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82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包括:构造为四通结构的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用于供流体流过的油嘴流道、与所述油嘴流道垂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部的节流阀板,所述节流阀板处于所述油嘴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采用转动连接,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节流阀板连接;其中,所述节流阀板上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开分布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同,所述调节器构造成能够转动所述阀杆而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以轴向调节所述节流阀板,从而调节不同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嘴流道而形成工作油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
技术介绍
油气开采过程中,在采油气树的两生产翼末端通常设有油嘴套。以塔河油田为例,目前塔河油田工区内常采用常规低压油嘴套和高压油嘴套。其中常规低压油嘴套与采油树通过丝扣连接,其承压为25MPa,高压油嘴套与采油树通过法兰连接,其承压为70MPa。这两种油嘴套存在更换油嘴耗时长,生产时效低等缺点。此外,目前现有的油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常规的油嘴套为焊接三通结构,采用丝扣连接采油气树,其承压能力低,油嘴更换程序复杂,时效低。常规的油嘴套用于稠油井时,油嘴堵塞后,清理检查油嘴时间长,大大降低了生产时效。此外,油嘴调整困难,降低生产效率,在单井氮气气举诱喷期间,受井口压力变化的影响,油嘴调整频繁,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调整油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该调节器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快速调节更换油嘴,显著提高了油气井生产时效,且易于拆卸,非常便于清洗和更换零部件。为此,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包括:构造为四通结构的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用于供流体流过的油嘴流道、与所述油嘴流道垂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部的节流阀板,所述节流阀板处于所述油嘴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采用转动连接,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节流阀板连接;其中,所述节流阀板上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开分布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同,所述调节器构造成能够转动所述阀杆而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以轴向调节所述节流阀板,从而调节不同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嘴流道而形成工作油嘴。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进液口之间,以及在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出液口之间分别设有阀座,且在各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波形弹簧,以使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阀座紧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阀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成T型槽连接结构,所述阀杆通过所述T型槽与所述节流阀板形成适配连接,从而使所述阀杆能够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固定连接有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连接有轴承座,在所述阀杆的第二端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转换接头,在所述转换接头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轴承,从而使所述阀杆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形成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转换接头与所述轴承座的连接处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能够轴向锁紧所述阀杆,以保持所述节流阀板上相应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油嘴流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转换接头的靠近所述阀杆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用于转动调节所述阀杆。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杆的第二端还设有油嘴指示机构,所述油嘴指示机构设有与所述节流阀板上的多个所述通孔相对应的指示线,通过所述指示线能够直接读取与所述工作油嘴的孔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杆与所述固定接头之间设有U型填料,在所述转换接头与所述固定接头之间设有填料压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设有能够拆卸的堵头,且在所述第二接口处形成第二阀腔,所述堵头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的第二密封脂注入阀。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固定接头之间形成第一阀腔,在所述阀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阀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的第一密封脂注入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之处在于:根据本技术的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快速更换工作油嘴,且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提高了调节器的工作油嘴的更换效率,显著提高了油气井的生产时效。并且,调节器易于拆卸,节流阀板便于清洗和更换。调节器现场适用性强,其集现场拆装、检查、更换节流阀板和现场试压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非常有利于提高调节器的生产效率。此外,通过该调节器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采油气树现场更换油嘴时因高圈闭压力伤人的风险,增强了采油气树现场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的结构。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调节器中的节流阀的结构。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调节器中的油嘴指示机构的结构。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介绍。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调节器100包括阀体10,阀体10构造为四通结构。阀体10包括进液口11、出液口12、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相对设置且连通为油嘴流道,用于供流体流过。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相对设置,且与油嘴流道垂直设置,由此,形成四通阀体。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设置为法兰接头,用于与油管连接。出液口12构造为卡箍接头。阀体10的这种接头结构便于实现快速安装连接,且能够保温连接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调节器100还包括设置在阀体10的内部的节流阀板20,节流阀板20设置在油嘴流道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之间。如图2所示,节流阀板20构造成长方形的阀板。在一个实施例中,节流阀板20采用42CrMo材料制成,并经过QPQ处理(盐浴复合处理),从而节流阀板20具有良好的耐冲刷、耐腐蚀性能。在节流阀板20上设有多个通孔21,多个通孔21在轴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通孔的直径不同,且设置为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递增。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节流阀板20上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开设有5个通孔21,且5个通孔21从上到下的5个通孔21的直径分别设置为3mm、4mm、5mm、6mm和8mm。由此,使节流阀板20形成5个不同孔径的调节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在节流阀板20与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之间分别设有阀座40。在阀座40与阀体10之间设有波形弹簧41,波形弹簧41能够使阀座40与节流阀板20之间紧贴。阀座40设有中心流道,中心流道与油嘴流道的中心轴线一致。为了便于安装节流阀板20,节流阀板20的下端设置成斜面,这样在安装是,有利于将节流阀板20安装到两个阀座40之间。在使用时,节流阀板20能够调节使不同孔径的通孔21与阀座40的中心流道连通,进而连通油嘴流道,从而形成调节器100的工作油嘴。由此,实现调节器100的工作油嘴的不同孔径的调节,从而完成调节器100的工作油嘴的更换。调节器100还包括阀杆30,阀杆30连接在第一接口13处。阀杆30的第一端(图1中的下端)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截面构造成T型,阀杆30通过连接端与节流阀板20连接。阀杆30具有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构造为四通结构的阀体(10),所述阀体包括用于供流体流过的油嘴流道、与所述油嘴流道垂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n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部的节流阀板(20),所述节流阀板处于所述油嘴流道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之间;/n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阀杆(30),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采用转动连接,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节流阀板连接;/n其中,所述节流阀板上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开分布的通孔(21),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同,所述调节器构造成能够转动所述阀杆而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以轴向调节所述节流阀板,从而调节不同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嘴流道而形成工作油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采油气树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造为四通结构的阀体(10),所述阀体包括用于供流体流过的油嘴流道、与所述油嘴流道垂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口(13)和第二接口(14);
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部的节流阀板(20),所述节流阀板处于所述油嘴流道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之间;
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阀杆(30),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采用转动连接,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节流阀板连接;
其中,所述节流阀板上设有多个轴向间隔开分布的通孔(21),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同,所述调节器构造成能够转动所述阀杆而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以轴向调节所述节流阀板,从而调节不同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油嘴流道而形成工作油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进液口之间,以及在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出液口之间分别设有阀座(40),且在各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波形弹簧(41),以使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阀座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板与所述阀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成T型槽(22),所述阀杆通过所述T型槽与所述节流阀板形成适配连接,从而使所述阀杆能够带动所述节流阀板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固定连接有固定接头(131),所述固定接头连接有轴承座(50),
在所述阀杆的第二端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公喜王佳乐杨宗杰谭辉李晶辉吕庆铁杨辉陈超陈友梦易杰梁宇超范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