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电路盒后端设散热模块,盒内自散热模块前端起自后至前依次设置恒温模块、热传导模块、电路板与探测器测量模块;探测器测量模块设置在电路板上,以测量端朝前,探测器测量模块于后端通过尼龙螺丝装配在热传导模块的前端;热传导模块以黄铜为材质,前端嵌装热敏电阻,后端通过尼龙螺丝固装于恒温模块的前端,热敏电阻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恒温模块嵌装于隔热垫中,后端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散热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温控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野外光谱辐射测量仪器提供稳定可靠的辐射测量模块,实现地表和大气参数的稳定观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
本技术涉及光辐射测量、卫星遥感器定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
技术介绍
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光学遥感卫星的数量、种类和定标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升需求。有效卫星载荷在轨期间的性能衰变是持续的,只有保证载荷得到及时的校准和校正,才能区分地球系统的真实变化与载荷自身的衰变。针对光学遥感卫星高频次、高时效和高精度定标的新技术需求,采用人工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定标需求,为此国际上提出了自动化定标的思路,采用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观测设备,实现场地和大气参数的全自动观测,实现遥感卫星实时的衰减校正能力。为了实现卫星定标参数的自动化长期观测,需要保证设备野外工作的功能和性能,其中仪器工作温度的适应性需要得到保证,在不同野外环境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可以长期稳定地观测野外的地表及大气参数,可以为卫星的自动化定标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以期能够实现野外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温度稳定性,基于光谱探测模块的应用,为野外的光谱辐射测量仪器提供稳定可靠的辐射测量模块,实现地表和大气参数的稳定观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其结构特点是:电路盒后端设散热模块,盒内自散热模块前端起自后至前依次设置恒温模块、热传导模块、电路板与探测器测量模块;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测量端朝前,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于后端通过尼龙螺丝装配在热传导模块的前端;所述热传导模块以黄铜为材质,前端嵌装用于检测探测器测量模块温度的热敏电阻,后端通过尼龙螺丝固装于恒温模块的前端,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恒温模块嵌装于隔热垫中,后端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散热模块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温控器件。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内置有散热风扇的翅片式散热结构。所述隔热垫为聚四氟乙烯材质,呈中部设安装孔的矩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外形尺寸适配于所述恒温模块。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模块、设有电温控器件的恒温模块、嵌装有热敏电阻的黄铜材质的热传导模块配合于探测器测量模块,加之采用尼龙螺丝、导热硅脂,实现对探测器测量模块热量的及时传导,实现散热与温度调节,从而实现野外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温度稳定性,基于光谱探测模块的应用,为野外的光谱辐射测量仪器提供稳定可靠的辐射测量模块,有助于实现卫星在轨定标中的地表和大气参数的稳定观测,在光辐射测量、卫星遥感器定标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示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应用示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路盒;2散热模块;3散热风扇;4恒温模块;5隔热垫;6安装孔;7热传导模块;8热敏电阻;9电路板;10探测器测量模块;11尼龙螺丝;12光谱探测模块;13光纤接头;14狭缝;15反射镜;16光栅;17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结构设置如下:电路盒后端设散热模块,盒内自散热模块前端起自后至前依次设置恒温模块、热传导模块、电路板与探测器测量模块;探测器测量模块设置在电路板上,以测量端朝前,探测器测量模块于后端通过尼龙螺丝装配在热传导模块的前端;热传导模块以黄铜为材质,前端嵌装用于检测探测器测量模块温度的热敏电阻,后端通过尼龙螺丝固装于恒温模块的前端,热敏电阻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恒温模块嵌装于隔热垫中,后端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散热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温控器件。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散热模块为内置有散热风扇的翅片式散热结构,利用散热风扇进行热量传导。隔热垫为聚四氟乙烯材质,呈中部设安装孔的矩形结构,安装孔外形尺寸适配于恒温模块。组装时,可先将嵌装在隔热垫中的恒温模块用导热硅脂粘接到散热模块的前端上,然后将热传导模块以后端正对、放置到恒温模块的前端,之间利用隔热尼龙螺丝固定。探测器测量模块固定到电路板上后,以后端正对、放置到热传导模块的前端,与热传导模块之间也利用隔热尼龙螺丝固定,上述各模块组装好后,整体装配到电路盒中,与电路盒之间通过隔热尼龙螺丝固定。探测器测量模块内部集成有高精度制冷模块,实现内冷外热的效果,热量从探测器测量模块的后端导出,由热传导模块上的热敏电阻检测其实时温度,并由黄铜材质的热传导模块将探测器测量模块导出的热量传递至恒温模块,恒温模块通过电温控器件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并利用后端的散热模块将热量及时散出。在本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应用示例:本实施例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可以与光谱探测模块结合使用。电路盒前端作为安装端面,外形尺寸按照与光谱探测模块安装端相适配设置,组装时二者之间设密封垫。光谱探测模块包括有光纤接头、狭缝、反射镜、光栅,将固定和调试好的光谱探测模块与本实施例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组装,得到的整体模块如图2与图3所示。应用时将外接光纤插入光纤接头,通过整体模块可以实现短波红外波段的光谱探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其特征是:/n电路盒前端后端设散热模块,盒内自散热模块前端起自后至前依次设置恒温模块、热传导模块、电路板与探测器测量模块;/n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测量端朝前,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于后端通过尼龙螺丝装配在热传导模块的前端;/n所述热传导模块以黄铜为材质,前端嵌装用于检测探测器测量模块温度的热敏电阻,后端通过尼龙螺丝固装于恒温模块的前端,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n所述恒温模块嵌装于隔热垫中,后端通过导热硅脂粘接在散热模块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相连的电温控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野外温度环境的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模块,其特征是:
电路盒前端后端设散热模块,盒内自散热模块前端起自后至前依次设置恒温模块、热传导模块、电路板与探测器测量模块;
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测量端朝前,所述探测器测量模块于后端通过尼龙螺丝装配在热传导模块的前端;
所述热传导模块以黄铜为材质,前端嵌装用于检测探测器测量模块温度的热敏电阻,后端通过尼龙螺丝固装于恒温模块的前端,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超,李新,张权,张艳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