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丙臣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50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阀体上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上壳体,上壳体中心设置的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环,第二导向环下端滑动连接在主阀芯上端中心的内部,异形体设置在杠杆槽的上端,弹簧外部另的一端设置在主阀芯上端中心的弹簧槽内部,阀体中心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环;杠杆槽内部活动插接有杠杆,杠杆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阀芯套,阀体的右侧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接头,阀体和接头连接的地方形成环形槽,环形槽内部固定安装阀芯套,前后活动阀套上开设有倾斜孔,倾斜孔间隙配合插接操控杆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联动结构的调节机构,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步响应,及时快速对P口压力进行调整,调整过程简单,且不容易出现卡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
技术介绍
泵为化工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泵的最小连续流量保护关系到泵的安全稳定运转。实现泵的最小连续流量保护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而阀作为其中的方法之一,因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广泛应用。使用自动再循环阀控制回流量,当泵的流量减小时,泵的出口压力升高,自动再循环阀的旁路开度增大,回流量增大,从而确保泵的流量始终大于最小连续流量。现有的泵出口的分支路供应流量,在控制的时候,流量控制的稳定性不好,自适应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泵出口的分支路供应流量,在控制的时候,流量控制的稳定性不好,自适应效果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包括阀体、第一导向环、主阀芯、杠杆、阀芯套、操控杆、弹簧、第二导向环、上壳体、前后活动阀套,所述阀体上端通过第一螺钉连接上壳体,所述阀体和上壳体连接之后中间形成锥形腔体、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贯通结构,所述上壳体中心设置的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环,所述第二导向环中心套设在弹簧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环下端滑动连接在主阀芯上端中心的内部,所述主阀芯包括弹簧槽、杠杆槽、异形体,所述弹簧槽固定设置在异形体的上端,所述异形体设置在杠杆槽的上端,所述弹簧外部另的一端设置在主阀芯上端中心的弹簧槽内部,所述异形体设置在锥形腔体内部,所述异形体上端为锥面、下端为弧形面,锥面下端边缘与锥形腔体底面接触,所述阀体中心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环;所述主阀芯下端为细长杆结构,且下端穿过第一导向环中心;所述主阀芯下端与第一导向环中心间隙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杠杆槽内部活动插接有杠杆,所述杠杆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阀芯套,所述杠杆另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操控杆,所述阀体的右侧通过第二螺钉连接接头,所述阀体和接头连接的地方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部固定安装阀芯套,所述阀芯套外部滑动连接有前后活动阀套,所述前后活动阀套上开设有倾斜孔,所述倾斜孔间隙配合插接操控杆上端。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剖面为工字形状,且所述上壳体为铸造成型,所述上壳体上端面周边设置有第二法兰连接孔。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下端设置有凸出的法兰盘,法兰盘上设置有多个法兰连接安装孔,所述阀体为铸造成型,所述阀体与上壳体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环中心设置有贯通的小孔,所述第二导向环下端设置有凸起圆柱体,圆柱体中心设置有圆形孔,圆形孔与小孔贯通。优选的,所述主阀芯下端的杠杆槽径向贯通,且所述杠杆槽为两个锥孔结构组成,锥孔的小端设置在所述主阀芯中心位置,锥孔的大端朝外。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第二导向环螺纹连接位置设置有螺纹密封胶,所述阀体与第一导向环螺纹连接位置设置有螺纹密封胶。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材料为高锰弹簧钢。优选的,所述接头的右端设置有小法兰连接盘。优选的,所述阀芯套的外圆周边设置有节流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在使用的时候给本装置的各个接口连接法兰连接管路,主阀芯首先处于图的初始位置,在使用的时候阀体的接口的P处的压力升高时,液体通过第一导向环和主阀芯之间的间隙,首先通过阀芯套上的节流小孔流入到接头的C的出口,当压力继续升高时,推动阀芯套向上运动,液体顺着第二导向环中心的圆形孔流出来,对P处快速泄压,阀芯套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杠杆旋转到水平位置,杠杆一端旋转的时候其头部的操控杆推动前后活动阀套向右运动,前后活动阀套向右运动将阀芯套上的节流小孔关闭,P处压力低于弹簧的弹簧力的时候,弹簧将主阀芯推回初始位置。当P处压力高的时候,继续重复上述动作,所以本结构的阀能实现自动适应对P口调压,保持压力的稳定。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联动结构的调节机构,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步响应,及时快速对P口压力进行调整,调整过程简单,且不容易出现卡滞。