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泡沫塑料成型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285992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泡沫塑料成型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一个模具可达到改变形状生产多种模型的效果,可及时调整形状,制作、使用方便;将模具松开固定框架的螺栓,清理出水垢再重新按制作方法再进行组装,方便快捷,模具做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尺寸不对,需要调整,不论尺寸大或小,操作一样,将模具紧固装置松开,放在模型样模板上按制作方法再操作一次;需更换产品时,如外形尺寸长和宽小于模具框架尺寸100mm以上,高度小于模具框架高度的一半以上,可以用原模具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泡沫塑料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泡沫塑料的成型都用金属型的模具制作,模具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铝,但是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如果再更换产品,需要再制作新的模具,费用大,浪费严重,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水垢出现,导致模具通水通气量变小,热量不能快速进入,导致加热时间变长或夹生。水不会快速冷却,导致冷却时间加长或模型变形,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水垢处理,清理时一般采用机械或用化学药品清理水垢时都会损伤模具,有时为方便处理达到效果,损伤通气孔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会导致模型外表面质量没有损坏前好。并且模具有一个使用寿命限制。达到一定时间磨损严重,则不能再使用。每个模型的模具制作过程很复杂,先机械制作,再用机加工车间制作泡沫塑料实型,进行浇注成铝模具毛坯。再模具壁上人工均匀打孔安装气塞,再经万能铣车床进行清洗,才算做成。模具制用成之后,在试生产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局部更改。如更改局部的部位变大,则会报废重新制作一个;如局部更改较小一般会打磨或铣去多余的部分,如需用补焊处补焊好等等。重新经过机加工设备进行打磨光滑,达到模型需要表面要求的效果。现有模具存在的问题:一个模型一个专用模具,模型多时费用大,且大部分重量大更换困难。容易结水垢清理困难等问题;制作尺寸不到位会调整或调整时需到模具制作厂返修,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泡沫塑料成型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根据铸件的内在成份,确定收缩率,再加上泡沫塑料收缩,确定模具尺寸;S2、确定分型面,以便将简单一个模型分成两个便于制作的上模、下模,或复杂模型分成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前模、后模等部分,分型面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成的模型;每个模具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腔室组成,两个相邻的腔室间的距离在20----80mm之间,每个腔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小框架组成;S4、再根据分型面制作出比铸件实际需求尺寸稍大点的模型样;S5、用制作好的模具框架,放在一平面上,模具框架的底边与平面完全接触平整对接,不能有空隙;S6、将一个分型面相对的两个部分,如上模型样和下模型样,其中上模的分型面朝下放在模具框架中心的平面上;如形状复杂时,可在侧部竖直或倾斜布置模具框架;S7、将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周围均匀涂上一层粘结剂,垂直装入框架内,并使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顶端与模型样上表面(完全接触,不能有空隙,如有空隙需将顶端打磨与模型样表面一样,并完全接触,平整的地方可用截面积大的杆或板,弧度较多,可用截面面积较小的杆,并在较厚的部位安装加料枪,同时安装上一定数量的透气塞的杆或板均匀布置在模型样上表面,并与上表面都均匀接触,不能有空隙;透气塞使用面积占该模具内腔总表面1--10%;S8、为使上模型样上表面与杆、板、透气塞的顶端紧密接触,杆另一端的突出完全显示上模型样的外型,且尺寸无偏差时,把模具框架内放置的杆或板、透气塞杆、加料枪挤紧固定好,再对模具组合后形成的内腔进行打磨清理或喷上涂料,使其内壁光滑,并保持内腔尺寸不发生变化;打磨内腔即打磨杆的前端面使其与模型样上表面完全接触,如有打磨后尺寸有变化需打开紧固装置,在其接触完全后再紧固;S9、按同样的方法,制作出下模或其它分型面相对应的两块模具;S10、将制作成上下、左右、前后模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空腔是一个完成的分型面分开前的模型,将每个模具与相邻的模具应有固定或限位装置,以便模具分开后再组装时模具型腔不会发生改变;S11、安装加料枪、芯块或镶块的自动装置需要的气缸或液压缸,制成完整的一套成型模具;S12、将制作好的模具安装到成型机上固定好,并连接好相应的水、蒸汽、真空负压管道。