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增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932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速增矩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封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内设有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与定子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接口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圆形凹槽,所述转子组件套设在转子转轴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上表面覆盖有PCB板,所述PCB板设有供所述转子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减了整体安装空间,降低了设计成本,还将安装孔进行齿轮组合的布局设计,大大缩小了齿轮中心距,收缩了整个壳体内的齿轮转动系统空间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增矩器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速增矩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几十种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逐渐由有刷直流电机向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发展,由于空间布局有限,对伺服系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控制精度、响应时间、性能指标、集成程度、震动噪音、电磁干扰等。现有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组件,有的安装在电机专用的壳体内,然后对壳体进行固定,也有直接将定子组件进行注塑,由注塑形成外露安装支架,再将安装支架固定在壳体上的。前者需要更高的成本来支撑专用壳体的设计,而且重量会增加;后者是目前微特电机比较常用的定子组件固定方式,但由于注塑的安装骨架会占据定子组件外径以外的空间,会导致整个定子组件安装空间增大,导致整个产品体积变大。成本也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速增矩器,采用高功率密度及转矩密度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匹配多级齿轮减速系统,并集成设计控制电路,将控制、电机、传动集成设计在紧凑的盒子内,实现智能控制的高进度伺服系统,主要用于汽车门窗升降、天窗开闭、电子刹车、电子助力转向、主动进气格栅等伺服系统上。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速增矩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封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内设有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与定子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接口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圆形凹槽,另一端设置有花齿安装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圆心处设有转子转轴,所述花齿安装槽上设置有花齿,所述转子组件套设在转子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套设在转子组件上,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为同轴心安装,所述定子组件呈圆环状,所述定子组件圆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子组件定位孔,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按圆心对称分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上表面覆盖有PCB板,所述PCB板设有供所述转子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通孔。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圆形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定子组件用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的螺栓与所述壳体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第一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下齿轮与所述转子齿轮啮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所述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上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上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上齿轮啮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轮第三转轴限位柱所述齿轮第三转轴限位柱上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第三齿轮组件,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组件的上齿轮与第二齿轮组件的下齿轮啮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轮第四转轴限位柱,所述齿轮第四转轴限位柱上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有第四齿轮组件,所述第四齿轮组件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组件的下齿轮与第三齿轮组件的下齿轮啮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花齿安装槽上设置有花齿,所述花齿与第四齿轮组件的上齿轮啮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花齿表面设有花键,且所述壳体封盖有通孔,所述花齿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环形固定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设置在靠近用于安装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圆形凹槽边缘位置,所述齿轮第四转轴限位柱设置在靠近所述花齿安装槽边缘位置,所述齿轮第三转轴限位柱设置于所述齿轮第四转轴限位柱和所述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用于连接壳体封盖。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减速增矩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定子组件内部空间内进行安装设计,让安装孔置于定子组件的内部,不仅缩减了整体安装空间,提高了产品紧凑程度,还对定子组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设计成本。本技术不仅在安装固定方式上有技术创新,还将其中一个安装孔进行齿轮组合的布局设计,大大缩小了齿轮中心距,收缩了整个壳体内的齿轮转动系统空间布局,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该技术占据更小的安装空间,实现了高效传动、智能控制,是一种集成度高的高新技术产物。附图说明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和说明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减速增矩器的结构立体拆分图;图2是减速增矩器的正视图立体结构图拆分图;图3是减速增矩器无壳体封盖且隐藏PCB板的俯视图;图4是减速增矩器的齿轮结构俯视图;图5是减速增矩器的壳体且隐藏PCB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减速增矩器的壳体封盖俯视图。附图标记:1-壳体、2-接口、3-壳体盖板、4-环形固定块、5-定子组件、6-转子组件、7-pcb板、8-金属接头、9-转子转轴、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第四转轴、14-转子齿轮、15-第一齿轮组件、16-第二齿轮组件、17-第三齿轮组件、18-第四齿轮组件、19-花齿、20-花键、21-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2-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23-齿轮第三转轴限位柱、24-齿轮第四转轴限位柱、25-花齿安装槽、26-定子组件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减速增矩器。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减速增矩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1和壳体封盖3,壳体1上设置有接口2,接口2内设有金属接头8,金属接头8与定子组件5连接,壳体1内部靠近接口2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6的圆形凹槽,另一端设置有花齿安装槽25,圆形凹槽的圆心处设有转子转轴9,花齿安装槽25上设置有花齿19,转子组件6套设在转子转轴9上,定子组件5套设在转子组件6上,定子组件5与转子组件6为同轴心安装,定子组件5呈圆环状,定子组件5圆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子组件定位孔26,定子组件定位孔26按圆心对称分布,壳体1上设置有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穿过定子组件定位孔26,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上设有第一转轴10,如图4所示,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6上表面覆盖有PCB板7,PCB板7设有供转子齿轮14和第一转轴10穿过的通孔。在本申请中,如图6所示,壳体1分为两部分,前端设置为接口2,接口2用来连接汽车控制系统或者其他装置的控制系统,接口2为向内凹陷的卡槽,卡槽里面设置的有四个金属接头8,四个金属接头8一端连接外界装置,另一端连接定子组件5,壳体1的后端为凹陷的椭圆形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整个装置的各个零部件,壳体1的椭圆形凹槽内,前部分设置动力装置: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增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壳体封盖(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接口(2),所述接口(2)内设有金属接头(8),所述金属接头(8)与定子组件(5)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接口(2)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6)的圆形凹槽,另一端设置有花齿安装槽(25),所述圆形凹槽的圆心处设有转子转轴(9),所述花齿安装槽(25)上设置有花齿(19),所述转子组件(6)套设在转子转轴(9)上,所述定子组件(5)套设在转子组件(6)上,所述定子组件(5)与所述转子组件(6)为同轴心安装,所述定子组件(5)呈圆环状,所述定子组件(5)圆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子组件定位孔(26),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按圆心对称分布,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上设有第一转轴(10),所述定子组件(5)和所述转子组件(6)上表面覆盖有PCB板(7),所述PCB板(7)设有供转子齿轮(14)和所述第一转轴(10)穿过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增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壳体封盖(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接口(2),所述接口(2)内设有金属接头(8),所述金属接头(8)与定子组件(5)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接口(2)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6)的圆形凹槽,另一端设置有花齿安装槽(25),所述圆形凹槽的圆心处设有转子转轴(9),所述花齿安装槽(25)上设置有花齿(19),所述转子组件(6)套设在转子转轴(9)上,所述定子组件(5)套设在转子组件(6)上,所述定子组件(5)与所述转子组件(6)为同轴心安装,所述定子组件(5)呈圆环状,所述定子组件(5)圆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子组件定位孔(26),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按圆心对称分布,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所述齿轮第一转轴限位柱(21)上设有第一转轴(10),所述定子组件(5)和所述转子组件(6)上表面覆盖有PCB板(7),所述PCB板(7)设有供转子齿轮(14)和所述第一转轴(10)穿过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增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用于安装定子组件(5)和转子组件(6)的圆形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定子组件(5)用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定位孔(26)的螺栓与所述壳体(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增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上套设第一齿轮组件(15),所述第一齿轮组件(15)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15)的下齿轮与所述转子齿轮(14)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增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22),所述齿轮第二转轴限位柱(22)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上套设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智武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科博达重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