整体结构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的阀体的结构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的主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阀体1、第一导向环2、主阀芯3、杠杆4、阀芯套5、操控杆6、弹簧7、第二导向环8、上壳体9、前后活动阀套10、第一螺钉11、锥形腔体12、第二螺钉13、接头14、环形槽15、弹簧槽301、杠杆槽302、异形体3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包括阀体1、第一导向环2、主阀芯3、杠杆4、阀芯套5、操控杆6、弹簧7、第二导向环8、上壳体9、前后活动阀套10,所述阀体1上端通过第一螺钉11连接上壳体9,所述阀体1和上壳体9连接之后中间形成锥形腔体12、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贯通结构,所述上壳体9中心设置的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环8,所述第二导向环8中心套设在弹簧7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环8下端滑动连接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内部,所述主阀芯3包括弹簧槽301、杠杆槽302、异形体303,所述弹簧槽301固定设置在异形体303的上端,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杠杆槽302的上端,所述弹簧7外部另的一端设置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弹簧槽301内部,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锥形腔体12内部,所述异形体303上端为锥面、下端为弧形面,锥面下端边缘与锥形腔体12底面接触,所述阀体1中心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环2;所述主阀芯3下端为细长杆结构,且下端穿过第一导向环2中心;所述主阀芯3下端与第一导向环2中心间隙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杠杆槽302内部活动插接有杠杆4,所述杠杆4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阀芯套5,所述杠杆4另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操控杆6,所述阀体1的右侧通过第二螺钉13连接接头14,所述阀体1和接头14连接的地方形成环形槽15,所述环形槽15内部固定安装阀芯套5,所述阀芯套5外部滑动连接有前后活动阀套10,所述前后活动阀套10上开设有倾斜孔,所述倾斜孔间隙配合插接操控杆6上端。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9的剖面为工字形状,且所述上壳体9为铸造成型,所述上壳体9上端面周边设置有第二法兰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阀体1的下端设置有凸出的法兰盘,法兰盘上设置有多个法兰连接安装孔,所述阀体1为铸造成型,所述阀体1与上壳体9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环8中心设置有贯通的小孔,所述第二导向环8下端设置有凸起圆柱体,圆柱体中心设置有圆形孔,圆形孔与小孔贯通形成液体的流通道路。进一步的,所述主阀芯3下端的杠杆槽302径向贯通,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包括阀体(1)、第一导向环(2)、主阀芯(3)、杠杆(4)、阀芯套(5)、操控杆(6)、弹簧(7)、第二导向环(8)、上壳体(9)、前后活动阀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端通过第一螺钉(11)连接上壳体(9),所述阀体(1)和上壳体(9)连接之后中间形成锥形腔体(12)、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贯通结构,所述上壳体(9)中心设置的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环(8),所述第二导向环(8)中心套设在弹簧(7)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环(8)下端滑动连接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内部,所述主阀芯(3)包括弹簧槽(301)、杠杆槽(302)、异形体(303),所述弹簧槽(301)固定设置在异形体(303)的上端,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杠杆槽(302)的上端,所述弹簧(7)外部另的一端设置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弹簧槽(301)内部,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锥形腔体(12)内部,所述异形体(303)上端为锥面、下端为弧形面,锥面下端边缘与锥形腔体(12)底面接触,所述阀体(1)中心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环(2);所述主阀芯(3)下端为细长杆结构,且下端穿过第一导向环(2)中心;所述主阀芯(3)下端与第一导向环(2)中心间隙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杠杆槽(302)内部活动插接有杠杆(4),所述杠杆(4)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阀芯套(5),所述杠杆(4)另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操控杆(6),所述阀体(1)的右侧通过第二螺钉(13)连接接头(14),所述阀体(1)和接头(14)连接的地方形成环形槽(15),所述环形槽(15)内部固定安装阀芯套(5),所述阀芯套(5)外部滑动连接有前后活动阀套(10),所述前后活动阀套(10)上开设有倾斜孔,所述倾斜孔间隙配合插接操控杆(6)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调节循环阀,包括阀体(1)、第一导向环(2)、主阀芯(3)、杠杆(4)、阀芯套(5)、操控杆(6)、弹簧(7)、第二导向环(8)、上壳体(9)、前后活动阀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端通过第一螺钉(11)连接上壳体(9),所述阀体(1)和上壳体(9)连接之后中间形成锥形腔体(12)、上下两端为开口的贯通结构,所述上壳体(9)中心设置的通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向环(8),所述第二导向环(8)中心套设在弹簧(7)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环(8)下端滑动连接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内部,所述主阀芯(3)包括弹簧槽(301)、杠杆槽(302)、异形体(303),所述弹簧槽(301)固定设置在异形体(303)的上端,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杠杆槽(302)的上端,所述弹簧(7)外部另的一端设置在主阀芯(3)上端中心的弹簧槽(301)内部,所述异形体(303)设置在锥形腔体(12)内部,所述异形体(303)上端为锥面、下端为弧形面,锥面下端边缘与锥形腔体(12)底面接触,所述阀体(1)中心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向环(2);所述主阀芯(3)下端为细长杆结构,且下端穿过第一导向环(2)中心;所述主阀芯(3)下端与第一导向环(2)中心间隙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杠杆槽(302)内部活动插接有杠杆(4),所述杠杆(4)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阀芯套(5),所述杠杆(4)另一端径向固定连接有操控杆(6),所述阀体(1)的右侧通过第二螺钉(13)连接接头(14),所述阀体(1)和接头(14)连接的地方形成环形槽(15),所述环形槽(15)内部固定安装阀芯套(5),所述阀芯套(5)外部滑动连接有前后活动阀套(10),所述前后活动阀套(10)上开设有倾斜孔,所述倾斜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丙臣
申请(专利权)人:宋丙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