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12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衣袖、鸭绒填充物,羽绒服本体包括衣身前片、衣身后片,衣袖由梭织布外大片与针织布内小片缝制而成,梭织布外大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袖肘线以上部分为后臂部,袖肘线以下部分为前臂部,针织布内小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针织布内小片与梭织布外大片的拼接处且位于袖肘线位置处设有省位,梭织布外大片位于袖肘线的位置进行上下两处收量,使之微拱;衣身前片与衣身后片之间缝制有衣身侧针织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消费者户外穿着,驾车穿着以及自然甩臂时,袖肘部位的舒适度、伸长性和最佳活动量的三方面功能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拱形伸展袖羽绒服
本技术涉及服装的
,具体涉及拱形伸展袖羽绒服的技术。
技术介绍
生活质量以及文化种类的丰富,使得近年来,市场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走势,人们对于自身的需求更加明确化。男装市场,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开始让整个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原来单一的基本实用性,转而升级为健康,多用途,舒适以及美观时尚的特性上。所以,产品的竞争力和架构的丰富程度,是一个品牌或者企业最关键的主导因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产品细分就会丰富且精准,定向需求也就更加明确,比如,宴会穿着礼服,跑步穿着慢跑裤,户外运动注重功能性,旅游放松就会穿注重休闲性,这些称之为定向需求,细分产业链。对此,男装企业必须要精准定位,明确品牌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逐步提升品牌自身特性,辨识度以及差异化,必须要以创新思维来迎接挑战,做好每一件衣裳。为此尽量满足以下需要:1为满足消费者户外穿着,驾车穿着以及自然甩臂时,袖肘部位的舒适度、伸长性和最佳活动量的三方面功能性要求。2除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袖型上大下小,上臂与下臂的裁剪根据人体黄金比例值作为参考,以自然垂臂的微曲状态为依据,上身效果呈倒三角立体感,展现男人魅力。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时尚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便简约,结构简单的拱形伸展袖羽绒服,能够满足消费者户外穿着,驾车穿着以及自然甩臂时,袖肘部位的舒适度、伸长性和最佳活动量的三方面功能性要求。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衣袖、鸭绒填充物,羽绒服本体包括衣身前片、衣身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由梭织布外大片与针织布内小片缝制而成,所述梭织布外大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袖中线,袖中线与袖山线的交点构成袖点,袖肘线以上部分为后臂部,袖肘线以下部分为前臂部,所述针织布内小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缝合,梭织布外大片的前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前侧袖底缝线缝合,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的拼接处且位于袖肘线位置处设有省位,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袖底缝线且位于袖肘线的位置进行上下两处收量,使之微拱,微拱的拱起量是1cm~2cm,梭织布外大片的前臂部的袖中线与自然垂臂状态的竖直线的夹角15°~30°,袖肘弧度上提,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是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的0.375~0.5,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均是指经过袖肘线所在位置处的宽度;所述衣身前片与衣身后片之间缝制有衣身侧针织片。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袖山线由圆弧线段顺滑相连,位于袖点处的袖山线相切,位于袖点处的袖山线的圆弧的半径大于袖点到袖壮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用于增加袖山高的饱和度。所述针织布内小片宽度拉伸后的倍率为1.3~1.8倍,所述针织布内小片常态作用下回弹率98~100%。所述内小片宽度拉伸后的倍率为1.5倍,所述针织布内小片常态作用下回弹率100%。所述衣身侧针织片的上侧的宽度与下侧的宽度之差为1.2~1.8cm。所述衣身侧针织片的上侧的宽度为9cm与下侧的宽度10.5cm。