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925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包括送水水箱、支撑连杆、底基箱和护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水从滴水网格板,穿过像雨水一样滴落到护水机构上,更加贴合日常下雨状态,渗透饱和后的水再逐渐的被吸水棉吸收,水从吸水棉下端滴落到储肥箱内部,吸水棉饱和后,水又开始向护水机构内增加,最大化的模拟雨水在水稻根部的逐渐渗透,当水达到浮力圈下端时,带动升缩管上移,使得护水机构内部储存大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再通过同时按动第一控制头和第二控制头,进而将外通孔、内通孔和导水孔连通,模拟洪涝后淹没水的流失,最终完成水稻洪涝非生物胁迫鉴定,整体鉴定过程最大化的模拟洪涝的整个过程,提高鉴定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为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非生物胁迫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况任何非生物因素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干旱、洪涝、盐碱、矿物质缺乏以及不利的Ph等。在非生物胁迫中盐碱和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2个主要的胁迫因素,水稻也存在非生物胁迫。然而现如今的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对水稻的洪涝鉴定时,就是简单的对水稻表面注水,淹没一端时间后,再放水后进行水稻检测,这样对水稻的洪涝非生物胁迫鉴定误差较大,没有更好的模拟洪涝的始末,洪涝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容易体现。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通过花洒喷头均匀的向滴水网格板上不断注水,水从滴水网格板穿过像雨水一样滴落到护水机构上,随着注水量增加,滴落下的水滴速度和水量会越来越大,更加贴合日常下雨状态,随着水量的增加,水首先向储肥管内的水稻土内渗透,渗透饱和后再逐渐的被吸水棉吸收,随着吸收量的增加,水从吸水棉下端滴落到储肥箱内部,当储肥箱水满后,吸水棉饱和,水又开始向护水机构内增加,最大化的模拟雨水在水稻根部的逐渐渗透,提高鉴定的的准确性,随着升缩管内的水不断增加,当水达到浮力圈下端时,带动浮力圈上浮,进而带动升缩管上移,使得护水机构内部储存大量的水,都超过水稻根部以上,而且与送水水箱的送水速度,实现水稻被逐渐淹没的速度(一般为4-8小时),再通过同时按动第一控制头和第二控制头,带动第一环形圈与第二环形圈,进而将外通孔、内通孔和导水孔连通,模拟洪涝后淹没水的流失(一般为1-2天),淹没水的流失由快到慢,可通过刻度线来控制外通孔和内通孔与导水孔的间隙,进而控制淹没水的流失量,最终完成水稻洪涝非生物胁迫鉴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包括送水水箱、支撑连杆、底基箱和护水机构,支撑连杆上端连接送水水箱,且下端连接底基箱,护水机构固定设置在底基箱的上端中部;送水水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下侧面对称设置有摄像头,箱体上侧面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水管,入水管的另一端与花洒喷头的输出端连接,箱体下端相对设置有护水机构,护水机构包括升缩管,升缩管的上端连接有浮力圈,浮力圈由环形套和浮管构成,浮管内嵌在环形套上端,位于环形套的中部设置有延伸圈,且环形套的外壁内侧还设置有控制件,浮力圈的外壁面向下对着底基箱开设的透水槽,底基箱包括储肥箱,储肥箱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储肥箱的排水管,储肥箱的内侧设置有加固壳,位于加固壳的内侧设置有吸水棉,位于吸水棉的内侧设置有储肥管,储肥管的底部与储肥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控制件包括第一控制头和第二控制头,第一控制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圈,第二控制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圈,第一环形圈与第二环形圈通过弧形片活动连接。进一步地,花洒喷头位于箱体开设的储水腔内部,而位于储水腔的底部的箱体设置有滴水网格板,滴水网格板与延伸圈的入水口相对。进一步地,吸水棉为一种海绵材料制成的构件,且吸水棉的长度大于加固壳的长度,且小于储肥管的长度,吸水棉与储肥管的内侧连通。进一步地,升缩管为橡胶材料制成的水管,升缩管的内径等于储肥管的内径。进一步地,环形套上贯穿开展有外通孔和内通孔,外通孔和内通孔相连通,且直径相同,第一环形圈与第二环形圈的外侧也开设有导水孔,导水孔与外通孔和内通孔直径相同。进一步地,导水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环形圈与第二环形圈的内侧且位于相邻的导水孔的之间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外通孔和内通孔相匹配。进一步地,环形套位于第一控制头和第二控制头的上端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设置有五道,刻度线之间的间距等于四分之一外通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花洒喷头位于箱体开设的储水腔内部,而位于储水腔的底部的箱体设置有滴水网格板,滴水网格板与延伸圈的入水口相对,花洒喷头均匀的向滴水网格板上不断注水,水从滴水网格板穿过像雨水一样滴落到护水机构上,随着注水量增加,滴落下的水滴速度和水量会越来越大,更加贴合日常下雨状态,提高鉴定的的准确性。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吸水棉为一种海绵材料制成的构件,且吸水棉的长度大于加固壳的长度,且小于储肥管的长度,吸水棉与储肥管的内侧连通,随着水量的增加,水首先向储肥管内的水稻土内渗透,渗透饱和后再逐渐的被吸水棉吸收,随着吸收量的增加,水从吸水棉下端滴落到储肥箱内部,当储肥箱水满后,吸水棉饱和,水又开始向护水机构内增加,最大化的模拟雨水在水稻根部的逐渐渗透,提高鉴定的的准确性。