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37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架,该车架包括与前车轮相邻近的前车架及与后车轮相邻近的后车架;控制器;电机,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至少其中之一传动联接至该电机;动力电池,设置在车架上,且该动力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蓄电池和蓄电池外壳,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外壳内,且蓄电池外壳与车架连接,所述蓄电池外壳靠近前车轮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轮的一侧与后车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的车架上,电动摩托车的重心靠前,电动摩托车以120km/h的最大时速行驶时,保持行驶稳定,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电动摩托车是电动车中的一种,其通过存储有电力的电池向电机提供电力,然后再经电机驱动该电动摩托车的后车轮转动,从而实现电动摩托车在路上行驶。2009年6月25日发布并在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电摩标准”)。该项标准将40kg以上且400kg以下,最高设计车速大于20km/h且不大于50km/h且由电驱动的两轮或三轮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者是电动摩托车,并将电动摩托车或轻便电动摩托车划入到机动车的范畴内。电动摩托车最高时速为50km/h以下,在该车速下电动摩托车的振动频率小,对车身强度的要求和动力电池的续航要求小。因此在将电动摩托车的车速提高至50km/h以上时,电动摩托车行驶时的振动频率增大,对电动摩托车的车身强度和动力电池的蓄电量的要求高。为了满足电动摩托车的车速能够达到50km/h以上,需要改进和提高电动摩托车的车身强度及电动摩托车在以最高时速行驶时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速在50km/h以上,且在行驶时安全性得以保障的电动摩托车。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架,该车架包括与前车轮相邻近的前车架及与后车轮相邻近的后车架;鞍座,设置在车架上;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仪表盘,设置在车架上;控制器;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架及后悬架,所述前车轮通过前悬架联接至车架,所述后车轮通过后悬架联接至车架;电机,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至少其中之一传动联接至该电机;动力电池,设置在车架上,且该动力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充电装置,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动力电池与该充电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沿着车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动力电池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一侧的车架上,控制器设置在动力电池上;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蓄电池和蓄电池外壳,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外壳内,且蓄电池外壳与车架连接,所述蓄电池外壳靠近前车轮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轮的一侧与后车架连接。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与前车轮相邻近的前车架及与后车轮相邻近的后车架,蓄电池外壳靠近前车轮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轮的一侧与后车架连接。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外壳上靠近前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架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其中前车架通过轴与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连接,后车架通过轴与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连接。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补偿支架,该补偿支架一端与前车架连接,另一端与后车架间连接,充电装置设置在补偿支架上可选的,所述补偿支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补偿杆和连接两个补偿杆的撑杆;补偿杆包括沿着电动摩托车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补偿杆体、沿着车架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补偿杆体、连接第一、第二补偿杆体的弯杆部及与第二补偿杆体连接的连杆部,连杆部与后车架连接,第一补偿杆体与前车架连接。可选的,所述车架靠近前车轮一侧设置有前保险杠。可选的,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电池保险杠,电池保险杠与蓄电池外壳相对应。可选的,所述电池保险杠包括第一杠体、与第一杠体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二杠体及与第二杠体连接的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杠体与前车架的的一侧连接,第二杠体与车架的另一侧连接。可选的,所述前车架上设置连接块,前保险杠通过螺钉与连接块一侧连接,电池保险杠通过螺钉与连接块另一侧连接。可选的,所述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及侧板,侧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壳体上;所述蓄电池外壳底部设置有多个凸部,两个相邻的凸部之间设置有垫块,且垫块的上端面与凸部的上端面持平,且垫块上设置有多个凹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的车架上,电动摩托车的结构紧凑,电动摩托车结构强度高,电动摩托车可达最大120km/h的时速行驶,且电动摩托车以最大时速行驶时,风阻小,形式安全性高。2、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的车架上,电动摩托车的重心靠前,电动摩托车以120km/h的最大时速行驶时,保持行驶稳定,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图1无车身覆盖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车架的立体图。图5为图1中车架的另一种状态立体图。图6为图1中动力电池的立体图。图7为图1中蓄电池的剖视图。图8为图1中动力电池水冷散热的立体图。图9为图8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10为图1中控制器水冷散热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12为图1中控制器风冷散热的立体图。图13为图1中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14为图1中充电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5为图13中充电装置的剖视图。图16为图1中充电接头和挡盖的剖面图。图17为图1中充电接头、塞帽和挡盖的剖面图。图18为图1中充电装置水冷散热的立体图。图19为图18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20为图1中控制器和电机共用水冷的散热立体图。图21为图20中水冷装置的立体图。图22为图21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23为图1中电机水冷散热的立体图。图24为图2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25为图1中前保险杠和电池保险杠的立体图。图26为图25的爆炸图。图27为图1中前保险杠的剖面图。图28为图1中脚撑车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接下来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对应基于乘骑者的视角的方向,且将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的描述为图1中所示的方向。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驱动类型的电动摩托车的立体图,且该图1为由后朝前看的立体图。图2为电动摩托车由左下方朝右上方看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摩托车10,包括车架20、前车轮11、后车轮12、鞍座13、仪表盘14、前悬架31、后悬架32、车身覆盖件40、电机50、动力电池60、控制器70、充电装置80、后边箱组件90、制动系统100、前导流罩43及转向系统110等,其中动力电池60、控制器70分别设置在车架20上。动力电池60向着控制器70和电机50提供电力,控制器70控制电机50工作,从而电机50带动后车轮12转动。充电装置80设置在车架20上,该充电装置80通过电线与公共电网连接,从而将公共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60充电。如图1-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包括:/n前车轮;/n后车轮;/n车架,该车架包括与前车轮相邻近的前车架及与后车轮相邻近的后车架;/n鞍座,设置在车架上;/n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n仪表盘,设置在车架上;/n控制器;/n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架及后悬架,所述前车轮通过前悬架联接至车架,所述后车轮通过后悬架联接至车架;/n电机,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至少其中之一传动联接至该电机;/n动力电池,设置在车架上,且该动力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n充电装置,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动力电池与该充电装置电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沿着车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动力电池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一侧的车架上,控制器设置在动力电池上;/n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蓄电池和蓄电池外壳,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外壳内,且蓄电池外壳与车架连接,所述蓄电池外壳靠近前车轮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轮的一侧与后车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110 CN 202022590643X1.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包括:
前车轮;
后车轮;
车架,该车架包括与前车轮相邻近的前车架及与后车轮相邻近的后车架;
鞍座,设置在车架上;
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
仪表盘,设置在车架上;
控制器;
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架及后悬架,所述前车轮通过前悬架联接至车架,所述后车轮通过后悬架联接至车架;
电机,所述前车轮或后车轮至少其中之一传动联接至该电机;
动力电池,设置在车架上,且该动力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充电装置,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动力电池与该充电装置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控制器及充电装置沿着车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动力电池及充电装置位于靠近前车轮一侧的车架上,控制器设置在动力电池上;
所述动力电池包括蓄电池和蓄电池外壳,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外壳内,且蓄电池外壳与车架连接,所述蓄电池外壳靠近前车轮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轮的一侧与后车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外壳上靠近前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蓄电池外壳靠近后车架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其中前车架通过轴与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连接,后车架通过轴与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补偿支架,该补偿支架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东陈志勇崔永刚廖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