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16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包括能够联接于装置流程中、用作输送溶液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设置有上游端小于下游端的锥形结构滤芯,所述滤芯将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分隔为内侧的主流道和外侧的滤液腔、且所述主流道和所述滤液腔之间仅通过所述滤芯上的滤孔联通,所述主管道上联接有能够与所述滤液腔相通的分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对正常流程的溶液进行分流引出及良好过滤除杂之技术效果,正常流程的溶液能够对滤芯所过滤下来的固体杂质形成优异的携带效果,滤芯能够可靠地保持清洁状态,以实现长效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管道内流动的溶液分流过滤器。
技术介绍
装置流程中所输送的溶液,除了保持其按正常流程输送之外,通常还需要在原流动通路上分流引出另作它用,例如络合铁脱硫生产线中就需要对脱硫溶液分流引出作化验分析、装置冲洗、药剂置换、设备冷却等之用。由于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液体、以及溶液在装置流程中发生反应做功,使得溶液中或多或少的含有固体颗粒和/或杂质(以下简称固体杂质),这就需要对分流引出另作它用的溶液进行过滤除杂处理。目前,对于此种管道内分流引出的溶液过滤处理,主要是以设置在主管道和分流管道之间的旋流分离器、篮式过滤器或Y型过滤器等实现。旋流分离器的过滤净化技术效果不佳,适用范围相对有限;篮式过滤器和Y型过滤器虽然能够对分流引出的溶液进行良好的过滤除杂处理,但其滤芯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而容易发生堵塞,滤芯的堵塞不仅会影响分流过滤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主管道内的溶液按正常流程的输送,这就需要频繁的进行滤芯更换或清洁处理,这些繁琐的操作亦会对分流过滤效果和溶液按正常流程输送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产能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管道内溶液需要分流过滤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达到良好的过滤除杂效果、又能够保持长效稳定运行的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包括能够联接于装置流程中、用作输送溶液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设置有上游端小于下游端的锥形结构滤芯,所述滤芯将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分隔为内侧的主流道和外侧的滤液腔、且所述主流道和所述滤液腔之间仅通过所述滤芯上的滤孔联通,所述主管道上联接有能够与所述滤液腔相通的分流管道。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为上游端直径小于下游端直径的台阶孔结构,所述滤芯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紧贴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的上游端和下游端。进一步的,所述滤芯的上游端以螺纹结构密封连接在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上游端,所述滤芯的下游端通过密封圈紧贴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下游端。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滤芯主要由紧贴在一起的内侧滤网和外侧支撑滤筒组成,所述支撑滤筒的环周开设有若干个导流滤孔,所述滤芯的过流面积大于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滤筒上的导流滤孔为斜孔结构,所述导流滤孔的流向与所述主管道的主流道流向之间呈5~30°夹角。所述支撑滤筒上的导流滤孔以环向排布的长条孔结构成型。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主管道的上游端具有上法兰盘、下游端具有下法兰盘。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分流管道的流体通道面积小于所述主管道的流体通道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以能够联接于装置流程中的主管道为基础,在其内部设置了能够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主流道和滤液腔的滤芯、以及在主管道上设置了能够与滤液腔相通的分流管道,主流道用作对装置流程中的溶液进行正常流程输送,分流管道在主流道和滤液腔之间形成压差而使滤芯引出、并过滤部分溶液,从而达到对正常流程的溶液进行分流引出及良好过滤除杂之技术效果,正常流程的溶液能够对滤芯所过滤下来的固体杂质形成优异的携带效果,滤芯能够可靠地保持清洁状态,以实现长效稳定运行;2.本技术分流管道上的控制阀,既能够对溶液实现精量化分流引出,又能够确保主流道和滤液腔之间的压差可靠形成,并灵活调节控制;3.本技术的主管道内部结构及其与滤芯之间的配合结构,既避免了未过滤净化的溶液进入滤液腔内,以保证分流引出溶液的质量,又能够确保分流管道影响下的主流道与滤液腔之间可靠地形成压差;4.