本技术提供的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缝制出拱形伸展袖,其中针织布内小片的设计,由于具有拉伸与回弹的特性,因此袖臂具有伸展性以及透气性,故该拱形伸展袖符合人体力学,由于衣身前片与衣身后片之间缝制有衣身侧针织片,具有透气性;故本技术从结构廓形,面料特性方面,更能够达到户外运动,驾车以及自然甩臂时,袖臂的张力、舒适性、时尚度极佳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拱形伸展袖羽绒服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拱形伸展袖羽绒服衣侧身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拱形伸展袖羽绒服之衣袖裁片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拱形伸展袖羽绒服之拱形伸展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5、衣袖6、鸭绒填充物,羽绒服本体包括衣身前片7、衣身后片,衣袖6由梭织布外大片2与针织布内小片1缝制而成,梭织布外大片2设有袖山线21、前侧袖底缝线22、后侧袖底缝线23与袖口线24,还设置有袖肘线25、袖中线26,袖中线与袖山线的交点构成袖点27,袖肘线以上部分为后臂部28,袖肘线以下部分为前臂部29,针织布内小片1设有袖山线11、前侧袖底缝线12、后侧袖底缝线13与袖口线14,还设置有袖肘线15,针织布内小片1的后侧袖底缝线与梭织布外大片2的后侧袖底缝线的拼接处且位于袖肘线位置处设有省位3,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袖底缝线且位于袖肘线的位置进行上下两处收量,使之微拱,微拱的拱起量31是1cm~2cm,梭织布外大片的前臂部的袖中线291与自然垂臂状态的竖直线4的夹角15°~30°,袖肘弧度上提,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16是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的0.375~0.5,针织布内小片1的宽度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均是指经过袖肘线所在位置处的宽度。梭织布外大片的袖山线由圆弧线段顺滑相连,位于袖点处的袖山线相切,位于袖点处的袖山线的圆弧的半径大于袖点到袖壮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即增加袖山高的饱和度,具有高饱和度,产生横向张力。针织布内小片1宽度拉伸后的倍率为1.3~1.8倍,针织布内小片1拉伸后出现针织孔,便于透气,所述针织布内小片常态作用下回弹率98~100%,又利于保暖。针织布内小片1宽度拉伸后的倍率为1.5倍,所述针织布内小片常态作用下回弹率100%。衣身前片7与衣身后片之间缝制有衣身侧针织片8,衣身侧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衣袖、鸭绒填充物,羽绒服本体包括衣身前片、衣身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由梭织布外大片与针织布内小片缝制而成,所述梭织布外大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袖中线,袖中线与袖山线的交点构成袖点,袖肘线以上部分为后臂部,袖肘线以下部分为前臂部,所述针织布内小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n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缝合,梭织布外大片的前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前侧袖底缝线缝合,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的拼接处且位于袖肘线位置处设有省位,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袖底缝线且位于袖肘线的位置进行上下两处收量,使之微拱,微拱的拱起量是1cm~2cm,梭织布外大片的前臂部的袖中线与自然垂臂状态的竖直线的夹角15°~30°,袖肘弧度上提,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是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的0.375~0.5,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均是指经过袖肘线所在位置处的宽度;/n所述衣身前片与衣身后片之间缝制有衣身侧针织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形伸展袖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衣袖、鸭绒填充物,羽绒服本体包括衣身前片、衣身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由梭织布外大片与针织布内小片缝制而成,所述梭织布外大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袖中线,袖中线与袖山线的交点构成袖点,袖肘线以上部分为后臂部,袖肘线以下部分为前臂部,所述针织布内小片设有袖山线、前侧袖底缝线、后侧袖底缝线与袖口线,还设置有袖肘线;
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缝合,梭织布外大片的前侧袖底缝线与针织布内小片的前侧袖底缝线缝合,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后侧袖底缝线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后侧袖底缝线的拼接处且位于袖肘线位置处设有省位,所述梭织布外大片的后袖底缝线且位于袖肘线的位置进行上下两处收量,使之微拱,微拱的拱起量是1cm~2cm,梭织布外大片的前臂部的袖中线与自然垂臂状态的竖直线的夹角15°~30°,袖肘弧度上提,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是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的0.375~0.5,所述针织布内小片的宽度与梭织布外大片的宽度均是指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代丽娟张天刘海涛陈文锦徐嘉仪
申请(专利权)人: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