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804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包括凝液管、凝液管线、列管式冷却器和凝液泵,凝液管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列管式冷却器连接,列管式冷却器的出口阀与凝液缓冲罐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缓冲罐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凝液泵的入口阀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设置有监测凝液质量的监测器,监测器的输入端与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另设的凝液管线连接,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凝液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对合格凝液进行收集的外送线路和对不合格凝液进行回收的循环线路。此方案不仅能使凝液的温度降低至适当的温度,且实现了凝液稳定的送至除盐水罐;增加了在线监测器,有效保障了回收的凝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
本技术属于焦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中,大多情况都会利用蒸汽加热,加热后的蒸汽凝液再次送到除盐水罐进行反复利用。而在一般情况下,凝液的温度一旦达到140℃左右,凝液的压力及外送量均不大稳定,会导致除盐水罐无法正常接收。这样下来,高温凝液无法正常回收,对一些化工企业带来较大的困扰,影响了能源的再次利用。即使现在对蒸汽凝液进行了降温处理,然后再送至除盐水罐,却无法保证凝液的质量,凝液中可能会掺杂有化工产品,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含有可燃性气体或危险气体,对凝液的反复使用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不仅可以使凝液的温度降低至适当的温度,而且实现了凝液稳定的送至除盐水罐,同时增加了在线监测器,有效保障了回收的凝液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凝液管、凝液管线、列管式冷却器和凝液泵,凝液管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用于凝液降温的列管式冷却器相连接,列管式冷却器的出口阀与凝液缓冲罐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凝液泵的入口阀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设置有监测凝液质量的监测器,监测器的输入端与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另设的凝液管线连接,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凝液泵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对合格凝液进行收集的外送线路和对不合格凝液进行回收的循环线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监测器是由一个玻璃器皿、气体探测仪和凝液检测仪组成,玻璃器皿通过所述凝液管线与所述凝液缓存罐的出口阀相连接,气体探测仪固定卡接在玻璃器皿的内壁顶部,玻璃器皿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检测仪,凝液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外送线路是由一个第一闸阀和除盐水罐组成的,第一闸阀与所述凝液泵的输出端连接,除盐水罐通过所述凝液管线与第一闸阀连接。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循环线路是由一个第二闸阀和循环管线组成的,第二闸阀与所述凝液泵的输出端连接,循环管线连接第二闸阀的输出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列管式冷却器由外部的壳体和内部的冷却器组成。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凝液泵分别设有线路连接第一闸阀与第二闸阀的信号输入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列管式冷却器外部的壳体由筒体、分水盖和回水盖组成;所述列管式冷却器内部的冷却器由冷却器管、定孔盘、动孔盘、折流板等组成,冷却器管的两端与定孔盘、动孔盘连接,设置有外体法兰和定孔盘连接。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所述气体探测仪由MQ-2气体传感器、模数转换器、AT89C51单片机和蜂鸣器组成,MQ-2气体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AT89C51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AT89C51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蜂鸣器。采用本技术方案,大幅降低了凝液的温度,满足了生产需求,凝液从140摄氏度左右降至60摄氏度左右,实现了凝液的再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凝液泵稳定了外送凝液的压力,以往外送凝液均是自压式外送,压力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波动,生产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该套系统中还增加了在线监测器,保障了凝液的质量,避免了凝液中掺杂化工产品或含有可燃性气体造成的安全生产及质量事故。