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07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混合溶液、氧化中和、稀释离心、冲洗、电泳沉积、退火热处理、热压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铝箔作为电极在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中进行电泳沉积制备石墨烯/铝复合薄膜,然后通过高温高压烧结工艺缩短复合薄膜层间距,并彻底去除含氧官能团,铝元素收缩形成纳米球颗粒,最终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石墨烯的二维平面进行声子传输,在石墨烯层间插入纳米颗粒改善纵向的热导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厚度可控性,具有结构强度大、导热系数高、各方向导热均匀、密度小、性能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密集化和微型化。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其传导出去,很容易造成局部高温,导致器件寿命减少,甚至失去功效;因而对电子器件的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导热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散热材料在热管理技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散热材料如银、铜、铝等由于热膨胀系数高,密度大,材料热导率大小受纯度影响严重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子设备散热需求;同时,现阶段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石墨散热材料由于片层结构不明显、内部孔隙和褶皱难以消除等因素限制了其导热性能的提升。因此,新型高性能散热薄膜材料的研发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0~20份浓硝酸钠和1600~180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20~40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80~100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30~50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6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铝复合薄膜;S6退火热处理:将步骤S5制得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放入气氛炉内,通入氮气,加热至300℃,恒温10~20min之后,通入氢气,升温至500~700℃进行退火热处理,恒温30~600min之后,自然冷却;S7热压成型:将步骤S6退火热处理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采用热压技术成型,油缸压力40MPa,压制温度600℃,自然冷却,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以铝箔作为电极在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中进行电泳沉积制备石墨烯/铝复合薄膜,再借助高温高压烧结工艺缩短复合薄膜层间距并彻底去除含氧官能团,铝元素收缩形成纳米球颗粒,最终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石墨烯的二维平面进行声子传输,在石墨烯层间插入纳米颗粒改善纵向的热导率;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厚度可控性,具有结构强度大、导热系数高、各方向导热均匀、密度小、性能稳定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5份浓硝酸钠和168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30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90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36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2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铝复合薄膜;S6退火热处理:将步骤S5制得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放入气氛炉内,通入氮气,加热至300℃,恒温15min之后,通入氢气,升温至600℃进行退火热处理,恒温40min之后,自然冷却;S7热压成型:将步骤S6退火热处理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采用热压技术成型,油缸压力40MPa,压制温度620℃,自然冷却,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实施例2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3份浓硝酸钠和162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26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82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40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5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铝复合薄膜;S6退火热处理:将步骤S5制得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放入气氛炉内,通入氮气,加热至300℃,恒温18min之后,通入氢气,升温至660℃进行退火热处理,恒温50min之后,自然冷却;S7热压成型:将步骤S6退火热处理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采用热压技术成型,油缸压力40MPa,压制温度600℃,自然冷却,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实施例3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8份浓硝酸钠和174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36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96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42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8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n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0~20份浓硝酸钠和1600~180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20~40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n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80~100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n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n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n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30~50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6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铝复合薄膜;/nS6退火热处理:将步骤S5制得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放入气氛炉内,通入氮气,加热至300℃,恒温10~20min之后,通入氢气,升温至500~700℃进行退火热处理,恒温30~600min之后,自然冷却;/nS7热压成型:将步骤S6退火热处理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采用热压技术成型,油缸压力40MPa,压制温度600℃,自然冷却,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0~20份浓硝酸钠和1600~180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20~40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
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80~100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
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
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少春相波张荣张青原吴懿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