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衍梅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73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2
本申请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检测装置。本说明书提供的轨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车,所述检测车能够沿待检测轨道运行;至少一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设置于所述检测车上,在所述检测车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所述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以获取第一检测数据;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上传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本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轨道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检测装置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要保障车辆的稳定运行,则需要保障轨道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定期地对轨道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由于轨道里程远,由人工进行检测的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检测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更高效的轨道检测装置来检测轨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装置,以提高轨道检测的效率。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装置,所述轨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车,所述检测车能够沿待检测轨道运行;至少一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设置于所述检测车上,在所述检测车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所述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以获取第一检测数据;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上传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能够固定到所述待检测轨道上;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车架包括基座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方,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分别位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两侧,以对所述待检测轨道形成半包围状。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滑动组件;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待检测轨道之间,且抵靠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能够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表面运动以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臂上的第二滑动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臂上的第三滑动组件;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三滑动组件分别抵靠于所述待检测滑轨的两个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三滑动组件能够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运动以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轮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并且/或者所述第三滑动组件包括第三滑轮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扫描仪为两个,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臂上的第一扫描仪和设置在第二侧臂上的第二扫描仪;所述第一扫描仪和所述第二扫描仪分别用于扫描待检测轨道的两个外侧壁以获取第一检测数据。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轨道架设于路面上方,所述轨道设置有至少一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为进入所述轨道的车辆提供动力,以使所述车辆沿所述轨道运动;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驱动装置、以及环绕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的传动带;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轮和/或所述第二转轮,以带动所述传动带沿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运转,以使所述传动带带动进入所述轨道上的车辆沿所述轨道运动。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轨道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车上的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用于获取所述传动带的第二检测数据和所述驱动装置的第三检测数据,以及将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三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三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上传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三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可选的,在上述轨道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仪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之间的位置。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的轨道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车沿轨道运行,使得检测车上的扫描仪、检测仪能够获取轨道的检测数据,进而根据该检测数据判断轨道的安全状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轨道检测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装置的结构透视图;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装置的俯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轨道架设于路面上方,所述轨道设置有至少一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为进入所述轨道的车辆提供动力,以使所述车辆沿所述轨道运动。举例而言,架设在路面上的轨道可以是两段平行的滑轨(如设置为两根平行的钢轨),传动机构即设置在这两段平行的滑轨之间。其中,该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驱动装置、以及环绕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传动带;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轮和/或所述第二转轮,以带动所述传动带沿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运转,以使所述传动带带动进入所述轨道上的车辆沿所述轨道运动。具体地,在沿轨道的方向上,根据轨道的长度可以设置多组传动机构,每组传动结构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驱动装置可以是驱动电机,每组传动机构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驱动电机。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一转轮运转,进而带动进入轨道的车辆沿轨道运动,此时第一转轮为主动轮,第二转轮为从动轮。在车辆位于轨道的情况下,传动带与车辆的底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传动带在运转的过程中,通过该摩擦力为车辆提供动力,进而使得车辆可以沿轨道运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车辆的底盘设置一层能够与传动带之间产生强摩擦力的材料,以增大传动带与车辆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传动带带动交通工具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进一步地,位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支撑滚轮,支撑滚轮与传动带的内表面接触,使得传动带可以借助支撑滚轮运转,提高传动效率。本说明书的轨道可以理解为架设在现有城市路面上方的轨道,即在轨道和城市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使得车辆仍然可以在轨道下方的城市路面上行驶。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检测装置包括:/n检测车,所述检测车能够沿待检测轨道运行;/n至少一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设置于所述检测车上,在所述检测车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所述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以获取第一检测数据;/n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上传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车,所述检测车能够沿待检测轨道运行;
至少一个扫描仪,所述扫描仪设置于所述检测车上,在所述检测车沿所述待检测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所述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以获取第一检测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上传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能够固定到所述待检测轨道上;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基座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
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方,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分别位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两侧,以对所述待检测轨道形成半包围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滑动组件;
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待检测轨道之间,且抵靠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能够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下表面运动以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臂上的第二滑动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臂上的第三滑动组件;
在所述车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轨道上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三滑动组件分别抵靠于所述待检测轨道的两个外侧壁;以及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三滑动组件能够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的外侧壁运动以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待检测轨道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赵衍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