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78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通过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设置于框架上,并配合上模座由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组成,形成全浮针的冲孔结构,冲孔行程小,整体模具占据空间小,可兼容各种冲孔设备,冲孔稳定性好,质量高,并且冲针可根据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进行自由选择,无需拆装,为使用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孔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冲孔设备是由手动泵或电动泵和工作头二部分组成,输油软管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密封可靠、快速,作业时无方向性限制,装拆方便,冲孔设备专门用于角铁、扁铁、铜、铝排等金属板片的打孔,特别适用于电力、建筑等行业在野外工地作业。冲孔设备的使用需要配合冲孔模具,目前,用于对板材进行冲孔的冲孔模具行程较大,占据空间大,难以跟各种冲孔设备兼容使用,并且冲针不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需要进行拆装,使用起来较为的不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冲孔模具行程大、占据空间大导致兼容性差并且冲针不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顶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该上模座包括有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该第一浮动板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下方并位于容置空间中,第一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第一浮动板与顶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弹簧;该第二浮动板可上下浮动设置于第一浮动板的正下方,第二浮动板位于下模座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下模座之间形成有供工件放入的缝隙,第二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冲针通孔,冲针通孔位于下料孔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第一浮动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该冲针定位板固定于第一浮动板的底面,冲针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定位孔;该浮动座体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上方,浮动座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浮动座体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容置槽;该冲针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定位孔中,冲针与冲针通孔相适配并位于冲针通孔中;该下压块可上下活动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并与冲针相适配;该上压块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顶板上,上压块穿过槽孔向下延伸并与下压块相适配;该水平滑块可水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中,该水平滑块与上压块相适配并控制上压块上下活动的位置;该驱动机构设置于浮动座体上并带动水平滑块来回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座包括有基板和叠设于基板表面上的芯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多个导孔,每一导孔中均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导柱,导柱自上而下穿过导孔与第一浮动板固定连接,该第一弹簧套设于导柱外,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导柱的头部和导孔的限位台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冲针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该导柱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固定螺栓自上而下穿过第二固定孔而与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浮动板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盲孔,该冲针定位板的底面凹设有第二盲孔,该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盲孔,该浮动座体的底面凹设有第四盲孔,该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嵌于第三盲孔和第四盲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块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弧形凸起,相邻两第一弧形凸起形成有第一弧形凹位,对应地,该水平滑块的底部具有多个第二弧形凸起,相邻两第二弧形凸起形成有第二弧形凹位;原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嵌于第一弧形凹位中,下压状态下,第二弧形凸起抵于第一弧形凸起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块呈倒U形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气缸固定在浮动座体的侧面,气缸的活塞杆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动座体包括有主体板、下盖板和上盖板,该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固定于主体板的上下表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设置于框架上,并配合上模座由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组成,形成全浮针的冲孔结构,冲孔行程小,整体模具占据空间小,可兼容各种冲孔设备,冲孔稳定性好,质量高,并且冲针可根据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进行自由选择,无需拆装,为使用带来便利。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再一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框架11、底板12、顶板13、侧板101、落料口102、容置空间103、槽孔104、导孔105、缝隙106、第三盲孔20、下模座21、基板22、芯板201、下料孔30、上模座31、第一浮动板311、第一容置槽32、第二浮动板321、冲针通孔322、第一盲孔33、冲针定位板331、定位孔332、第一固定孔333、第二盲孔34、浮动座体341、主体板342、下盖板343、上盖板35、冲针36、下压块37、上压块371、第一弧形凸起372、第一弧形凹位38、水平滑块381、第二弧形凸起382、第二弧形凹位39、驱动机构301、第一弹簧302、导柱3021、第二固定孔303、第二弹簧304、第三弹簧305、第二容置槽306、第四盲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框架10、下模座20以及上模座30。该框架10具有底板11和顶板12,该底板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101,该顶板12位于底板11的正上方,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102,该顶板12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103;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11与顶板之间连接有两侧板13,两侧板13左右排布,两侧板13与顶板12和底板11围构形成前后开口的容置空间102。该下模座20设置于底板11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102中,下模座20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201,该下料孔201位于落料口101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101,下料孔201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2包括有基板21和叠设于基板21表面上的芯板22。该上模座30包括有第一浮动板31、第二浮动板32、冲针定位板33、浮动座体34、冲针35、下压块36、上压块37、水平滑块38以及驱动机构39。该第一浮动板31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12的下方并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n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顶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n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n该上模座包括有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该第一浮动板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下方并位于容置空间中,第一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第一浮动板与顶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弹簧;该第二浮动板可上下浮动设置于第一浮动板的正下方,第二浮动板位于下模座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下模座之间形成有供工件放入的缝隙,第二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冲针通孔,冲针通孔位于下料孔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第一浮动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该冲针定位板固定于第一浮动板的底面,冲针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定位孔;该浮动座体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上方,浮动座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浮动座体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容置槽;该冲针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定位孔中,冲针与冲针通孔相适配并位于冲针通孔中;该下压块可上下活动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并与冲针相适配;该上压块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顶板上,上压块穿过槽孔向下延伸并与下压块相适配;该水平滑块可水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中,该水平滑块与上压块相适配并控制上压块上下活动的位置;该驱动机构设置于浮动座体上并带动水平滑块来回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框架、下模座以及上模座;
该框架具有底板和顶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落料口,该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顶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
该下模座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容置空间中,下模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下料孔,该下料孔位于落料口的上方并连通落料口;
该上模座包括有第一浮动板、第二浮动板、冲针定位板、浮动座体、冲针、下压块、上压块、水平滑块以及驱动机构;该第一浮动板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下方并位于容置空间中,第一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容置槽,第一浮动板与顶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弹簧;该第二浮动板可上下浮动设置于第一浮动板的正下方,第二浮动板位于下模座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下模座之间形成有供工件放入的缝隙,第二浮动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冲针通孔,冲针通孔位于下料孔的正上方,第二浮动板与第一浮动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该冲针定位板固定于第一浮动板的底面,冲针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定位孔;该浮动座体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顶板的上方,浮动座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浮动座体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容置槽;该冲针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定位孔中,冲针与冲针通孔相适配并位于冲针通孔中;该下压块可上下活动地放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并与冲针相适配;该上压块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顶板上,上压块穿过槽孔向下延伸并与下压块相适配;该水平滑块可水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中,该水平滑块与上压块相适配并控制上压块上下活动的位置;该驱动机构设置于浮动座体上并带动水平滑块来回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全浮针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有基板和叠设于基板表面上的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全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合志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饶艳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