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812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涉及地热能技术领域。包括地热井,所述地热井井内设置有热出管和冷入管,且热出管和冷入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出管阀和冷入管阀,所述热出管和冷入管远离地热井的一端与热交换器固定焊接,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管道与消耗装置进行连接,所述热出管和冷入管上分别开设有螺纹槽。该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基于预热循环管道设置有冷入管阀和热出管阀,能够通过电热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对预热循环管道内部的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能够防止间接性地热能供暖系统产生热胀冷缩,而对热出管和冷入管接口处以及其本身的影响,大幅度的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热能
,具体为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液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进行地热能供暖,而现有的地热能供暖系统并没有设置有完善的余热系统,导致在进行间接性地热能供暖时,倒水管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而发生局部损伤,使得接头处发生漏水的现象,大幅度的降低了地热能供暖系统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包括地热井,所述地热井井内设置有热出管和冷入管,且热出管和冷入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出管阀和冷入管阀,所述热出管和冷入管远离地热井的一端与热交换器固定焊接,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管道与消耗装置进行连接,所述热出管和冷入管上分别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热出管的螺纹槽上与预热循环管道的一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冷入管上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的中间部位密封焊接有电热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预热循环管道靠近热出管螺纹槽和冷入管螺纹槽的端口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电热控制装置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控水阀,所述电热控制装置通过水管与增压水泵连接,且增压水泵上连接有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水源,所述循环控水阀为电子控制阀。优选的,所述热出管靠近热出管阀的部位上设置有温控传感器。优选的,所述预热循环管道上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热出管上通过排气管与气阀固定焊接,且排气管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热出管阀和冷入管阀为电子控制阀,且热出管阀和冷入管阀为同开同关设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基于预热循环管道设置有冷入管阀和热出管阀,能够通过电热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对预热循环管道内部的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能够防止间接性地热能供暖系统产生热胀冷缩,而对热出管和冷入管接口处以及其本身的影响,大幅度的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出管、2冷入管、3热交换器、4消耗装置、5预热循环管道、6电热控制装置、7冷入管阀、8热出管阀、9增压水泵、10温控传感器、11过滤装置、12地热井、13单向阀、14循环控水阀、15热交换管道、16气阀、17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包括地热井12,地热井12井内设置有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且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出管阀8和冷入管阀7,热出管1和冷入管2远离地热井12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固定焊接,热交换器3通过热交换管道15与消耗装置4进行连接,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开设有螺纹槽,热出管1的螺纹槽上与预热循环管道5的一端进行螺纹连接,预热循环管道5的另一端与冷入管2上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预热循环管道5的中间部位密封焊接有电热控制装置6。进一步的是,预热循环管道5靠近热出管1螺纹槽和冷入管2螺纹槽的端口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3,单向阀13能够使得预热循环管道5内的水流始终处于同一方向流动。进一步的是,电热控制装置6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控水阀14,电热控制装置6通过水管与增压水泵9连接,且增压水泵9上连接有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水源,循环控水阀14为电子控制阀。进一步的是,热出管阀8和冷入管阀7为电子控制阀,且热出管阀8和冷入管阀7为同开同关设置。进一步的是,热出管1靠近热出管阀8的部位上设置有温控传感器10。值得注意的是,预热循环管道5上设置有过滤装置11,过滤装置11中设置有过滤网。热出管1上通过排气管17与气阀16固定焊接,且排气管17为三角形。本技术中基于预热循环管道设置有冷入管阀和热出管阀,能够通过电热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对预热循环管道内部的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能够防止间接性地热能供暖系统产生热胀冷缩,而对热出管和冷入管接口处以及其本身的影响,大幅度的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热交换效率。使用时,在需要使用地热井12进行热交换处理时,只需要先将冷入管阀7和热出管阀8关闭,使得位于地热井12内部的冷入管阀7和热出管阀8处于一个密封状态,然后通过增压水泵9对预热循环管道5进行纯净水的注入,然后通过电热控制装置6对预热循环管道5内部的水进行逐渐的加热,在单向阀13的作用下,预热循环管道5内部的水流只能够通过电热控制装置流入冷入管2,然后在通过热交换器3流入热出管1,随着电热控制装置6的不断加热,预热循环管道5内部的流动水的温度也在不断的加热,相应的热出管1的温度也在不断的加热,此时已经完成整体系统的预热工作。然后将冷入管阀7和热出管阀8打开,再讲循环控水阀14关闭,就能够使得整体地热供暖系统进入正常的地热换热工作中。若整体系统管道内存在气体,可能会降低整体系统的换热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了地热能供暖的使用效率,本技术中设置的气阀16和排气管17能够有效的避免整体系统管道内存在气体。在预热循环管道5上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1,能够在进行预热过程中,对系统管道内存在的杂物进行过滤清理,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包括地热井(1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井(12)井内设置有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且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出管阀(8)和冷入管阀(7),所述热出管(1)和冷入管(2)远离地热井(12)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固定焊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热交换管道(15)与消耗装置(4)进行连接,所述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热出管(1)的螺纹槽上与预热循环管道(5)的一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5)的另一端与冷入管(2)上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5)的中间部位密封焊接有电热控制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包括地热井(1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井(12)井内设置有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且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出管阀(8)和冷入管阀(7),所述热出管(1)和冷入管(2)远离地热井(12)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固定焊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热交换管道(15)与消耗装置(4)进行连接,所述热出管(1)和冷入管(2)上分别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热出管(1)的螺纹槽上与预热循环管道(5)的一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5)的另一端与冷入管(2)上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预热循环管道(5)的中间部位密封焊接有电热控制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循环管道(5)靠近热出管(1)螺纹槽和冷入管(2)螺纹槽的端口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供暖系统的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渭南市产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