本技术的滤芯结构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又能够对主流道内的溶液形成良好分流引导力,以保障分流引出、过滤除杂和主流携杂均可靠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主管道;2—滤网;3—支撑滤筒;4—主流道;5—滤液腔;6—分流管道;7—控制阀;8—上法兰盘;9—下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管道内流动的溶液分流过滤器,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主管道1、滤芯和分流管道6。其中,主管道1的上游端具有上法兰盘8、下游端具有下法兰盘9,主管道1通过上法兰盘8和下法兰盘9联接在装置流程的对应管线中,作为装置流程中输送溶液的一段通路。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为上游端直径小于下游端直径的台阶孔结构。具体的,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在对应于上法兰盘8处为径向内收的小直径结构,其余流体通道则为直径较大结构。为了能够与阀芯可靠连接,以保障阀芯布置的稳定性、以及在阀芯内、外之间能够形成压差,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具有螺纹结构。滤芯主要由滤网2和支撑滤筒3组成。具体的支撑滤筒3为匹配于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和下游端非等径结构的锥形结构,即支撑滤筒3的上游端匹配于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处,在支撑滤筒3的上游端外部亦设置有螺纹结构,该螺纹结构与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螺纹结构相匹配;支撑滤筒3的下游端匹配于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下游端处。支撑滤筒3的环周上开设有若干个导流滤孔,每个导流滤孔以环向排布的长条孔结构成型,即导流滤孔为长条孔结构,该长条孔的成型方向对应于支撑滤筒3的环周方向,通常支撑滤筒3的同一环周上成型有3至6条(例如3条、4条或5条等)导流滤孔。此外,支撑滤筒3上的每个导流滤孔为斜孔结构,该斜孔结构是指导流滤孔的流向(即上游至下游方向的朝向)与主管道1的主流道4流向(即上游至下游方向的轴向)之间构成约5~30°(例如10°、20°或30°等,优选15~30°)的夹角。滤网2的目数根据具体过滤精度要求而确定,不作特定要求,但其必然是远远小于支撑滤筒3上的导流滤孔的。滤网2通过环氧树脂等粘贴在支撑滤筒3的内部,将支撑滤筒3上的所有导流滤孔遮挡,即整个滤芯结构中滤网2处在内侧、支撑滤筒3处在外侧,这样能够防止被过滤下来的固体杂质在支撑滤筒3的导流滤孔内附着。通过上述滤芯结构可知,滤芯为上游端小于下游端的锥形结构;支撑滤筒3上的所有导流滤孔面积之和构成了整个滤芯的过流面积,要求滤芯的过流面积大于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面积,通常是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面积的数倍之多。上述结构的滤芯,通过支撑滤筒3上游端的螺纹结构密封连接在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通过支撑滤筒3下游端外周所套装的密封圈紧贴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下游端,由整个滤芯将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分隔为内侧的主流道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包括能够联接于装置流程中、用作输送溶液的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内设置有上游端小于下游端的锥形结构滤芯,所述滤芯将所述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分隔为内侧的主流道(4)和外侧的滤液腔(5)、且所述主流道(4)和所述滤液腔(5)之间仅通过所述滤芯上的滤孔联通,所述主管道(1)上联接有能够与所述滤液腔(5)相通的分流管道(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包括能够联接于装置流程中、用作输送溶液的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内设置有上游端小于下游端的锥形结构滤芯,所述滤芯将所述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分隔为内侧的主流道(4)和外侧的滤液腔(5)、且所述主流道(4)和所述滤液腔(5)之间仅通过所述滤芯上的滤孔联通,所述主管道(1)上联接有能够与所述滤液腔(5)相通的分流管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道(6)上设置有控制阀(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为上游端直径小于下游端直径的台阶孔结构,所述滤芯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紧贴所述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和下游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管道内溶液分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的上游端以螺纹结构密封连接在所述主管道(1)的流体通道上游端,所述滤芯的下游端通过密封圈紧贴所述主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广祥荆华孟献金袁玥邓远平聂凌汤成蔡新华程槟林飞贾鹏飞刘雪乐张玮宋洋苟平杨涛魏宏高利陈波谭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