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65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封堵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出气口处,封堵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封堵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连通,当封堵件位于封堵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不连通。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靠性低、运行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液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与储液器连通,为了防止压缩机内的冷媒倒流,通常在压缩机内设置有单向阀,利用单向阀控制冷媒的流向。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压缩机内设置有单向阀,压缩机的结构较为复杂,压缩机的可靠性较低。并且,由于单向阀设置在压缩机内,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可靠性低、运行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靠性低、运行噪音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储液器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封堵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出气口处,封堵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封堵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连通,当封堵件位于封堵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不连通。进一步地,壳体为管状结构,壳体的底部封闭,出气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且靠近底部设置,封堵件位于壳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体和三通连接件,三通连接件设置在筒体的一端,三通连接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第一管段与筒体连通,封堵件位于第二管段内,第二管段的端部为第一密封端,第三管段与压缩机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同轴设置,封堵件的外形尺寸与第二管段的外形尺寸相适配,至少部分封堵件可由第二管段移动至第一管段处,以控制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的连通状态。进一步地,封堵件具有空腔,封堵件的朝向筒体的一端为第二密封端,封堵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与第三管段连通。进一步地,封堵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封堵件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三通连接件或筒体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封堵件的位置,且通过限位结构与封堵件配合以封堵出气口。进一步地,第一管段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与第二管段连接,筒体穿设在第一段内,第一段的内径大于第二段的内径。进一步地,储液器还包括限位环,限位环设置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限位环的一端与第二段的端面抵接,限位环的另一端与筒体的端部抵接,限位环的内径小于封堵件的外径。进一步地,储液器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筒体内,筒体上设置有缩颈部,过滤网具有卡接凸台,卡接凸台与缩颈部相卡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储液器包括壳体和封堵件。其中,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封堵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出气口处。具体的,封堵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封堵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连通,此时储液器内的冷媒可通过出气口进入压缩机内,当封堵件位于封堵位置时,壳体的出气口与压缩机不连通,如此能够防止压缩机内的冷媒倒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储液器内设置可移动的封堵件,无需在压缩机内设置单向阀,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能够在提升装置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运行时的噪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封堵件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封堵件位于封堵位置时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筒体;111、缩颈部;112、缩口段;12、三通连接件;121、第一管段;121a、第一段;121b、第二段;122、第二管段;122a、第一密封端;123、第三管段;20、封堵件;21、第二密封端;22、连通孔;30、限位环;40、过滤网;41、卡接凸台;50、进气管;60、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10和封堵件20,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10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通过将封堵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出气口处,可以利用封堵件20控制壳体1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连通情况。具体的,封堵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封堵件20位于打开位置时,壳体1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连通,此时储液器内的冷媒可通过出气口进入压缩机内,当封堵件20位于封堵位置时,壳体1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不连通,如此能够防止压缩机内的冷媒倒流。具体地,当压缩机关闭时,由于封堵件20的内外因存在压差而失去平衡进而改变位置,换而言之,压缩机关闭的瞬间,封堵件20会受到吸力的驱动而位移到封堵位置,进而实现上述封堵的功能。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通过在储液器的壳体10内设置可移动的封堵件20,将封堵件20移动至打开位置,即可实现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通,将封堵件20移动至封堵位置,即可利用封堵件20对壳体10的出气口进行封堵,能够防止压缩机内的冷媒倒流,由于无需在压缩机内设置单向阀,可以取消压缩机内的单向阀以及与单向阀相配合的部件,因此能够在提升装置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运行时的噪音,并能够提升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其中,壳体10为管状结构,且壳体10的底部封闭。具体的,出气口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上且靠近底部设置,封堵件20位于壳体10的底部,能够避免封堵件20从壳体10内脱离。通过使封堵件20在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利用封堵件20对壳体10侧壁上的出气口进行封堵,能够控制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通情况。其中,壳体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进行加工,壳体10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便于进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当储液器内的部件需要维护时,例如封堵件20需要维护时,可以将壳体10拆分开,便于对封堵件20进行取放。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壳体1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如此便于提升装置的一体性,能够提升装置的密封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筒体11和三通连接件12,三通连接件12设置在筒体11的一端。具体的,三通连接件1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121、第二管段122以及第三管段123。通过将第一管段121与筒体11连接,可以实现三通连接件12与筒体11的连通,通过将第三管段123与压缩机连接,可以实现第三管段123与压缩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n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n封堵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处,所述封堵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当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不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
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用于与压缩机连通;
封堵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处,所述封堵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打开位置和封堵位置,当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当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管状结构,所述壳体(10)的底部封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底部设置,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筒体(11)和三通连接件(12),所述三通连接件(12)设置在所述筒体(11)的一端,所述三通连接件(1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121)、第二管段(122)以及第三管段(123),所述第一管段(121)与所述筒体(11)连通,所述封堵件(20)位于所述第二管段(122)内,所述第二管段(122)的端部为第一密封端(122a),所述第三管段(123)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21)与所述第二管段(122)同轴设置,所述封堵件(20)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第二管段(122)的外形尺寸相适配,至少部分所述封堵件(20)可由所述第二管段(122)移动至所述第一管段(121)处,以控制所述第一管段(121)与所述第三管段(123)的连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伟刘建勇金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