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雪芹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71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创伤清创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支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盒,所述托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手托,所述手托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弹簧,所述手托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Y杆,所述托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气管,所述压气活塞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的内壁贯穿有压气T杆,所述联动Y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L杆,所述压气T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堵气活塞,所述堵气活塞与压气管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堵气弹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
本技术涉及创伤清创盘
,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
技术介绍
急诊科需要对手臂或者腿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清创,但是现有的创伤清创盘结构简单,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支撑,从而不能有效的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所以现在亟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解决了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支撑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盒,所述托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手托,所述手托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弹簧,所述手托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Y杆。所述托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气管,所述压气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气活塞,所述压气活塞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的内壁贯穿有压气T杆,所述联动Y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L杆,所述压气T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堵气活塞,所述堵气活塞的底部与压气管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堵气弹簧,所述压气管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气管。所述压气管相互远离一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补液活塞,所述补液管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补液喷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L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联动Y杆底部的两个限位L杆分别贯穿堵气活塞顶部的两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液管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补液管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固定穿插有橡胶柱,橡胶柱相互远离的一侧贯穿外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托包括手托滑块,手托滑块滑动连接在的内壁,手托滑块的顶部贯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半圆手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气管的底部与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补液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外壳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联动Y杆的中部依次贯穿托盒的底部与压气管的顶部与压气活塞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创伤清创盘在使用时,患者将受伤的肢体放置在手托的顶部,从而完成手托对受伤肢体的支撑,解决了现有清创盘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固定的问题。(2)、在方便对伤口清创的同时,托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因为肢体的放置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3)、在手托下移的同时,将补液管内消毒液充给补液喷头,将消毒液从补液喷头喷出,喷洒在伤口上,对伤口进行消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压气活塞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外壳、2托盒、201手托、202托弹簧、203联动Y杆、3压气管、301压气活塞、302换气孔、303压气T杆、304限位L杆、305堵气活塞、306堵气弹簧、307进气管、4补液管、401补液活塞、402补液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盒2,托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手托201,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弹簧202,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Y杆203。托盒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气管3,压气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气活塞301,压气活塞30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换气孔302,换气孔302的内壁贯穿有压气T杆303,联动Y杆20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L杆304,压气T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堵气活塞305,堵气活塞305的底部与压气管3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堵气弹簧306,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气管307。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补液管4,补液管4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补液活塞401,补液管4内壁的顶部与补液活塞401之间填充的有消毒液,补液管4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补液喷头402。该创伤清创盘在使用时,患者将受伤的肢体放置在手托201的顶部,从而完成手托201对受伤肢体的支撑,解决了现有清创盘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固定的问题。在方便对伤口清创的同时,托弹簧202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因为肢体的放置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手托201下移的同时,将补液管4内消毒液充给补液喷头402,将消毒液从补液喷头402喷出,喷洒在伤口上,对伤口进行消毒。工作原理:该创伤清创盘在使用时,患者将受伤的肢体放置在手托201的顶部,伤口竖直向上,从而完成手托201对受伤肢体的支撑,解决了现有清创盘不方便对手臂或者腿部进行固定的问题。在方便对伤口清创的同时,受肢体重力作用手托201向下移动,压缩托弹簧202,对手托201的下移起到缓冲的作用,托弹簧202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因为肢体的放置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手托201下移的同时带动联动Y杆203下移,从而推动向压气活塞301下移动,使得堵气活塞305堵塞换气孔302,推动压气管3内部的气体向补液管4移动,从而推动补液活塞401向补液喷头402移动,将补液管4内壁的顶部与补液活塞401之间填充的消毒液充给补液喷头402,将消毒液从补液喷头402喷出,喷洒在伤口上,对伤口进行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盒(2),所述托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手托(201),所述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弹簧(202),所述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Y杆(203);/n所述托盒(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气管(3),所述压气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气活塞(301),所述压气活塞(30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换气孔(302),所述换气孔(302)的内壁贯穿有压气T杆(303),所述联动Y杆(20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L杆(304),所述压气T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堵气活塞(305),所述堵气活塞(305)的底部与压气管(3)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堵气弹簧(306),所述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气管(307);/n所述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补液管(4),所述补液管(4)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补液活塞(401),所述补液管(4)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补液喷头(4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清创盘,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托盒(2),所述托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手托(201),所述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弹簧(202),所述手托(20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Y杆(203);
所述托盒(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气管(3),所述压气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气活塞(301),所述压气活塞(30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换气孔(302),所述换气孔(302)的内壁贯穿有压气T杆(303),所述联动Y杆(20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L杆(304),所述压气T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堵气活塞(305),所述堵气活塞(305)的底部与压气管(3)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堵气弹簧(306),所述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进气管(307);
所述压气管(3)相互远离一侧的底部固定穿插有补液管(4),所述补液管(4)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补液活塞(401),所述补液管(4)的顶部固定穿插有补液喷头(402)。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芹王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郑雪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