优选的,模具的杆、板、芯块、镶块、模具框架、小框架等是采用钢、铁、铝、铜、镁、钛等金属材料或其合金材料组成,或采用硬质塑料、树脂、橡胶、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其聚合、复合材料等制作而成,具有耐200-500℃高温,并在高温不会变软或发生变形,并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的材料制作而成,杆或板的前端可以是平面、斜面且平整光滑,杆形状可以是直线段或可以根据腔室的布置折成L形等需要的形状,前后两端面尽量水平,模具框架与小框架的形状水平截面形状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可根据铸件的形状进行搭配;小框架内的杆或板的长度比模具框架内的小,可用于局部时相当于截面面积大的杆或板,内部可以有透加装置或加料枪等。优选的,模具框架上安装有进、排水和进、排蒸汽的管道接口,模具模具框架结构边部有固定在成型机上、固定紧固模具框架自身或模具框架内放置的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装置,箱框边与成型机或箱框与箱框的连接部位、相邻的模具接触连接处应密封,如需开合处应密封槽内镶嵌有密封条,密封条截面成马蹄状型。优选的,杆或板可以是实心、中空、前端有实心或透气塞的空心杆,其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等形状,不规则的形状有C、W、V、T、Y、S、Z、或波浪形等可以制成不咬合或相互咬合的形状,根据情况,每种杆截面厚度或板厚度的平均在0.1mm--1000mm以上,截面根据模具要求,杆为空心时可减少模具重量便于组装、搬运、使用。优选的,在杆与杆、杆与板、板与板之间可以用粘结剂进行固定,该腔室高度或宽度为该部位杆或板的长度方向为的0.5-3倍。优选的,将上、下模具分开型面或交接面上模型空腔边缘的周围,均匀设置凸凹点或凸凹槽,呈点状或连续布置,便于固定模具,不使模具框架、内腔变形。优选的,采用中空的管子前端安装或镶嵌有透气塞,直径在2--12mm之间,透气塞的材质为铝、铜等材质,有缝隙式、点孔式等,或直接采用中空的管子,管内径0.1--2mm,中空管子可高出相邻板或杆20--500mm,所有中空通水蒸汽的管子末端相连接在模具框架上的进排水、汽的出入口处,通水、蒸汽的管道可分开使用,可合在一起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生产前,检查水、蒸汽压力与温度正常,各连接部分水、气、蒸汽不能有泄漏现现象,可移动和芯块或镶块运行正常,腔室内干净,无油污,透气孔无堵塞,成型机转动正常;S2、先用压缩空气对模具进行吹扫,扫去模具内腔室表面附着的水分,模具再进行预热;S3、手动或气动打开加料枪,加入泡沫塑料发泡颗粒,使腔室内每个部位都填充到位,;S4、相对的两个模具中交替加热,先打开其中的一面模具管道通入蒸汽,再打开另一模具通入蒸汽,压力在0.2-0.6Mpa,温度95-140℃,交替一次及一次以上,每次2-120秒;S5、整套预加热到位后,再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先根据铸件的内在成份,确定收缩率,再加上泡沫塑料收缩,确定模具尺寸;/nS2、确定分型面,以便将简单一个模型分成两个便于制作的上模、下模,或复杂模型分成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前模、后模等部分,分型面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成的模型;每个模具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腔室组成,两个相邻的腔室间的距离在20-80mm之间,每个腔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小框架组成;/nS4、再根据分型面制作出比铸件实际需求尺寸稍大点的模型样;/nS5、用制作好的模具框架,放在一平面上,模具框架的底边与平面完全接触平整对接,不能有空隙;/nS6、将一个分型面相对的两个部分,如上模型样和下模型样,其中上模的分型面朝下放在模具框架中心的平面上;如形状复杂时,可在侧部竖直或倾斜布置模具框架;/nS7、将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周围均匀涂上一层粘结剂,垂直装入框架内,并使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顶端与模型样上表面,不能有空隙,如有空隙需将顶端打磨与模型样表面一样,并完全接触,平整的地方可用截