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6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模具领域,尤其为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固定在其底面两侧的垫脚,所述垫脚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板,两个所述垫脚之间滑动有顶板,所述下模板上安装有环套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橡胶环的内径缩小,对顶杆进行压紧夹持,然后将套管向上抽出,此时顶杆断裂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卡接块和螺杆可同步向上抽出,然后将新的顶杆插入套管内,并将套管插接固定在第一台阶孔内,并通过卡接块转动螺杆,使得新的螺杆重新与第二螺纹孔螺接固定,完成顶杆的更换,不需要将模具从挤出设备上拆卸,节省停机维修更换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生产汽车时,车辆内侧顶部面板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在生产车辆内侧顶部面板时,需要使用注塑模具对面板进行成型生产,而注塑模具中的顶杆起到顶料的作用,便于产品脱落。现有的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的顶杆安装结构较为固定,若顶杆发生崩断,需要将模具注塑设备上拆除,然后进行更换,维修速度较慢,导致设备停机时间较长,生产效率降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固定在其底面两侧的垫脚,所述垫脚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板,两个所述垫脚之间滑动有顶板,所述下模板上安装有环套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环套机构包括套管和一体成型在其顶端的连接凸缘,所述套管插接固定在在所述第一台阶孔内,所述连接凸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台阶孔,所述套管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插孔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插孔内滑动插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付螺丝,所述止付螺丝螺接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所述套管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插孔与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安装槽内壁设有橡胶环,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环,所述橡胶环上开设有与所述压杆对应的导向孔,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和固定在其底端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垫板开设有与所述螺杆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杆螺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顶杆滑动在所述套管内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杆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导向锥,所述导向锥的顶面直径与所述压杆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环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向锥的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螺纹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橡胶环的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杆的材质为不锈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块为正六棱柱,且所述卡接块的最大直径与所述顶杆的直径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的外径与所述顶杆的外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若顶杆在下模板内部的区域发生崩断,且顶杆断裂下半部分在达到最大上升行程,顶面依然无法露出下模板时,使用扳手与卡接块卡接,对顶杆和螺杆进行转动,使得螺杆与第二螺纹孔脱离接触,然后将第二台阶孔内的螺栓拆卸,使用扳手对止付螺丝进行转动,使得压杆向下移动,橡胶环的内径缩小,对顶杆进行压紧夹持,然后将套管向上抽出,此时顶杆断裂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卡接块和螺杆可同步向上抽出,然后将新的顶杆插入套管内,并将套管插接固定在第一台阶孔内,并通过卡接块转动螺杆,使得新的螺杆重新与第二螺纹孔螺接固定,完成顶杆的更换,不需要将模具从挤出设备上拆卸,节省停机维修更换时间,提高维修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中的压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21、下模板;211、第一台阶孔;212、第一螺纹孔;22、垫脚;23、垫板;24、顶板;241、第二螺纹孔;3、环套机构;301、第二台阶孔;302、插孔;303、第三螺纹孔;304、安装槽;305、导向孔;31、套管;311、连接凸缘;32、压杆;321、导向锥;33、止付螺丝;34、橡胶环;35、顶环;4、顶出机构;41、顶杆;42、卡接块;4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包括下模板21和固定在其底面两侧的垫脚22,垫脚2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板23,两个垫脚22之间滑动有顶板24,下模板21上安装有环套机构3和顶出机构4,下模板21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211,第一台阶孔21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环套机构3包括套管31和一体成型在其顶端的连接凸缘311,套管31插接固定在在第一台阶孔211内,连接凸缘311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212对应的第二台阶孔301,套管3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302,插孔302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303,插孔302内滑动插接有压杆32,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付螺丝33,止付螺丝33螺接在第三螺纹孔303内,套管31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304,插孔302与安装槽304贯通,安装槽304内壁设有橡胶环34,套管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环35,橡胶环34上开设有与压杆32对应的导向孔305,顶出机构4包括顶杆41和固定在其底端的卡接块42,卡接块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3,垫板23开设有与螺杆43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41,螺杆43螺接在第二螺纹孔241内,顶杆41滑动在套管31内壁。