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31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包括固定架和设置在固定架顶部的置物组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靠后方且位于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架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送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漏检验工装技术领域。该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检验工位,单次可以对多个金属壳体进行测漏检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且降低了产品测漏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拉动拉手,使卡接头脱离卡槽,即可更换底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不同的底座,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检验,扩大了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
本技术涉及测漏检验工装
,具体为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
技术介绍
在金属外壳封装行业产品制作流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以表征其封装产品密封效果,目前常规的技术多采用喷氦法氦质谱检漏方法,工装单孔检测,使用简便。公告号为CN2102690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测漏检验工装,该方案通过底座上的通孔向待检测零件内部注气检验待检测零件是否漏气从而检测待检测零件的密封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通过把手的转动带动顶座向下运动紧密接触待检测零件,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但是上述参考案例依然存在以下缺陷:每个检测工装一次只能检测一个工件,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底座无法更换,只能检测相同规格的工件,适用范围小,实用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解决了每个检测工装一次只能检测一个工件,工作量大,效率低,以及底座无法更换,只能检测相同规格的工件,适用范围小,实用性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包括固定架和设置在固定架顶部的置物组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靠后方且位于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架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送气组件。所述置物组件包括放置在固定架顶部的底座,并且底座通过限位机构固定在挡板的前方,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4个放置槽,4个所述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贯穿底座、橡胶垫和放置槽并延伸至放置槽的内部,所述进气管与放置槽的中轴线重合,且数量与放置槽数量相同。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并且压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轨分别与支撑架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架内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顶部贯穿固定槽和固定架并延伸至固定架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卡接头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卡接头的一端贯穿固定槽和固定架并延伸至固定架的前方,所述底座正面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接头相适配的卡槽。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位于固定架前方的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卡接头的正面与固定槽内壁的正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活动杆表面的弹簧。优选的,所述送气组件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表面连通有分流软管,所述分流软管远离主管道的一端通过连接头与进气管的底端相连通。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多孔测漏检验工装,通过置物组件包括放置在固定架顶部的底座,底座的顶部开设有4个放置槽,进气管与放置槽的中轴线重合,且数量与放置槽数量相同,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检验工位,单次可以对多个金属壳体进行测漏检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且降低了产品测漏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2)、该多孔测漏检验工装,通过底座通过限位机构固定在挡板的前方,底座正面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接头相适配的卡槽,活动杆位于固定架前方的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拉手,拉动拉手,使卡接头脱离卡槽,即可更换底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不同的底座,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检验,扩大了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置物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送气系统的立体图。图中:1固定架、2置物组件、21底座、22放置槽、23进气管、24橡胶垫、3支撑架、4挡板、5支撑板、6送气组件、61主管道、62分流软管、63连接头、7限位机构、71固定槽、72第二滑轨、73卡接头、74活动杆、75拉手、76弹簧、77卡槽、8液压缸、9压板、10第一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包括固定架1和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置物组件2,固定架1的顶部开设有与放置槽22数量对应的通孔(4个),以便进气管23能够顺利穿过固定架1,固定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8,液压缸8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3并延伸至支撑架3的内部,液压缸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9,压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对工件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压板9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轨10分别与支撑架3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固定架1顶部的靠后方且位于支撑架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4,挡板4与限位机构7相互配合能够将底座21固定,固定架1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送气组件6。请参阅图3和图5,置物组件2包括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底座21,底座21上设置有多个检验工位,单次可以对多个金属壳体进行测漏检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且降低了产品测漏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并且底座21通过限位机构7固定在挡板4的前方,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4个放置槽22,4个放置槽22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4,底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3,进气管23的顶端贯穿底座21、橡胶垫24和放置槽22并延伸至放置槽22的内部,进气管23与放置槽22的中轴线重合,且数量与放置槽22数量相同。请参阅图4,限位机构7包括开设在固定架1内部的固定槽71,固定槽71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二滑轨72滑动连接有卡接头73,卡接头73的顶部贯穿固定槽71和固定架1并延伸至固定架1的上方,卡接头7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74,活动杆74远离卡接头73的一端贯穿固定槽71和固定架1并延伸至固定架1的前方,底座21正面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接头73相适配的卡槽77,活动杆74位于固定架1前方的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拉手75,卡接头73的正面与固定槽71内壁的正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活动杆74表面的弹簧76,拉动拉手75,使卡接头73脱离卡槽77,即可更换底座2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不同的底座21,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检验,扩大了适用范围。请参阅图6,送气组件6包括主管道61,主管道61与外部喷气装置连通,主管道61的表面连通有分流软管62,分流软管62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分流软管62远离主管道61的一端通过连接头63与进气管23的底端相连通。使用时,将待检验金属外壳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包括固定架(1)和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置物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固定架(1)顶部的靠后方且位于支撑架(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固定架(1)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送气组件(6);/n所述置物组件(2)包括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底座(21),并且底座(21)通过限位机构(7)固定在挡板(4)的前方,所述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4个放置槽(22),4个所述放置槽(22)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4),所述底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3),所述进气管(23)的顶端贯穿底座(21)、橡胶垫(24)和放置槽(22)并延伸至放置槽(22)的内部,所述进气管(23)与放置槽(22)的中轴线重合,且数量与放置槽(22)数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包括固定架(1)和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置物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固定架(1)顶部的靠后方且位于支撑架(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固定架(1)内壁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送气组件(6);
所述置物组件(2)包括放置在固定架(1)顶部的底座(21),并且底座(21)通过限位机构(7)固定在挡板(4)的前方,所述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4个放置槽(22),4个所述放置槽(22)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4),所述底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3),所述进气管(23)的顶端贯穿底座(21)、橡胶垫(24)和放置槽(22)并延伸至放置槽(22)的内部,所述进气管(23)与放置槽(22)的中轴线重合,且数量与放置槽(22)数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测漏检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3)并延伸至支撑架(3)的内部,所述液压缸(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9),并且压板(9)的两侧均通过第一滑轨(10)分别与支撑架(3)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飞姜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伊丰电子封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