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784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所述第二缸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缸体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缸体通过管道与第二缸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通风管的两侧安装可以随时拆卸的框体,对通风管进行防护维稳,通过按动球体,经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的气体流动推动弹簧片对通风管进行挤压固定,当通风管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对其进行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隧道通风相关
,具体为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隧道及地下工程是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铁路、道路、运河隧道,以及地下铁道和水底隧道等;工业和民用方面的市政、防空、采矿、储存和生产等用途的地下工程;军用方面的各种国防坑道;水利发电工程方面的地下发电厂房以及其他各种水工隧洞等。在地下隧道内部进行搭建安装的时候,需要保证地下隧道的通风性,常通过通风管将外界空气与地下隧道的空气进行流通,通风系统在工作的时候使用的通风管容易受到外力伤害,因此需要对通风管进行防护维稳,传统的通风管防护结构拆解麻烦,固定方式复杂,浪费时间,为此,提出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框体,所述通风管远离第一框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缸体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缸体通过管道与第二缸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远离第二杆体的一侧与通风管的外侧壁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体,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垫片。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第二框体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通过滑轨转动连接有旋块,所述旋块的一侧开设有与横杆相适配的第一凹槽。优选的,所述横杆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块体,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底壁开设有与块体相适配的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塞块,所述第二框体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塞块相适配的通槽。优选的,所述塞块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数量为八个的第一防滑凸起,所述通槽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八个的第二防滑凸起。(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通风管的两侧安装可以随时拆卸的框体,对通风管进行防护维稳,通过按动球体,经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的气体流动推动弹簧片对通风管进行挤压固定,当通风管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对其进行防护作用,需要对防护结构拆卸的时候,只需要旋转旋块,然后拉动球体复位,即可完成两个框体分离目的,本技术操作简单省事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框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凹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防滑凸起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容纳腔;4、第一缸体;5、第一杆体;6、第一活塞;7、第二缸体;8、第二活塞;9、第二杆体;10、弹簧片;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第三板体;14、横杆;15、块体;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塞块;19、固定块;20、通槽;21、第一防滑凸起;22、第二防滑凸起;23、球体;24、旋块;25、垫片;26、通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包括通风管26,通风管2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框体1,通风管26远离第一框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3,容纳腔3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7,第二缸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4,第一缸体4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缸体4的第一杆体5,第一缸体4通过管道与第二缸体7相连通,第二缸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8,第二活塞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9,第二杆体9远离第二活塞8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0,弹簧片10远离第二杆体9的一侧与通风管26的外侧壁贴合。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杆体5远离第一活塞6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第一杆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体23,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垫片25,通过推动球体23带动第一杆体5向下移动,垫片25防止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相互撞击。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框体1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11,第一板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4,第二框体2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12,第二板体12的一侧通过滑轨转动连接有旋块24,旋块24的一侧开设有与横杆14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6,当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贴合的时候,横杆14插入第一凹槽1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横杆14远离第一板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块体15,第一凹槽16的内部底壁开设有与块体15相适配的第二凹槽17,当横杆14插入第一凹槽16的时候,块体15也插入于第二凹槽17的内部,此时转动旋块24,将块体15卡在第一凹槽16的一侧,从而将第一框体1固定于第二框体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框体1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13,第三板体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塞块18,第二框体2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固定块19的一侧开设有与塞块18相适配的通槽20,当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贴合的时候,塞块18插入于通槽20的内部,通过插接的方式将第一框体1固定于第二框体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塞块18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数量为八个的第一防滑凸起21,通槽20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八个的第二防滑凸起22,当塞块18插入于通槽20的内部的时候,第一防滑凸起21与第二防滑凸起22相互作用增大摩擦。综上所述,对通风管26进行防护的时候,将第一框体1置于通风管26的一侧,将第二框体2置于通风管26的另一侧,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贴合,横杆14推入第一凹槽16内部,从而块体15推入第二凹槽17,旋转旋块24,将块体15卡在第一凹槽16的内部一侧,从而将第一框体1固定于第二框体2的一侧,随着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包括通风管(2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框体(1),所述通风管(26)远离第一框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7),所述第二缸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4),所述第一缸体(4)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缸体(4)的第一杆体(5),所述第一缸体(4)通过管道与第二缸体(7)相连通,所述第二缸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8),所述第二活塞(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9),所述第二杆体(9)远离第二活塞(8)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0),所述弹簧片(10)远离第二杆体(9)的一侧与通风管(26)的外侧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包括通风管(2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框体(1),所述通风管(26)远离第一框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缸体(7),所述第二缸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缸体(4),所述第一缸体(4)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缸体(4)的第一杆体(5),所述第一缸体(4)通过管道与第二缸体(7)相连通,所述第二缸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8),所述第二活塞(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9),所述第二杆体(9)远离第二活塞(8)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0),所述弹簧片(10)远离第二杆体(9)的一侧与通风管(26)的外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5)远离第一活塞(6)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杆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体(23),所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垫片(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化冰刘明洪林运飞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诚通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