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及其作为治疗宫颈癌药物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75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0
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及其作为治疗宫颈癌药物的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采用桑科榕属植物五指毛桃的干燥根茎,经过粉碎、溶剂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和制备液相等步骤获得异戊烯基黄酮。药理活性显示该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同时影响AKT/MAPK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该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具有抗宫颈癌作用,可作为抗宫颈癌药物开发的候选药物,对抗宫颈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及其作为治疗宫颈癌药物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是涉及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及其作为治疗宫颈癌药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癌症普查的结果显示,癌症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宫颈癌是女性常发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全世界女性的健康。据研究统计,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TorreLA,BrayF,SiegelRL,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12[J].CACancerJClin,2015,65(2):87-108.)。目前用于治疗宫颈癌症的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和较大的毒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资源丰富,所含化合物结构多样,很多化合物的结构新颖,无法人工合成。因此,从中药中发现活性化合物并开发成为抗宫颈癌的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五指毛桃(FicushirtaVahl.)为桑科榕属植物,关于该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而关于五指毛桃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报道。从五指毛桃中研究发现具有抗宫颈癌的化合物,并将其开发成为抗癌候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异戊烯基黄酮(6-prenylapigenin)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该异戊烯基黄酮,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影响AKT/MAPK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作为抗宫颈癌的候选药物的应用。所述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r>1)将五指毛桃的根茎粉碎,加入8~15倍量的溶剂回流提取若干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缩液;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物用水混悬,然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随后选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含异戊烯基黄酮的浓缩液;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通过硅胶柱层析法,选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得到5~10个馏分;4)将步骤3)所得的目标馏分经过ODS柱层析,用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10个馏分;5)将步骤4)所得的目标馏分经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得到异戊烯基黄酮。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甲醇-水、乙醇-水,当溶剂为水和乙醇的混合物时,混合后的乙醇浓度为10%~95%;所述回流提取的次数可为2~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可为1~3h;所述提取的温度可为60℃至提取溶剂的沸点温度。在步骤2)中,所述溶剂可采用水、甲醇、乙醇、丙酮、甲醇-水、乙醇-水、丙酮-水,当为甲醇-水、乙醇-水、丙酮-水时,混合流动相的体积比可为0︰100,30︰70,40︰60,60︰40,95︰5。在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可选自环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或正丁醇,其中混合流动相的体积比可为100︰0,95︰5,9︰1,8︰2,7︰3,6︰4,1︰1。在步骤4)中,所述甲醇-水体积比可为5︰95,1︰9,2︰8,3︰7,4︰6,1︰1,6︰4,7︰3,8︰2,9︰1,100︰0。所述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所述异戊烯基黄酮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同时能影响AKT/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所述异戊烯基黄酮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可作为抗宫颈癌的候选药物。本专利技术从五指毛桃(FicushirtaVahl.)中研究发现具有抗宫颈癌的化合物,采用桑科榕属植物五指毛桃的干燥根茎,经过粉碎、溶剂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和制备液相等步骤获得异戊烯基黄酮。本专利技术提供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药理活性显示该化合物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同时影响AKT/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提示该化合物具有抗宫颈癌作用,可作为抗宫颈癌药物开发的候选药物。本专利技术对抗宫颈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浓度化合物(0、10、20、30、40、50μΜ)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图2为不同浓度化合物(0、10、20、30、40μΜ)对HeLa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以及对PARP蛋白的影响。图3为不同浓度化合物(0、10、20、30μΜ)对p-ERK,p-JNK,p-p38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及结构鉴定1、化合物的制备:1)将五指毛桃的根茎粉碎,加入8倍量的1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h,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缩液。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物用水混悬,然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随后选用乙醇-水(0︰100,30︰70,40︰60,60︰40,95︰5)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含异戊烯基黄酮的浓缩液。3)将含异戊烯基黄酮的浓缩液通过硅胶柱层析法,二氯甲烷-甲醇(100︰0,95︰5,9︰1,8︰2,7︰3)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得到5个馏分。4)将步骤3)所得的第三个馏分经过ODS柱层析,用甲醇-水(5︰95,1︰9,2︰8,3︰7,4︰6)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个馏分。5)将步骤4)所得的第三个馏分经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得到异戊烯基黄酮。所述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可采用C18反相色谱柱,5μm,250×20mm,45%ACN/H2O,8.0mL/min。2、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H-NMR(600MHz,DMSO-d6):δH6.52(H,s,H-3),6.75(1H,s,H-8),7.91(2H,d,J=8.8Hz,H-2′,6′),6.92(2H,d,J=8.8Hz,H-3′,5′),3.22(2H,d,J=7.2Hz,H-1″),5.18(1H,m,H-2″),1.72(3H,s,H-4″),1.62(3H,s,H-5″),13.21(1H,s,5-OH);13C-NMR(150MHz,DMSO-d6):δC163.4(C-2),103.4(C-3),181.7(C-4),158.3(C-5),110.9(C-6),161.1(C-7),93.2(C-8),155.1(C-9),102.7(C-10),121.2(C-1′),128.4(C-2′,6′),116.0(C-3′,5′),162.1(C-4′),21.0(C-1″),122.3(C-2″),130.6(C-3″),25.5(C-4″),17.7(C-5″)。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1)将五指毛桃的根茎粉碎,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缩液。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物用水混悬,然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随后选用乙醇-水(0︰100,30︰70,60︰40,95︰5)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五指毛桃的根茎粉碎,加入8~15倍量的溶剂回流提取若干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缩液;/n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物用水混悬,然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随后选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含异戊烯基黄酮的浓缩液;/n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通过硅胶柱层析法,选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得到5~10个馏分;/n4)将步骤3)所得的目标馏分经过ODS柱层析,用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10个馏分;/n5)将步骤4)所得的目标馏分经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得到所述异戊烯基黄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指毛桃的根茎粉碎,加入8~15倍量的溶剂回流提取若干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浓缩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物用水混悬,然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随后选用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含异戊烯基黄酮的浓缩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通过硅胶柱层析法,选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得到5~10个馏分;
4)将步骤3)所得的目标馏分经过ODS柱层析,用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10个馏分;
5)将步骤4)所得的目标馏分经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得到所述异戊烯基黄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甲醇-水、乙醇-水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采用乙醇-水时,混合后的乙醇浓度为10%~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回流提取的次数为2~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3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姚新生田文静王光辉林挺叶贤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