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模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822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蜡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冷却池内置有冷却水,还包括带动蜡模前进的输送带,输送带套设在传送辊上,驱动机构控制传送辊转动,带动输送带行走;冷却池包括入料区、冷却传送区、出料区;输送带置于冷却传送区,且输送带至少底部浸入到冷却水内,驱动机构置于冷却池外;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在受到水中上浮的蜡模顶压时会发生凹陷的柔软弹性材料。当将密度小于水的蜡模放置于水中时,受到浮力作用,蜡模的一部分嵌入柔软弹性材料内,跟随输送带一起前进。相比现有技术来说,这样使得蜡模完全浸入冷却水中,从而使蜡模冷却更加均匀,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工工作量小,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蜡模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造领域,特别涉及蜡模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蜡模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方式,蜡模铸造时需要将高温的蜡模冷却后使用;现有技术的蜡模冷却方式是将蜡模直接放在冷水中进行冷却,由于蜡模的密度比水小,会漂浮在水面上,因此蜡模不能完全浸没在水里,即蜡模有一部分会浸入到水里,有一部分会露出在水面之上;这样导致蜡模浸在水里面的部分与露出在水面外的部分冷却速度不一致,最终导致蜡模因不能整体同步冷却收缩而发生变形,严重影响铸件尺寸精度,针对这个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人工按压或翻转蜡模;如果由人工手持蜡模持续地按压或匀速翻转蜡模,则可以有效解决蜡模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但是人工工作量大,效率低,一个人同一时间最多能按压或翻转两个蜡模,如果间断按压或翻转蜡模,则仅能在一定程序上缓解而不能有效解决蜡模不能整体同步冷却收缩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使得蜡模一次性完全浸没在水里,使得蜡模冷却均匀,且操作较为简单的蜡模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蜡模冷却装置,所述蜡模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输送带将蜡模完全按压在冷却水中,并且所述输送带带动蜡模在冷却水里行走冷却,整个蜡模与冷却池内的冷却水充分接触,因而使得蜡模可以整体同步冷却,从而使得蜡模冷却的更加均匀;更重要的是,本技术的设计不需要人工对蜡模进行按压或翻转,人工工作量小,效率较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蜡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所述冷却池内置有冷却水,还包括带动蜡模前进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传送辊上,驱动机构控制传送辊转动,带动输送带行走;所述冷却池包括入料区、冷却传送区、出料区;所述输送带置于冷却传送区,且输送带至少底部浸入到冷却水内,所述驱动机构置于冷却池外;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在受到水中上浮的蜡模顶压时会发生凹陷的柔软弹性材料。首先将驱动机构的开关打开,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传送辊转动,所述传送辊带动冷却传送区的输送带开始传动;然后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蜡模从入料区放置于输送带前端,所述蜡模由于受到冷却水的浮力作用会上浮,上浮后的蜡模顶压所述柔软弹性材料,所述柔软弹性材料发生凹陷变形,所述蜡模的上部嵌于所述柔软弹性材料内,然后所述蜡模与输送带一起在冷却水里行走直至所述蜡模移动到输送带后端,随后,所述蜡模失去输送带的按压作用,受到浮力作用所述蜡模从出料区露出;最后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冷却后的蜡模收集起来即可。作为优选,还包括散热池,散热池与冷却池的之间设有热水管、冷水管和循环泵,在循环泵驱动下,所述冷却池内的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流入至散热池内;所述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流入冷却池内。通过散热池、循环泵的设置,使得冷却池与散热池内的水能进行循环交换,从而将冷却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流动起来,更好的对蜡模散热。具体来说,所述冷却池内的冷却水在冷却一部分蜡模后温度升高变成高温度的冷却水,高温度的冷却水经过热水管流入到散热池内,散热池对高温度的冷却水进行散热,使其降温变成低温度的冷却水后再经由冷水管流入冷却池内。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循环泵为一个,设置在冷水管上,循环泵将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泵入至冷却池内,使冷却池内水面高于散热池水面,冷却池内的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自行流向散热池。作为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循环泵为一个,设置在热水管上,循环泵将冷却池内的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泵入至散热池内,使散热池内水面高于冷却池水面,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自行流向冷却池。或者,所述循环泵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冷水管和热水管上,其中一个循环泵将冷却池内的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泵入至散热池内,另一个循环泵将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泵入至冷却池内。以上三种实现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热水管与冷却池相连的一端靠近冷却池的液面且与输送带的底部平齐,所述冷水管与散热池相连的一端靠近散热池的液面。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热水管能优先将冷却池内已经升温的冷却水导入到散热池内降温,也使得冷水管能优先将散热池内靠近液面已经降温的冷却水导入冷却池内,以此循环。作为优选,所述柔软弹性材料与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方式为:胶粘。作为优选,所述柔软弹性材料为海绵。由于海绵较为柔软且受到蜡模顶压时容易凹陷,当放置于冷却池内的蜡模受到浮力后,向上挤压海绵,海绵凹陷变形,同时蜡模的上部嵌于凹陷变形的海绵内,海绵将蜡模半包裹,同时带动蜡模随着输送带前进。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设于冷却池的侧壁上,且所述传送辊包括主动辊与从动辊,所述主动辊与驱动机构的电机相连。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蜡模冷却装置,将输送带置于冷却传送区,使得输送带对密度小于水的蜡模有向下的按压力,因而能将蜡模完全浸入冷却水中,从而使蜡模冷却更加均匀。进一步说,本技术在输送带外表面设有柔软弹性材料,可以使得处于冷却水里受到浮力的蜡模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柔软弹性材料内,因而可以带动蜡模与输送带一起前进。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不仅不需要人工对蜡模进行按压或翻转,而且蜡模可以一次性完全浸没在冷却水里冷却,使得蜡模实现了整体同步冷却,冷却的更加均匀;此外,本技术的人工工作量小,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蜡模冷却装置的冷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蜡模冷却装置的冷却池在放入蜡模冷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蜡模冷却装置的冷却池在放入蜡模冷却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海绵与蜡模之间相互挤压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1中蜡模冷却装置的冷却池与散热池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的右视图;图7本技术在实施例2中蜡模冷却装置的冷却池与散热池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各附图标记为:冷却池1;入料区101;冷却传送区102;出料区103;散热池2;热水管201;冷水管202;循环泵3;输送带4;蜡模5;传送辊6;主动辊601;从动辊602;海绵7;轴承8;安装座9;电机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蜡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所述冷却池内置有冷却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蜡模前进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传送辊上,驱动机构控制传送辊转动,带动输送带行走;所述冷却池包括入料区、冷却传送区、出料区;所述输送带置于冷却传送区,且输送带至少底部浸入到冷却水内,所述驱动机构置于冷却池外;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在受到水中上浮的蜡模顶压时会发生凹陷的柔软弹性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蜡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所述冷却池内置有冷却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蜡模前进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传送辊上,驱动机构控制传送辊转动,带动输送带行走;所述冷却池包括入料区、冷却传送区、出料区;所述输送带置于冷却传送区,且输送带至少底部浸入到冷却水内,所述驱动机构置于冷却池外;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在受到水中上浮的蜡模顶压时会发生凹陷的柔软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池,散热池与冷却池的之间设有热水管、冷水管和循环泵,在循环泵驱动下,所述冷却池内的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流入散热池内;所述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流入冷却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蜡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为一个,设置在冷水管上,循环泵将散热池内的低温度的冷却水经由冷水管泵入至冷却池内,使冷却池内水面高于散热池水面,冷却池内高温度的冷却水经由热水管自行流向散热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蜡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为一个,设置在热水管上,循环泵将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