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91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52
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其包括轴套主体,底座,轴套润滑单元,以及底座润滑单元。所述轴套主体包括外侧壁,以及内侧壁。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通孔。所述轴套润滑单元包括第一润滑组,以及第二润滑组。所述底座润滑单元包括第三润滑组。所述第一润滑组包括第一润滑列。所述第二润滑组包括第二润滑列。所述第三润滑组包括第三润滑列。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皆包括第一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包括第二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三润滑列皆包括第三石墨柱。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润滑列之间皆设置一组第二润滑列。该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且稳定,并且提升了轴套润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
本技术属于轴套
,特别是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
技术介绍
轴承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轴承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现有技术的轴承套与转轴配合时,其轴承套上的石墨润滑柱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转轴在旋转时会产生高温,轴承与转轴之间的石墨润滑柱劣质化,润滑效果大大下降,并且影响了轴承套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升润滑效果的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以满足工业需求。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其包括一个轴套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一端的底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上的轴套润滑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底座上的底座润滑单元。所述轴套主体包括一个外侧壁,以及一个内侧壁。所述底座包括一个底座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轴套主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轴套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组。所述底座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轴套主体一侧的第三润滑组。所述第一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列。所述第二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列。所述第三润滑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润滑列。多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沿所述轴套主体的圆周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三润滑列沿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三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石墨柱。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润滑列之间皆设置一组第二润滑列。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一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二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以提升所述轴套主体的润滑性。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轴套主体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主体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端头设置倒角。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主体与所述底座之间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石墨柱、所述第二石墨柱、以及所述第三石墨柱皆为圆柱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石墨柱、所述第二石墨柱、以及所述第三石墨柱的直径皆相等。进一步地,每一列所述第一润滑列的所述第一石墨柱的个数与每一列所述第二润滑列的所述第二石墨柱的个数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通过所述轴套润滑单元、所述底座润滑单元提升了所述轴套主体、以及所述底座的润滑性。所述轴套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的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的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组。所述第一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列,所述第二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列。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一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二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以提升所述轴套主体的润滑性。所述底座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轴套主体一侧的第三润滑组。所述第三润滑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润滑列,每个所述第三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石墨柱。多个所述第三润滑列沿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以保证所述底座的润滑性能。该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且稳定,并且提升了轴套润滑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包括一个轴套主体10,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10一端的底座20,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10上的轴套润滑单元30,以及一个设置底座20上的底座润滑单元40,所述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轴套主体10包括一个外侧壁11,以及一个内侧壁12。所述轴套主体10用于套设在转轴上,以便于转轴转动,所述轴套主体10为现有技术。所述轴套主体10的所述外侧壁11、以及所述内侧壁12上设置所述轴套润滑单元30,因此所述外侧壁11、以及所述内侧壁12皆结合所述轴套润滑单元30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主体10的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端头设置倒角,以便于所述轴套主体10安装。所述底座20包括一个底座主体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21上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的中心轴与所述轴套主体10的中心轴重合,且所述通孔22的直径等于所述轴套主体10的内径,从而便于转轴穿过所述轴套主体10、以及所述底座20,将该转轴安装于所述轴套主体10、以及所述底座20上。所述底座20用于限制所述轴套主体10的位置,以便于所述轴套主体10的安装。另外,所述轴套主体10与所述底座20之间为一体成型,以使所述轴套主体10与所述底座20之间结构稳定。所述轴套润滑单元3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上的第一润滑组3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12上的第二润滑组32。所述第一润滑组31与所述第二润滑组32的功能及性质相同,因此将所述第一润滑组31与所述第二润滑组32放在一起说明更简洁。所述第一润滑组31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1上的第一润滑列311,所述第二润滑组32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12上的第二润滑列321。多个所述第一润滑列31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润滑列321皆沿所述轴套主体10的圆周方向排列,从而保证所述轴套主体10的所述外侧壁11、以及所述内侧壁12的润滑性能,以便于所述轴套主体10的安装。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润滑列311之间皆设置一组第二润滑列321,以保证所述轴套主体10受力均匀。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311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石墨柱3111,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32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石墨柱3211。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311中多个所述第一石墨柱3111的排列方向、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321中多个所述第二石墨柱321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底座20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以提升所述轴套主体的润滑性。即为所述第一润滑列311、所述第二润滑列321与所述底座20之间的不同的夹角适合不同的转速,而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所述轴套主体10所能适应的转速的范围最大,另外在该角度下,在保证所述轴套主体10质量的情况下,所述轴套主体10设置的所述第一石墨柱3111与所述第二石墨柱3211上数量最多,以保证所述轴套主体10的润滑效果。另外,每一列所述第一润滑列311的所述第一石墨柱3111的个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包括一个轴套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一端的底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上的轴套润滑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底座上的底座润滑单元,所述轴套主体包括一个外侧壁,以及一个内侧壁,所述底座包括一个底座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轴套主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轴套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组,所述底座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轴套主体一侧的第三润滑组,所述第一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列,所述第二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列,所述第三润滑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润滑列,多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沿所述轴套主体的圆周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三润滑列沿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三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石墨柱,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润滑列之间皆设置一组第二润滑列,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一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中多个所述第二石墨柱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至30度之间,以提升所述轴套主体的润滑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高润滑性无油轴承套包括一个轴套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一端的底座,一个设置在所述轴套主体上的轴套润滑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底座上的底座润滑单元,所述轴套主体包括一个外侧壁,以及一个内侧壁,所述底座包括一个底座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轴套主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轴套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组,所述底座润滑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轴套主体一侧的第三润滑组,所述第一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的第一润滑列,所述第二润滑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的第二润滑列,所述第三润滑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三润滑列,多个所述第一润滑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沿所述轴套主体的圆周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三润滑列沿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二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石墨柱,每个所述第三润滑列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石墨柱,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润滑列之间皆设置一组第二润滑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佩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松盛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