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随着升缩管内的水不断增加,当水达到浮力圈下端时,带动浮力圈上浮,进而带动升缩管上移,使得护水机构内部储存大量的水,都超过水稻根部以上,而且与送水水箱的送水速度,实现水稻被逐渐淹没的速度(一般为4-8小时),再通过同时按动第一控制头和第二控制头,带动第一环形圈与第二环形圈,进而将外通孔、内通孔和导水孔连通,模拟洪涝后淹没水的流失(一般为1-2天),淹没水的流失由快到慢,可通过刻度线来控制外通孔和内通孔与导水孔的间隙,进而控制淹没水的流失量,最终完成水稻洪涝非生物胁迫鉴定,整体鉴定过程最大化的模拟洪涝的整个过程,提高鉴定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送水水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箱体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底基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储肥箱内部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护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控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浮力圈侧视剖切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的图6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送水水箱;11、箱体;111、储水腔;112、滴水网格板;12、摄像头;13、入水管;14、花洒喷头;2、支撑连杆;3、底基箱;31、储肥箱;311、加固壳;312、吸水棉;313、储肥管;32、透水槽;33、排水管;4、护水机构;41、升缩管;42、浮力圈;421、环形套;4211、外通孔;4212、内通孔;4213、刻度线;4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包括送水水箱(1)、支撑连杆(2)、底基箱(3)和护水机构(4),其特征在于:支撑连杆(2)上端连接送水水箱(1),且下端连接底基箱(3),护水机构(4)固定设置在底基箱(3)的上端中部;/n送水水箱(1)包括箱体(11),箱体(11)的下侧面对称设置有摄像头(12),箱体(11)上侧面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水管(13),入水管(13)的另一端与花洒喷头(14)的输出端连接,箱体(11)下端相对设置有护水机构(4),护水机构(4)包括升缩管(41),升缩管(41)的上端连接有浮力圈(42),浮力圈(42)由环形套(421)和浮管(422)构成,浮管(422)内嵌在环形套(421)上端,位于环形套(421)的中部设置有延伸圈(43),且环形套(421)的外壁内侧还设置有控制件(44),浮力圈(42)的外壁面向下对着底基箱(3)开设的透水槽(32),底基箱(3)包括储肥箱(31),储肥箱(3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储肥箱(31)的排水管(33),储肥箱(31)的内侧设置有加固壳(311),位于加固壳(311)的内侧设置有吸水棉(312),位于吸水棉(312)的内侧设置有储肥管(313),储肥管(313)的底部与储肥箱(3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n控制件(44)包括第一控制头(441)和第二控制头(442),第一控制头(4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圈(443),第二控制头(4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圈(444),第一环形圈(443)与第二环形圈(444)通过弧形片(445)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包括送水水箱(1)、支撑连杆(2)、底基箱(3)和护水机构(4),其特征在于:支撑连杆(2)上端连接送水水箱(1),且下端连接底基箱(3),护水机构(4)固定设置在底基箱(3)的上端中部;
送水水箱(1)包括箱体(11),箱体(11)的下侧面对称设置有摄像头(12),箱体(11)上侧面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水管(13),入水管(13)的另一端与花洒喷头(14)的输出端连接,箱体(11)下端相对设置有护水机构(4),护水机构(4)包括升缩管(41),升缩管(41)的上端连接有浮力圈(42),浮力圈(42)由环形套(421)和浮管(422)构成,浮管(422)内嵌在环形套(421)上端,位于环形套(421)的中部设置有延伸圈(43),且环形套(421)的外壁内侧还设置有控制件(44),浮力圈(42)的外壁面向下对着底基箱(3)开设的透水槽(32),底基箱(3)包括储肥箱(31),储肥箱(3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储肥箱(31)的排水管(33),储肥箱(31)的内侧设置有加固壳(311),位于加固壳(311)的内侧设置有吸水棉(312),位于吸水棉(312)的内侧设置有储肥管(313),储肥管(313)的底部与储肥箱(3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
控制件(44)包括第一控制头(441)和第二控制头(442),第一控制头(4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圈(443),第二控制头(4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圈(444),第一环形圈(443)与第二环形圈(444)通过弧形片(445)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非生物胁迫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花洒喷头(14)位于箱体(11)开设的储水腔(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华孙世臣白良明曹良子周劲松洛育杨光王彤彤王雪扬夏天舒谢婷婷王荣升殷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