图;图3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叶片扭角向左扭转与散热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扇框;111-轮毂座;112-枢接部;1121-轴承;1122-枢轴;113-进口;114-出口;12-扇轮;121-轮毂;1211-内环面;1212-外环面;1213-受接部;122-叶片;13-马达定子;14-马达转子;15-滞流区;16-散热器;161-气隙;21-扇框;211-轮毂座;212-孔道;213-枢接部;2131-枢轴;2132-轴承;214-进口;215-出口;22-扇轮;221-轮毂;2211-透孔;2212-外环面;222-叶片;223-受接部;23-马达定子;24-马达转子;26-散热器;261-气隙;31-扇框;311-轮毂座;312-孔道;313-枢接部;3131-枢轴;3132-轴承;314-进口;315-出口;32-扇轮;321-轮毂;3211-透孔;3212-外环面;322-叶片;323-受接部;324-支撑结构;33-马达定子;34-马达转子;36-散热器;361-气隙;41-扇框;411-轮毂座;412-孔道;413-枢接部;4131-枢轴;4132-轴承;414-进口;415-出口;42-扇轮;421-轮毂;4211-透孔;4212-外环面;422-叶片;423-受接部;43-马达定子;44-马达转子;46-散热器;461-气隙。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中央进气的风扇,请参阅图6、图7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该风扇包含扇框21及扇轮22,其中该扇框21具进口214、出口215,并于出口215设一轮毂座211,且于轮毂座211中央开设一孔道212供流体流动,及一容设于孔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豪,周初宪,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