面积大的杆或板,弧度较多,可用截面面积较小的杆,并在较厚的部位安装加料枪,同时安装上一定数量的透气塞的杆或板均匀布置在模型样上表面,并与上表面都均匀接触,不能有空隙;透气塞使用面积占该模具内腔总表面1-10%;/nS8、为使上模型样上表面与杆、板、透气塞的顶端紧密接触,杆另一端的突出完全显示上模型样的外型,且尺寸无偏差时,把模具框架内放置的杆或板、透气塞杆、加料枪挤紧固定好,再对模具组合后形成的内腔进行打磨清理或喷上涂料,使其内壁光滑,并保持内腔尺寸不发生变化;打磨内腔即打磨杆的前端面使其与模型样上表面完全接触,如有打磨后尺寸有变化需打开紧固装置,在其接触完全后再紧固;/nS9、按同样的方法,制作出下模或其它分型面相对应的两块模具;/nS10、将制作成上下、左右、前后模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空腔是一个完成的分型面分开前的模型,将每个模具与相邻的模具应有固定或限位装置,以便模具分开后再组装时模具型腔不会发生改变;/nS11、安装加料枪、芯块或镶块的自动装置需要的气缸或液压缸,制成完整的一套成型模具;/nS12、将制作好的模具安装到成型机上固定好,并连接好相应的水、蒸汽、真空负压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根据铸件的内在成份,确定收缩率,再加上泡沫塑料收缩,确定模具尺寸;
S2、确定分型面,以便将简单一个模型分成两个便于制作的上模、下模,或复杂模型分成上模、下模、左模、右模、前模、后模等部分,分型面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成的模型;每个模具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腔室组成,两个相邻的腔室间的距离在20-80mm之间,每个腔室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小框架组成;
S4、再根据分型面制作出比铸件实际需求尺寸稍大点的模型样;
S5、用制作好的模具框架,放在一平面上,模具框架的底边与平面完全接触平整对接,不能有空隙;
S6、将一个分型面相对的两个部分,如上模型样和下模型样,其中上模的分型面朝下放在模具框架中心的平面上;如形状复杂时,可在侧部竖直或倾斜布置模具框架;
S7、将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周围均匀涂上一层粘结剂,垂直装入框架内,并使杆、板、透气塞杆、加料枪的顶端与模型样上表面,不能有空隙,如有空隙需将顶端打磨与模型样表面一样,并完全接触,平整的地方可用截面积大的杆或板,弧度较多,可用截面面积较小的杆,并在较厚的部位安装加料枪,同时安装上一定数量的透气塞的杆或板均匀布置在模型样上表面,并与上表面都均匀接触,不能有空隙;透气塞使用面积占该模具内腔总表面1-10%;
S8、为使上模型样上表面与杆、板、透气塞的顶端紧密接触,杆另一端的突出完全显示上模型样的外型,且尺寸无偏差时,把模具框架内放置的杆或板、透气塞杆、加料枪挤紧固定好,再对模具组合后形成的内腔进行打磨清理或喷上涂料,使其内壁光滑,并保持内腔尺寸不发生变化;打磨内腔即打磨杆的前端面使其与模型样上表面完全接触,如有打磨后尺寸有变化需打开紧固装置,在其接触完全后再紧固;
S9、按同样的方法,制作出下模或其它分型面相对应的两块模具;
S10、将制作成上下、左右、前后模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空腔是一个完成的分型面分开前的模型,将每个模具与相邻的模具应有固定或限位装置,以便模具分开后再组装时模具型腔不会发生改变;
S11、安装加料枪、芯块或镶块的自动装置需要的气缸或液压缸,制成完整的一套成型模具;
S12、将制作好的模具安装到成型机上固定好,并连接好相应的水、蒸汽、真空负压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塑料成型可变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杆、板、芯块、镶块、模具框架、小框架等是采用钢、铁、铝、铜、镁、钛等金属材料或其合金材料组成,或采用硬质塑料、树脂、橡胶、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其聚合、复合材料等制作而成,具有耐200-500℃高温,并在高温不会变软或发生变形,并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的材料制作而成,杆或板的前端可以是平面、斜面且平整光滑,杆形状可以是直线段或可以根据腔室的布置折成L形等需要的形状,前后两端面尽量水平,模具框架与小框架的形状水平截面形状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可根据铸件的形状进行搭配;
小框架内的杆或板的长度比模具框架内的小,可用于局部时相当于截面面积大的杆或板,内部可以有透加装置或加料枪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智郭乐乐王琪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佳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