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凝液管;2、凝液管线;3、列管式冷却器;4、凝液缓冲罐;5、玻璃器皿;6、气体探测仪;7、凝液检测仪;8、凝液泵;9、第一闸阀;10、除盐水罐;11、第二闸阀;12、循环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包括凝液管1、凝液管线2、列管式冷却器3和凝液泵8,凝液管1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2与用于凝液降温的列管式冷却器3相连接,列管式冷却器3的出口阀与凝液缓冲罐4通过凝液管线2连接,凝液缓冲罐4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2与凝液泵8的入口阀连接,凝液缓冲罐4的出口阀设置有监测凝液质量的监测器,监测器的输入端与凝液缓冲罐4的出口阀通过另设的凝液管线2连接,监测器的输出端与凝液泵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凝液泵8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对合格凝液进行收集的外送线路和对不合格凝液进行回收的循环线路。上述中的监测器是由一个玻璃器皿5、气体探测仪6和凝液检测仪7组成,玻璃器皿5通过凝液管线2与凝液缓存罐4的出口阀相连接,气体探测仪6固定卡接在玻璃器皿5的内壁顶部,玻璃器皿5通过凝液管线2连接凝液检测仪7,凝液检测仪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凝液泵8的信号输入端。玻璃器皿5用于对小股凝液的储放,气体探测仪6对小股凝液的挥发气体进行检测完成后,再抽取凝液到凝液检测仪7中检测成分,凝液检测仪7根据凝液的检测结果控制凝液泵8驱动凝液输送的线路。上述中的外送线路是由一个第一闸阀9和除盐水罐10组成的,第一闸阀9与凝液泵8的输出端连接,除盐水罐10通过凝液管线2与第一闸阀9连接。上述中的循环线路是由一个第二闸阀11和循环管线12组成的,第二闸阀11与凝液泵8的输出端连接,循环管线12连接第二闸阀11的输出端。上述中的列管式冷却器3由外部的壳体和内部的冷却器组成。上述中的凝液泵8分别设有线路连接第一闸阀9与第二闸阀11的信号输入端。凝液泵8控制第一闸阀9和第二闸阀11的开闭。上述中的列管式冷却器3外部的壳体由筒体、分水盖和回水盖组成;内部的冷却器由冷却器管、定孔盘、动孔盘、折流板等组成,冷却器管的两端与定孔盘、动孔盘连接,设置有外体法兰和定孔盘连接。上述中的气体探测仪6由MQ-2气体传感器、模数转换器、AT89C51单片机和蜂鸣器组成,MQ-2气体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AT89C51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AT89C51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蜂鸣器。图2所示的流程,高温的凝液在凝液管1中先通过凝液管线2进入列管式冷却器3进行冷却,然后凝液进入凝液缓冲罐4,通过凝液缓冲罐4的出口阀输送小股凝液进入玻璃器皿5,通过一段时间的挥发,如果凝液含有可燃性或危险气体,气体探测仪6中的MQ-2气体传感器第一时间探测到后将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AT89C51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读取信号后,再控制蜂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液管、凝液管线、列管式冷却器和凝液泵,凝液管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用于凝液降温的列管式冷却器相连接,列管式冷却器的出口阀与凝液缓冲罐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凝液泵的入口阀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设置有监测凝液质量的监测器,监测器的输入端与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另设的凝液管线连接,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凝液泵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对合格凝液进行收集的外送线路和对不合格凝液进行回收的循环线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液管、凝液管线、列管式冷却器和凝液泵,凝液管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用于凝液降温的列管式冷却器相连接,列管式冷却器的出口阀与凝液缓冲罐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凝液管线与凝液泵的入口阀连接,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设置有监测凝液质量的监测器,监测器的输入端与凝液缓冲罐的出口阀通过另设的凝液管线连接,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凝液泵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对合格凝液进行收集的外送线路和对不合格凝液进行回收的循环线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是由一个玻璃器皿、气体探测仪和凝液检测仪组成,玻璃器皿通过所述凝液管线与所述凝液缓存罐的出口阀相连接,气体探测仪固定卡接在玻璃器皿的内壁顶部,玻璃器皿通过凝液管线连接凝液检测仪,凝液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凝液泵的信号输入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凝液稳定外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线路是由一个第一闸阀和除盐水罐组成的,第一闸阀与所述凝液泵的输出端连接,除盐水罐通过所述凝液管线与第一闸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闫军辛风朱玉倩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