本实施例中:使用螺栓贯穿第二台阶孔301与第一螺纹孔212螺接,对套管31进行固定,在使用时,若顶杆41在下模板21内部的区域发生崩断,拆卸螺杆43后,且顶杆41断裂下半部分在达到最大上升或下降行程,顶面依然无法露出下模板21时,使用扳手与卡接块42卡接,对顶杆41和螺杆43进行转动,使得螺杆43与第二螺纹孔241脱离接触,然后将第二台阶孔301内的螺栓拆卸,使用扳手对止付螺丝33进行转动,使得压杆32向下移动,并插入导向孔305内,对橡胶环34进行挤压,橡胶环34挤压形变,橡胶环34的内径缩小,橡胶环34可紧贴顶杆41,对顶杆41进行压紧夹持,然后将套管31向上抽出,此时顶杆41断裂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卡接块42和螺杆43可同步向上抽出,然后将压杆32向上移动,橡胶环34恢复,将断裂的顶杆41、卡接块42和螺杆43清除,然后将新的顶杆41插入套管31内,并将套管31插接固定在第一台阶孔211内,并通过卡接块42转动螺杆43,使得新的螺杆43重新与第二螺纹孔241螺接固定,完成顶杆41的更换,顶杆41的断裂点无论在任何位置,均可将断裂的顶杆41、卡接块42和螺杆43完整的抽出,不需要将模具从挤出设备上拆卸,节省停机维修更换时间,提高维修效率,拆卸螺杆43后,顶杆41的断裂位置在下模板21底面以下时,将顶板24顶板推送至最大下降行程后,将套管31和螺杆43分别拆除,然后对断裂的顶杆41、套管31和螺杆43更换。在图5中:压杆32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导向锥321,导向锥321的顶面直径与压杆32相同,可对压杆32进行导向,使其更容易插入导向孔305内。在图3中:橡胶环34的高度大于导向锥321的高度,导向锥321可完全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板(21)和固定在其底面两侧的垫脚(22),所述垫脚(2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板(23),两个所述垫脚(22)之间滑动有顶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1)上安装有环套机构(3)和顶出机构(4),所述下模板(21)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211),所述第一台阶孔(21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所述环套机构(3)包括套管(31)和一体成型在其顶端的连接凸缘(311),所述套管(31)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台阶孔(211)内,所述连接凸缘(3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12)对应的第二台阶孔(301),所述套管(3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302),所述插孔(302)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303),所述插孔(302)内滑动插接有压杆(32),所述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付螺丝(33),所述止付螺丝(33)螺接在所述第三螺纹孔(303)内,所述套管(31)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304),所述插孔(302)与所述安装槽(304)贯通,所述安装槽(304)内壁设有橡胶环(34),所述套管(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环(35),所述橡胶环(34)上开设有与所述压杆(32)对应的导向孔(305),所述顶出机构(4)包括顶杆(41)和固定在其底端的卡接块(42),所述卡接块(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3),所述垫板(23)开设有与所述螺杆(43)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41),所述螺杆(43)螺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241)内,所述顶杆(41)滑动在所述套管(31)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侧车顶面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板(21)和固定在其底面两侧的垫脚(22),所述垫脚(2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板(23),两个所述垫脚(22)之间滑动有顶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1)上安装有环套机构(3)和顶出机构(4),所述下模板(21)上开设有第一台阶孔(211),所述第一台阶孔(21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所述环套机构(3)包括套管(31)和一体成型在其顶端的连接凸缘(311),所述套管(31)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台阶孔(211)内,所述连接凸缘(3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12)对应的第二台阶孔(301),所述套管(3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302),所述插孔(302)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303),所述插孔(302)内滑动插接有压杆(32),所述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付螺丝(33),所述止付螺丝(33)螺接在所述第三螺纹孔(303)内,所述套管(31)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304),所述插孔(302)与所述安装槽(304)贯通,所述安装槽(304)内壁设有橡胶环(34),所述套管(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环(35),所述橡胶环(34)上开设有与所述压杆(32)对应的导向孔(305),所述顶出机构(4)包括顶杆(41)和固定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绒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未来汽车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